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由于农村经济较落后于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动力。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难以靠农村自身解决,需要将外部行为准则嵌入其中,与本土化、个体化和流动化的农村社会相结合。研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生活支持困境、心理依赖困境、健康医疗困境、代际关系困境为表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通过经济嵌入、社会嵌入、制度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去应对目前农村社会的养老困境,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收入增加、情感依赖、健康保障、代际支持等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241-242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中,现金储蓄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准备手段。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农村留守老人影响较大,对于养老规划存在方式单一等问题。要逐步转变农村留守老人的传统观念,加强新模式的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丰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和养老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仍是留守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留守老人缺少代际照料,以自我照料为主;经济创造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重要内部因素,社区服务和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破除他们的养老困境,需要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鼓励农村发展多重养老方式,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对留守老人的科学分档,提倡孝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原有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基于此,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生态养老、结伴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期为当地改善农村养老模式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以山西省阳曲县侯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经济、人口、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养老问题。山西省约有13万老人留守农村,由于老人居住分散,要实现上门服务并不现实。阳曲县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模式,随着"爱晚之家"老年照料中心试点展开,将使农村老人"离家不离村"享受新型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3-114
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与"留守儿童"联袂出现的是"空巢老人"问题。这两个问题,在东部发达地区不会很严重东部地区的中青年抛下老人孩子当"候鸟族"。所以,西部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样,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国家养老和家庭养老都在水解。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已悄然启动。前景如何,本文从调查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现阶段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新的问题,因此对现阶段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小连楼村留守老人现状的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小连楼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注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和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L村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留守老人面临严峻的养老困境,因此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出发,分析养老过程中社会各主体的支持情况,并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双重作用,使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河南省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表明,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的功能弱化,社会养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大部分留守老人处于"自养"的尴尬状态。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新农村建设,为此,应大胆创新居家养老新模式,通过立法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加大力度推行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院的管理、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探索出适合河南省省情的多元化社会养老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正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急剧转移的关键阶段,及时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和原因及应对策略,具有战略性意义.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缓解而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户籍"瓶颈"缓解而土地"瓶颈"凸显;"侯鸟"问题缓解而"蜗居"问题凸显等重大变化.分析了残缺的土地产权制度;排斥性的城镇住房制度;歧视性城市就业政策等产生新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园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大量的留守老人在农村养老,这就导致了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全国近一个亿的农村老人不能仅靠家庭养老解决养老问题,农民个人的养老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也决定了能否选择社会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保障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老人如何安享晚年是当代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占2.3亿,其中1.2亿在农村。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有33.3%的老年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剩余66.7%老年人中约50%处于相对贫困。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无人养老等社会问题凸显。养老的难点和短板在农村,农村是我国养老问题最严重、最难解决的地方,因此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是破解农村养老困境、释放老年人口"二次红利"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农村留守老人的高质量养老,基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和老年人保障服务调查及相关政策支持体系研究项目(2016年)数据研究了全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并对其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养老困境,因此提出了党和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家人亲戚多元主体在乡村振兴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霞 《甘肃农业》2006,(7):111-112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专化.并对农村的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肩负着耕种责任田、干家务、照顾孙辈的多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时篾.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养老保障不到位,除了经济支持不到位之外,精神保障也十分缺乏。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要从多方面解决,即家庭基本保障要持续完善,农村社区应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照和关心,搭建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关爱平台,社会组织需要积极参与定期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关注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注重老人的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不能很好的安度晚年,不能老有所养,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留守老人能够渡过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留守儿童问题,一是留守老人问题。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全部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父母。老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而留守老人更是弱中之弱,这一弱势群体队伍的规模日益庞大,随之引发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且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其精神需求困境十分突出,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从探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的背景出发,通过对山东省齐河县胡官屯镇的实地调研,发现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孤独、缺乏安全感及感到空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政府改善当地经济条件、子女加强孝道文化教育、农村社区逐步建立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相比城市,农村社区养老不仅天赋条件差,且问题更复杂。研究如何有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可以帮助农村解决养老困境,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