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辐优63是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辐南A与明恢63测配选育而成的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力强的三系系籼组合,经区试鉴定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表现好,一般亩产550~700公斤,高的达780公斤。特别在山区种植比汕优63增产明显,抗性、米质均优于威优6号和汕优63,是丘陵山区作中稻、湘中、南双季稻区作晚稻较理想的接班组合。1989年通过怀化地区品种审定,“八·五”期间列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6年参加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65公斤,居参试12个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号增产3.7%。1987年参加省中籼区试鉴定。平均亩产55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2.3%,…  相似文献   

2.
辐优63(湖南)     
辐优63是湖南省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辐南A与明恢63测配选育而成的中籼组合,是丘陵山区作中稻和湘中、南双季稻区作晚稻较理想的接班组合。1989年通过怀化地区品种审定,“八·五”期间列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1986年参加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65kg,居参试12个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号增产3.7%。1987年参加湖南省中籼区试鉴定。平均亩产554.7kg,比对照汕优63减产2.3%,但在山区表现好,如绥宁试点亩产750kg,居一位,比汕优63增产2.27%;桂东试点亩产655kg居第二位,比…  相似文献   

3.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4.
“余红1号”是湖南农学院育种室1982年育成的中熟高产晚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品比、分别亩产529.1公斤和517.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分别增产27.26%和34.87%,均达极显著水准,全生育期与“余赤231—8”相近。1986—1987年参加省区试,分别平均亩产461.9公斤和415.2公斤,均居供试品种首位。  相似文献   

5.
“单二”是中国农科院遗传所用日本啤酒大麦与中国啤酒大麦品种杂交的,对年通过大麦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而后加倍选育而成。经过多点种植比较,产量较好。1993~1994年连续两年在我场(即地处南黄海沿海之滨)进行示范和推广,产量均居首位,平均亩产426公斤,比当家品种苏引麦2号增产14引%.目前已成为我场啤酒大麦的当家品种。一、产量表现今年在我场种植1108亩,平均亩产430.3公斤,比当家品种苏引麦2号亩增588公斤,增产162%。其中十支场连片种植660亩,平均亩产448.6公斤;十二支场连片种植448亩,平均亩产439.7公斤,其中一块…  相似文献   

6.
(1)镇批232: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育成的中他稻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株型集散适中,剑叶挺举,叶色稍深。株高110cm,茎秆弹性较好,分案力较强。每穗总粒13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4.5g。米质较优。全生育期145天左右,后期转色较好。抗逆性较强,抗倒性好。抗白叶枯病,高抗稻瘟病和揭飞虱,纹枯病较轻。丰产性较好,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012.55kg/hm2,扬辐他2号增产1.9%;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598.6kg/hm2,比标辐他2号增5.98%。适宜在江苏淮南南部中他稍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2)特优559:系江苏沿海…  相似文献   

7.
南京16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新近选育的优质中籼稻品种 ,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丰产、优质和抗病于一体 ,近年来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较大面积示范种植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现将该品种的主要特点及其高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产量表现南京161997~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籼稻区域试验 ,两年区试平均产量539.7kg/667m2,与对照扬辐籼2号产量相仿。1999年江苏省水稻生长期间恰遇多雨寡照和低温气候 ,南京16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略高于对照扬辐籼2号 ,…  相似文献   

8.
(1)南京15号:原名32020,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以特青与南京2157杂交,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中轴稻品种。1995~1996年两年省区试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04.65kg,比对照扬辐舢2号增产5.56%,达权显著水平,产量居第3位,日产量居第1位。199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62.24kg,比对照扬辐税2号增产2.4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该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105cm左右,茎秆粗壮,剑叶挺直,叶色浅绿,分率性较强,穗大粒多,相位结构较协调,一般有效稳255~270穗/m’,每税总粒数150余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5g左右…  相似文献   

9.
协优赣15号     
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种子站选育的协优赣15号,原名协优辐26,习惯称协优华联2号,即协青早A/辐256。1992~199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2.69和403.76kg,比对照威优49分别增产9.99%,7.16%;两年平均亩产444.31kg,比对照增产36.37kg/亩,增产8.92K,名列第1位。199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9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到1994年止累计种植面积610.5124万亩,大面积一般亩产450kg左右,增产10%左右,增产稻谷274…  相似文献   

10.
Ⅱ优92     
Ⅱ优92(原名Ⅱ优20964)由金华市农科所选配。1994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0年参加省“晚籼杂”联品,汇总结果:产量居首位,平均亩产383.85kg.比对照种汕优10号增产4.3%。1990和1991年参加衢州市(地区级)区试,两年产量均居首位。1990年亩产幅度为421.5~515.0kg,平均亩产491.9kg,分别比对照1汕优10号、对照2汕优64增产6.8%和8.4%;差异极显著。1991年亩产幅度为478.3~553.3kg,平均亩产501.5kg,分…  相似文献   

