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这是以我国政府名义制定的第一个以保障人权为主题的国家层面规划,是一份政府各部门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性质的政策文件。本文拟从介绍《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的出台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分析该计划出台对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法治的发展演变,加强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人权保障逐步成为法治的核心。我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权思想依然严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得不到确实的尊重和保障。只有彻底认识人权保障的重要性,真正践行宪法所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依法治国才能顺利推进,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才会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3.
徐慧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0):141-141
宪法的核心是保障人权,宪法的一些基本权利长久以来得不到有效保障,宪法司法化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为了切实保障人权,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救济制度,把诉讼制度引入宪法的保障,建立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宪法诉讼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步。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山东齐玉苓提起的“冒名上学”诉讼一案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了法学界和司法界关于宪法司法化的热烈讨论,对宪法司法化的是是非非和种种质疑,其最终结果是唤起国人开始关注宪法,重新审视宪法,宪法诉讼随之也就日益提上建设日程。而今,人权入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宪法诉讼已切切实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理性的思索。正是基于此,本文将在阐述宪法诉讼的正当性的基础上,对宪法诉讼的受案范围和体制建构作一前瞻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论将人身自由罚纳入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听证作为保障行政行为公平、公开、公正和保护相对人正当权益的一种重要程序和手段,已为多数国家所重视并在立法中有所体现。我国现行的《行政处罚法》没有将人身自由罚明确列入行政听政程序中去,这应该是一个缺憾。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已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环境下,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即将修改之际,有必要把人身自由罚纳入到行政听证程序的范围中去。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枫桥经验”既有德治功能,又具有法治内涵,从宪法视域分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能为我们梳理新时代“枫桥经验”背后的法治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法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理应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理应被认真对待.但认真对待宪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是全社会具有普遍的宪法信仰,而宪法信仰是需要通过培养而形成的.只有在全社会具有普遍宪法信仰的前提下.宪法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宪法才能真正走入公民的日常生活,才能被认真对待,依法治国和宪政的美好愿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的重要性:“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致力于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必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法律保障。法律对于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宪法制度的入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民本思想。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以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为建设法治农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法律专业基础;必须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本思想,自觉地将农业法治工作统一于为"三农"工作服务的实践活动;必须牢固确立现代法治的新理念,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找准农业部门职能定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既不越权,也不失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法治工作新机制,把农业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提升水平、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上来,努力造就一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必须努力消除制约农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切实有效地解决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问题,确保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保护公民权利法治化,界定权利与权力范围、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强化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以回应和谐社会对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民法发展的历史是西方法制支的浓缩。是西方法治化道路的主线.也是西方现代化乃至西方文明演变的历史;从民法发展的历史及其要旨看。民法是私法中的“宪法”,民法应是一切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之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成熟之标志;鉴于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障人权、及实现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的基本法律。它也成为中国法治化的先导;从而,民法成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和即将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进一步规范警察权力的行使。新的《处罚法》作出了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61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人的尊严意识虽历尽坎坷,但逐步成熟。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为人们尊严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只有人们有尊严地活着,充分给予每一个人以最基本的尊重,方可实现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论是对加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两者关系的深刻阐述。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执政党能否依法执政是决定政治文明最终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方面应当确立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还必须从法律制度上对执政党作出严格、严肃、严密的制约。强化对执政党的制约应当是社会主义宪法的特色,宪法诉讼是强化对执政党制约、确保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6.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宪法观念所具有的关键性表现为:其宪法观念具有提升个人宪法素养、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和增强示范群众效果的作用。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宪法观念是由宪法至上、依宪执政、权力受监督、权利受保障共同构成其核心的宪法观念体系。基于“关键少数”宪法观念的这种关键性,通过“宪法人”引入、巩固传统宪法知识培训、开展特色宪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实施宪法考核等措施来培育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宪法观念就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决定》的重大意义是党中央尊重农民权益,赋予农民自主进入金融领域、自主筹办信用合作和各类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以获取金融、销售、加工业等利润的权利。这是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实现小康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法制建设是整个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农,依法行政,依法治税,规范农村税费收缴行为,对解决当前农民负担比较突出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和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更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进一步规范警察权力的行使。新法有十大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