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蓄积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蓄积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密度>施肥,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密度是重要的因子,而施肥对蓄积生长影响较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单株平均蓄积为0.0807 m3,中坡为0.0545 m3,上坡为0.0347 m3,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48.1%、232.6%,中坡是上坡的157.1%;下坡林地的林分平均蓄积为205.74 m3/hm2,中坡为139.38 m3/hm2,上坡为91.80 m3/hm2,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47.6%、224.1%,中坡是上坡的151.8%。在密度因子中,密度与单株林木的蓄积生长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蓄积越大;密度与林分蓄积成正比,密度越大林分蓄积也越大,但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胸径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胸径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密度施肥,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密度是重要的因子,而施肥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平均胸径为13.70cm,中坡为12.33cm,上坡为10.43cm,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11.1%、131.4%,中坡是上坡的118.2%。在密度因子中,密度与林木的胸径生长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胸径越大。密度为18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3.43 cm,密度为27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2.10 cm,密度为36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0.93cm。密度为1800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700株/hm~2、3600株/hm~2的111.0%、122.9%;密度为2700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600株/hm~2的110.7%。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生物量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生物量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密度施肥,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密度是重要的因子,而施肥对生物量生长影响较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单株平均生物量为80.2kg,中坡为61.1kg,上坡为50.9kg;下坡林地的林分平均生物量为206.52t/hm2,中坡为159.00t/hm2,上坡为132.81t/hm2。在密度因子中,密度与单株林木的生物量生长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生物量越大;密度与林分生物量成正比,密度越大林分生物量也越大,但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林地,开展不同坡位和施肥量的火力楠幼林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火力楠胸径、树高均值分别达到2.32~3.30 cm、1.98~2.68 m;不同坡位和施肥量对火力楠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各处理中以中坡位施肥100 g/株最有利于火力楠幼林生长;在不施肥和低施肥量处理中(施肥量0~100 g/株),中、下坡位处理的火力楠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上坡位,其胸径和树高相较上坡位分别提高14.70%~37.07%和20.20%~25.82%;在中、高施肥量处理中(施肥量250~400 g/株),不同坡位火力楠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火力楠生长量和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对应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50 g/株、100 g/株和0~100 g/株,该施肥方案可作为火力楠造林生产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坡位条件下秃杉人工成熟林生长过程,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34年生秃杉人工林中采用不同坡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建立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9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秃杉的生长过程有较大的差异,下坡位与中、上坡位的差异较大,而中坡位与上坡位的差异较小。胸径生长速生持续期,下坡为3~20年,中坡为3~13年,上坡为3~7年;树高生长速生持续期,下坡为4~17年,中坡为7~12年,上坡为8~10年;材积生长速生持续期下坡为8~34年,中坡为11~32年,上坡为16~21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速生期均表现为下坡的速生期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而且峰值大,中坡次之,上坡的速生期出现时间迟、持续时间短而且峰值小。34年生时,胸径中坡位只有下坡位的73.0%,上坡位只有下坡位的65.3%,上坡位只有中坡位的76.1%;树高中坡位只有下坡位的78.4%,上坡位只有下坡位的59.7%,上坡位只有中坡位的65.3%;材积中坡位只有下坡位的48.4%,上坡位只有下坡位的26.8%,上坡位只有中坡位的55.4%。秃杉人工林生长快,不同坡位间生长差异大,中下坡位林地适宜秃杉人工林的生长,是杉木、马尾松迹地更新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香椿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为香椿人工林的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以32~39年生香椿人工林为对象,按照不同坡位(上、中、下)设置样地,测定样地内的香椿生长指标;使用Weibull函数对不同坡位林分直径分布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林木分级统计并分析各样地林分特征;解析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香椿人工林呈中高度郁闭,下坡位香椿平均树高为13.71 m,胸径为21.32 cm,南北冠幅为5.29 m,均显著最高,而上坡对应各生长指标显著最低。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径阶分布的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为下坡>上坡>中坡,拟合形状参数c均在1.0~3.6,为单峰左偏状分布,c下坡c上坡c中坡,下坡趋向于竞争期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下坡林分林木分级集中在Ⅱ、Ⅲ级,占81.48%,而上坡Ⅰ、Ⅱ、Ⅲ、Ⅳ级林木占比分别为19.23%、21.79%、37.18%、20.51%,并存有少量Ⅴ级木,林木分级分布相对分散。解析香椿人工林生长过程显示,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均为下坡>中坡>下坡。试验区下坡的香椿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有生长优势。全试验区林分径阶分布呈单峰左偏状分布,下坡林分趋向于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且林木分级多集中于Ⅱ、Ⅲ级,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的坡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定森林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的坡位差异,为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坡面上,采用环刀法测定了不同坡位(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下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并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定量评价了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结果】不同坡位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均值变化为:上坡(1.12 g/cm~3)下坡(1.05 g/cm~3)中下坡(1.04 g/cm~3)中坡(1.03 g/cm~3)中上坡(1.0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化为:下坡(58.09%)中下坡(56.25%)中坡(56.04%)中上坡(55.81%)上坡(47.33%);土壤饱和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均在下坡最大,上坡最小;土壤初渗速率在不同坡位间的变化范围为3.97~8.12 mm/min,在下坡最大。