11.
冈2,1987~1989年度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在参试的七个品种(系)中,在昆山、宜兴、大丰、泰县、徐州、沿江、沿海等七个试验点上,两年总平均亩产341.9公斤,为全试验第一位,比对照盐辐矮早三330.2公斤,增产3.5%,达极显著水平。1986年秋播开始,我中心连续三年用早熟3号、盐辐矮早3、冈1和冈2作啤酒大麦产量试验,即粒径大于2.5mm的产量试验,冈2平均亩产257.8公斤,居第一位,比盐辐矮早3高3.4%。1988~1989年东辛农场六分场30亩冈2平均亩产408公斤。黄海农场二月中旬小面积春播,亩产突破250公斤。1989年大麦生长后期因受天气影响,盐城市大麦粒重普遍下降,但沿海  相似文献   

12.
威优辐26     
威优辐26,又名威优华联2号,即V20A/辐26(原名华联2号),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联杂交水稻开发公司育成,其恢复系辐26是用26窄早辐射处理后所获得的突变体,再连续测交筛选而成。1产量表现1989年,该组合同时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试、湖南省区试、湖北省区试以及湘潭市区试,产量均居首位。全国区试16个点平均亩产453kg,比对照威优49增产3.9%,达显著水平。其中,在广东韶关点亩产603.3kg,居第一名,比威优64增产7.24%,全生育期短4天,比威优49增产8.1%。湖南省区试1…  相似文献   

13.
“84177”(洞庭晚籼/云南大粒//洞庭晚籼/IR152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1983年育成的晚籼糯新品系。1981年品系鉴定亩产476.6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增产2%。1986年参加省优质米区域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404.5公斤,居参试晚糯品种的首位。 “84177”米粒呈长椭园形,乳白色无心腹白,糯性好,食味佳,适合于食品加工。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糯米。其米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香优77     
新香优7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新选育的不育系新香A与恢复系明恢77配组而成的中熟晚籼组合。它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香味,分蘖力强,抗性好等特点。1产量表现1994年参加湖南曾多点品比,5个试点平均亩产457.7kg,比同熟期对照组合威优64增产5.49%(显著)。同时该组合参加1994年省商品优质稻(晚稻)新组合(品系)联合鉴定,6个试点平均亩产392.26kg,比同熟期对照品种湘晚籼5号增产2.9%,亩产和日产均居首位。2主要特征特性新香优77全生育期116天,株高100cm,分蘖力强,亩有…  相似文献   

15.
刘绍英 《中国稻米》1994,(2):F003-F003,31
江西省1994年3月29日审(认)定的品种是:(1)协优赣15号(原代号协优辐26,通称协优华联2号)。系赣州地区农科所、赣州地区种子公司用协青早A与辐26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稻。1992年~1993年江西省区试平均亩产438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8.58%。全生育期118天,株高84厘米,分蘖力强。该组合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细菌性条斑病。适于赣中和赣中以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汕优桂34     
汕优桂34原名汕优3024—1,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感温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3~1984年参加广西杂交早稻区试,名列第一。1983年早稻10个点平均亩产503.9kg,比汕优2号增产10%,1984年早稻9个点平均亩产570.6kg,比汕优2号增产5.3%。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试,名列第一位,14个点平均亩产431.2kg,比汕优2号增产6.26%,其中8个增产点平均增产10.4%。1983年广西浦北县晚稻试种500亩,一般亩产比汕优6号增产41~67.5kg。1984…  相似文献   

17.
“84-265”是湖南农学院遗传学教研室用He-Ne激光辐照迟熟早(禾山)“湘矮早9号”诱发的突变株经5代选育定型的抗病、高产、优质中熟早(禾山)新品系。1987年进入省区试鉴定,17个点平均亩产433.6公斤,比对照一“浙辐802”略增产,比对照二“湘早(禾山)4号”增产4.5%。1988年续试,15个点平均亩产466.8公斤,比对照一“浙辐802”增产9.6%,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二“湘早(禾山)4号”增产4.6%,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爱红1号系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水稻常规育种室用IR30作母本,红4lO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六代连续选育于1982年育成的新品种。我场于1983年晚引进试种2厘地,比对照种晚籼22增产8.7%;1984年、1985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分别比对照种红晚52增产19.82%与27.75%(具体详见附表);同时1985年示范1.2亩,比对照种红闽l号增产7.8%;1986年晚季在鹤上乡岐阳村示范2亩地,收实谷935公斤,折合亩产467.6公斤,比红闽1号增产10.19%,日产量3.95公斤,并较抗白叶枯  相似文献   

19.
浙皮2号(83—12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3年育成。1990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优良大麦品种。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亩产240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1986、1987年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折亩产217.2、237.3公斤,比早熟3号分别增产5.6%、5.93%。其中1987年省区试浙北片(包括杭加湖宁绍地区)10个点试验,折亩产282.46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9.87%,达显  相似文献   

20.
矮优L011     
系安徽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矮A”与L011组于1989年筛选出的早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1993年参加生产试验,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并命名为“皖稻53号”。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亩产分别为434.6和517.7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4.5%。199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早熟组生产试验,亩产490.5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15.0%。1994年在潜山县作双晚种植,亩产511.8kg,比汕优64增产19.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