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禹城市辛店镇以出产皮薄、沙瓤、味甜的“沙河辛”西瓜闻名,但其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较瘠薄,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我们自1998年以来推广地膜西瓜套种棉花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的路子,到2007年累计推广5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只要栽培措施得当,搭配合理,协调好共生期关系,西瓜产量比单作基本不减产,棉花产量接近或略低于单作产量,二者合计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一般亩产西瓜3500~4000kg,籽棉150~200kg,产值在3000元以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几年来,唐山市汉沽区开始研究推广棉花套种西瓜栽培模式,随着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大。棉花套种西瓜,通过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空间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西瓜产量比单种基本不减产,棉花产量略低于单作产量,两者合计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棉花套种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州市滨城区棉农有在棉田套种西瓜的习惯,棉花-西瓜套种已有10多年的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日趋成熟,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目前,全办棉花套种西瓜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棉花套种西瓜,通过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空间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棉田综合效益。棉花与西瓜只要栽培措施得当,搭配合理,协调好共生期关系,西瓜产量比单作基本不减产,棉花产量接  相似文献   

4.
棉花与西瓜套作是一种高效的间作栽培模式,瓜棉套作,西瓜产量接近单作,棉花产量略低于单作。西瓜与棉花套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空间和有限的生长季节,而且高矮搭配能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和肥力,同时还可以一模两用,节省人工和成本。本文从育苗选地、施肥定植、栽培技术等方面全面介绍西瓜与棉花套作的技术流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瓜地间作棉花 ,有培育技术简便 ,棉花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的优点。慈溪市农垦场的实践结果为 ,平均皮棉产量 30 4.84kg/ hm2 ,是大田棉的 30 .45 % ,产值 3 0 36元 / hm2 ,是大田棉的 36 .30 %。西瓜与棉花两作合计产值 115 46元 / hm2 ,比大田棉增加38.0 4% ,比单作西瓜增加 35 .6 8% ,是一种较理想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地区瓜棉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及西瓜、棉花两者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瓜棉套种,研究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以西瓜行株距4.5 m×0.65 m,棉花行株距1.5m×0.45 m的种植密度为最佳,西瓜与棉花之间互颉作用最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瓜棉复合种植与单作瓜、单作棉的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及光合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瓜棉复合种植可建立良好的作物群体结构,对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可以获得与单作瓜相近的瓜产量;复合种植模式的棉花植株生长优于单作棉花,棉花增产.在各生长阶段,复合种植模式的田间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均优于单作瓜和单作棉.瓜棉复合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全年的综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喀什地区枣棉间作栽培发展较快,由于农户在掌握间作种植技术方面水平有限,管理粗放,栽培模式不合理,导致棉花产量低,影响农民收入。为提高喀什地区枣棉间作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探索适合喀什地区枣棉间作的棉花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克萨克乡4村3组。枣树间作地面积40公顷,枣树树龄5年,株行距1米×6米,土壤为壤土,前茬作物小麦、西瓜。  相似文献   

9.
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拱棚西瓜套棉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台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2.3万hm^2以上,西瓜种植面积达1.3万hm^2。历史上我市农民就有西瓜套种棉花习惯,但由于是露地直播.加之病虫害及连阴雨等天气灾害,产量、效益低。而种植大棚西瓜成本太高,又减少棉花种植,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拱棚西瓜套种棉花技术,既解决这一矛盾,又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棉花甜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水分变化对间作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棉花中65%水分处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相同水分条件下间作棉花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单作。间作棉花叶片的Pn、Gs和Ci均为65%处理的最高。间作棉花的Fm、Fv/Fo、ΦPSII大于单作,而NPQ小于单作,说明间作相比单作有更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65%处理的NPQ低于其他两个处理,有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均在65%水分处理时较高,75%和55%处理的产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1棉花与西瓜间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2种种植形式。①110~120厘米一带,等行距东西向,开沟施肥浇水,形成北沿高、南沿低(即起小垄),覆地膜,1行棉花,1行西瓜。西瓜种在沟内膜下,西瓜株距40~50厘米,亩留苗1100~1200株,实收不少于1000株;棉花株距20厘米左右,亩3000株。②160~180厘米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山东省东平县西瓜-棉花间作"三膜覆盖一膜两用"的无公害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韩昀 《现代农业》2007,(7):10-11
一、西瓜—棉花间作套种的优点西瓜-棉花间作套种,一是充分利用二者共生时间短的特点。采用“三膜一苫”法,增温保墒,实现早发稳长,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滴灌棉田高密度栽培模式科学施肥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针对新疆地区棉花高密度栽培模式,进行施肥试验。根据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设计五个施肥处理,观察不同施肥量对棉花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影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棉株生长更好,植株健壮,单株的结铃数和棉铃中都显著较高,中后期不容易出现早衰,不会贪青晚熟,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棉花生产是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常年植棉面积 2万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 1/ 3。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对瓜、菜的需求量增加 ,加上近两年棉价降低 ,对我区棉花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解决土地不足的矛盾 ,同时提高棉田综合效益 ,稳定棉花生产 ,我区通过研究摸索出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 1996年示范面积不足 70hm2 ,到 2 0 0 0年已扩大到 4.7万hm2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般西瓜产量 45 0 0 0kg/hm2 ,皮棉产量 135 0kg/hm2 ,产值突破 30 0 0 0元 /hm2 。我们采取的主…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棉花生产周期长,田间劳动操作工序复杂的难题,进行了棉花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棉花优质高产配套技术规范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各种因素对棉花品质、产量影响的内在规律,建立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益低投资栽培模型。根据系统工程原理,进行了科学试验,为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为优质棉基地县生产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河南商丘棉花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棉花栽培过程中,花铃期至关重要,花铃期的栽培管理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该文对棉花花铃期的科学施肥、灌溉管理、化学调控、中耕培土、打顶整枝与病虫害防治等栽培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其不但能够提高不同生产季节的生产效率,提升复种指数,还能够充分地利用耕地的立体空间,能够从总体上增加产量。棉花和西瓜有共生期,通过调查统计和田间试验确定棉田套种西瓜的适宜品种,总结出套种栽培模式采用"大小行、二套一"及西瓜和棉花相应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