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灌溉方式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处理对于改善木薯的一些农艺性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各种灌溉方式对木薯的株高和茎径明显高于对照,木薯进入块根膨大后期株高和茎径逐渐停止生长,其中微灌对木薯的株高的影响比其它灌溉处理的效果显著,而对茎径的生长效果显著则是滴灌。木薯生长率在苗期和块根形成期增较快,进入块根膨大期就逐渐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天冬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以1年生西南天门冬种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梯度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80%~90%(CK)、65%~75%(W1)、50%~60%(W2)、30%~45%(W3)]及复水对天冬株高、主茎粗、分枝数、块根重4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下,株高、主茎粗、块根重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成正比关系;复水后,上升幅度减缓,增幅趋近于0。不同处理的株高、主茎粗、块根重依次为CK>W1处理>W2处理>W3处理。分枝数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复水后无变化,不同处理的分枝数依次为CK>W1处理>W2处理=W3处理。水分对天冬生长期前期株高、主茎粗、分枝数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对5月块根重影响小,之后影响大。天冬具有一定抗旱性,但在其生长前期(4—8月)要注重保持土壤水分,最好保持在80%~90%的田间持水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控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为材料,基肥施用高氮控缓释肥,追肥施用高钾控释肥,按施入等量肥料且N、P2O5、K2O比为2∶1∶3的原则开展试验.设5个处理:各处理中控缓释肥总氮含量占所施肥料总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CK)、1/3(A)、1/2(B)、2/3(C)、1(D).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及膨大后期测定木薯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在收获期测定木薯块根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处理A~D均可促进木薯茎秆增长、增粗,其中处理A增长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处理A和C增粗较大,显著高于处理D和对照处理.各配施控缓释肥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C和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块根形成期比对照处理显著减少.处理A和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及膨大中期均大于对照处理,在块根膨大初期差异最大.在块根形成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处理A~D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后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的小,其中处理A、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配施控缓释肥的木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其中处理A、B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配施控缓释肥可改善木薯的农艺性状,提高木薯生长关键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木薯产量.配施控缓释肥的施用比例为1/3~1/2时,木薯增产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4.
耿新翠  梁宗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07-4108,4123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附子块根、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85%田间持水量附子数目最多,干鲜重增加最快;丙二醛含量以70%田间持水量较稳定,变化最小.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增加,保护酶活性下降,SOD和CAT变化较POD明显;在块根膨大期的不同阶段,保护酶活性有明显波动,说明这一时期在不同阶段对水分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喷施多效唑对木薯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江西红壤旱坡地生态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木薯块根产量、干物质含量、株高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抑制木薯地上生长,使植株矮化和块根增粗、增重,提高块根干物质含量和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木薯地下块根的产量。其中,以喷施浓度为500mg/L和750mg/L的多效唑溶液效果最好,与清水对照比较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分别增产16.2%和17.8%。  相似文献   

6.
药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和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设药肥300、600、900 kg/hm~2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木薯株高、茎粗、叶片及块根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并测定木薯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探讨药肥对木薯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药肥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碱解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促进木薯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改善块根性状,提高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300、600、900 kg/hm~2药肥处理的块根产量分别提高21.20%、23.91%和14.31%,表明适量的药肥利于木薯增产,药肥用量过多反而使产量下降,综合成本、块根性状及产量等因素,300 kg/hm~2药肥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性状和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水分胁迫梯度(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80%)进行试验。[结果]桂花在各处理环境下的苗高生长情况和地茎生长情况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情况均表现依次为:60%田间持水量〉40%田间持水量〉20%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10%田间持水量,脯氨酸含量表现为:10%田间持水量〉20%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40%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结论]桂花苗木对土壤水分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玉米植株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轻度、中度、重度调亏处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冠风干重和单株根风干重均低于对照;但根冠比、根长高于对照。在子粒灌浆期测量光合速率,苗期轻度、中度调亏光合速率高于对照,苗期重度调亏光合速率低于对照,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苗期中度调亏增产1.90%,苗期轻度、重度调亏分别减产1.47%和6.58%。苗期土壤持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时,起到蹲苗促根生长的作用,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可以考虑不灌。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品种中单80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调亏叶龄、调亏程度和调亏时间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叶龄期对中单808进行调亏灌溉,复水10 d时展四叶和展五叶的株高、茎粗及单株叶面积均较大,到了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展三叶和展四叶显著高于展五叶处理;调亏程度为55%~65%的株高、茎粗及单株叶面积均显著高于调亏程度为40%~50%的处理;持续12 d的调亏灌溉有助于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生长;植株各部位和整株干物重均以展4叶期+调亏程度55%~65%+调亏持续12 d的处理最大。因此,中单808在展4叶期进行为期12 d的调亏程度为55%~65%(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5%)的调亏灌溉组合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0.