综合评定值排序为:下坡中下坡中上坡中坡上坡。【结论】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具有显著的坡位差异,整体表现为沿坡向下逐渐变优,上坡最差、下坡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坡位营造木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木荷的树高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下坡生长最好,中坡次之,上坡最差;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时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5年生幼林时,影响较小,不同坡位对木荷树高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10年生及以后对木荷的树高生长影响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坡位对7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杉木3个生长性状存在真实影响;坡位对材积性状影响最大,对胸径性状影响次之,对树高性状影响最小;中下坡和下坡位的生长最好,显著优于其它3个坡位,上坡位的生长最差;中下坡和下坡位的保存率也最高,上坡位的保存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坡形和坡位对同一种源3年生福建山樱花树高和米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形比坡位的影响更大;坡形中,凹坡的树高和米径生长最好,分别为3.22m和2.62cm;坡位中,上坡的树高生长最好,为3.18m,下坡的米径生长最好,为2.44cm;上坡位的凹坡最有利于福建山樱花的树高生长,达3.43m;下坡位的凹坡最有利于福建山樱花的米径生长,为2.74cm,福建山樱花在下坡位的保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汀溪国有防护林场17 a生不同坡位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的马占相思人工林树高差异极显著,平均木材积差异显著,胸径均值差异不显著,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马占相思在不同坡位之间平均木及林分生物量差异均显著,各器官大小依次为:树干主根树枝树叶,侧根和细根生物量最小,平均木及林分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持水量较大且对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及土壤养分充足,利于植物的生物量积累;(3)不同坡位胸径、树高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均呈现先快速增长、之后缓慢持续增长,生长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快速下降到稳步降低的变化趋势;(4)经显著性检验,所拟合的马占相思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生长模型,各指标拟合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精确度,可用于其生长评估。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木荷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木荷上坡位平均树高分别比中坡位、下坡位减少0.25m、2.81cm,平均胸径分别减少0.39cm,3.32cm;上坡和中坡的木荷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分配率最小的为叶,下坡位的木荷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分配率最小的为枝。  相似文献   

14.
翁闲 《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38-139,162
以福建顺昌不同坡位16a生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为高产脂马尾松科学合理的营建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就林分地上部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差异而言,地上部分草本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最高,中坡次之,而上坡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皮部;就不同坡向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上坡有利于叶、枝及皮生物量积累,下坡最有利于干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位9年生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23-2125
对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9年生秃杉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秃杉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而言,不同坡位平均木叶和干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枝生物量表现为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骨骼根、大根、中根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小根和细根生物量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秃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叶〉枝,上坡位和下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粗根〉小根〉细根;中坡位则表现为骨骼根〉大根〉粗根〉中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21年生马尾松、香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坡位对香樟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樟下坡位胸径分别比中坡位、上坡位增大了2.05cm、2.41cm,树高则分别增长了1.90cm、2.56cm,香樟下坡平均木总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均分别比中坡和上坡大约提高了119%、270%。试验将为香樟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米槠大径材,探讨米槠中龄林培育技术,在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国有林场34年生的人促米槠林中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施肥2000g/株、1000g/株、500g/株的3年间平均胸径净生长分别为1.57cm、1.60cm、1.23cm,分别是不施肥的275.4%、280.7%、215.8%,而不施肥只有0.57cm;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1.6m、1.5m、1.3m,分别是不施肥的228.6%、214.3%、185.7%,而不施肥只增加0.7m;单株材积分别增加了0.0648m~3、0.0643m~3、0.0499m~3,分别是不施肥的293.2%、291.0%、225.8%,而不施肥只增加了0.0221m~3。林木的增加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施肥量以1000g/株为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坡位营造木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坡位对木荷的蓄积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下坡生长最好,中坡次之,上坡最差;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时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5年生幼林时,影响较小,不同坡位对木荷蓄积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10年生及以后对木荷的蓄积生长影响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坡位对木荷人工林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不同坡位对木荷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坡位营造木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木荷的胸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下坡生长最好,中坡次之,上坡最差;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时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5年生幼林时,影响较小,不同坡位对木荷胸径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10年生及以后对木荷的胸径生长影响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