水氮耦合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1:0.40 g/株,N2:0.55 g/株,N3:0.70 g/株)和浇水量(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W1:40%~45%,W2:60%~65%,W3:80%~85%)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相同时,增加浇水量能够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增加产量,且在高氮(0.70 g/株)水平下表现更为明显;浇水量相同时,增加施氮量同样能显著改善烟株农艺性状,增加香料烟产量,且在高浇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对化学成分的影响表现为在低氮(0.40 g/株)和高氮(0.70 g/株)水平下,增加浇水量能够降低烟叶全氮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氮碱比,利于烟叶品质提高。总体来看,施氮量为0.70 g/株、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时,烟株生长状况最佳,烟叶产量最高,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极端干旱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成龄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灌水次数一致条件下,设置5个灌水量梯度处理,观测各处理全生育期内滴灌葡萄的生长指标(新稍长度、新稍茎粗等)及产量。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区滴灌灌水量对成龄葡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葡萄的新稍长度、新稍茎粗和果穗的生长变化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葡萄的新稍打顶前后,分别在灌水量810 mm(W5)和742.5 mm(W4)处理下新稍生长速率最快,新稍茎粗在810 mm(W5)处理下增加速率最快,果穗在607.5 mm(W2)处理下生长速率最快。试验条件下,葡萄获得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较高时的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72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微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咸水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在河套灌区对加工番茄进行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矿化度3g/L)淡水(矿化度1g/L)交替灌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番茄根系的干物质量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在开花期进行微咸水灌溉处理,番茄的根长密度较淡水灌溉减小25%~30%,根表面积减小约20%;果期进行微咸水灌溉处理,番茄的根长密度较淡水灌溉增加22%~24%,根表面积增加20%~30%;开花期和果期都进行微咸水灌溉处理对根系总长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没有显著影响。2)微咸水对根系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直径2mm的根系上。3)微咸水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滴灌下限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自动控制灌溉条件下灌水水平对葡萄生长发育与水分消耗的影响,为温室自动灌溉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以3年生‘玫瑰香’为研究对象,利用CR1000数据采集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联合自动控制灌水,设置8个不同的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55%、60%、65%、70%、75%、80%和85%),灌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率的90%,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葡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等的影响。 【结果】 当灌水下限低于田间持水率的75%时,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新梢长度、新梢茎粗以及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增加,当灌水下限超过田间持水率的75%时,新梢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葡萄根系在0-6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中,该层的根体积以及根系表面积分别占总根系的75%-89%、77%-83%。在葡萄根系分布最为集中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各根系指标均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5%时,各根系指标均最大。当灌水量低于6 000 m 3·hm -2时,各根系指标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水量达到7 000 m 3·hm -2时,各根系指标均出现下降或增长缓慢的趋势;当灌水下限是田间持水率的75%时,葡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32 270.31 kg·hm -2、4.85 kg·m -3【结论】 综合考虑葡萄新梢生长、根系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等因素,滴灌条件下葡萄水分管理的最佳土壤水分区间为田间持水率的75%-90%,可以作为该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灌溉控制指标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7.
灌溉上限对温室黄瓜初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温室黄瓜初花期土壤灌溉上限指标,对不同栽培季节、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的温室黄瓜初花期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秋茬还是春茬,在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90%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黄瓜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细胞汁液浓度和水势等水分生理指标比较适宜植株的健壮生长;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较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处理高0.14和0.19 g/kg;根系活力最强,分别较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处理高0.17和0.12 g/(kg.h);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在日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因此,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90%田间持水量,有利于黄瓜初花期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产物的形成及积累,为初花期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棉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不同的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55%、70%和85%,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采用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花铃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光合产物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滴水下限为55%处理土壤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低,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少,14C光合产物输出较快、向蕾铃分配比例增加;滴水下限为70%和85%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大,但85%处理14C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过大,最终籽棉产量以70%处理最高,85%处理次之,55%处理最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55%>70%>85%;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新陆早10号在55%和70%条件下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85%条件下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花铃期滴水下限在70%~85%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在55%~70%范围内,棉株能通过适应性调节,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据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对实现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APRI) can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arid area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and outcome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APRI on water uptake capacity and physiological water use have not been reported.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wo irrigation amounts (400 and 500 mm) and three irrigation methods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APRI with high and low frequencies). Root length density, stomatal conductance, photosynthetic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leaf water use efficiency, midday stem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APRI with high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decreased water potential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No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APRI frequencies were detect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was found under APRI. Overall,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with high frequency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promote root growth, expand water uptake capacity and reduce unproductive water loss in the arid apple production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