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激素对罗汉果增殖、生根及愈伤组织大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罗汉果无菌苗茎段为试验材料,在附加不同种类及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罗汉果适宜继代和生根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6-BA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大小和增殖系数均逐渐增大,罗汉果继代较优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mg·L^-1 6-BA、0.01mg·L^-1 NAA、30g·L^-1 白糖和5g·L^-1琼脂粉。罗汉果适宜的生根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mg·L^-1 NAA、30g·L^-1白糖和5g·L^-1琼脂粉,用其培养罗汉果茎段基部愈伤组织较小,生根率达到94.73%,移栽成活率高达97.78%。  相似文献   

2.
花椒嫩芽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花椒嫩芽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每千克花椒嫩芽干重中含蛋白质87.3g,碳水化合物21.1g,纤维素15.8g,脂肪8.41g,胡萝卜素179.6mg,维生素B11.23mg,维生素D34.67μg;矿质元素钙、铁、磷含量分别为933、73、l700mg;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244.78g,占24.48%,其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3.8%、10.8%和8.8%。花椒嫩芽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磷、铁含量分别是香菇的5.8、2.1、2.6、11.7、4.4、10.4倍,氨基酸含量是蕨菜的13.9倍。  相似文献   

3.
金顶侧耳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金顶侧耳菌丝体的生物量及其多糖含量为测量指标,对金顶侧耳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蛋白胨0.3%,葡萄糖2.5%,KH_2PO_4和MgSO_4·7H_2O各为0.15%时,其菌丝体的生物量最高:而当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蛋白胨0.1%,葡萄糖3.0%,H_2PO_4和MgSO_4·7H_2O各为0.15%时,其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最高。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其菌丝体的胞内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4.
对雅致放射毛霉液体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其适宜碳源为饴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黄豆粉和酵母膏,最适培养基含黄豆粉3%、饴糖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酵母膏0.1%。适宜液体培养条件:温度28℃,接种量5%,发酵前期通风量1:0.8,之后将风量调至1:1.5~2.0。全程不搅拌培养18~20h。生物量为每100mL发酵液中菌丝鲜重达30g以上。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46.1mg/100mL。  相似文献   

5.
Ti转化的丹参组培物在MS-HN4培养基(MS中不含硝酸铵,含蔗糖30g.L^-1)上经25度暗培养18d,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对照(CK),200umol.L^-1水杨酸(SA),4g.L^-1酵母激发子(E)和E+SA处理,其中CK和SA处理的组培物仅产生痕量的丹参酮类物质,而E和E+SA处理的总丹参酮产量分别增加到12.23mg.L^-1和15.07mg.L^-1,表明E处理能促进组培物产生丹参酮类物质,而A可以强化E的这种作用,与上术差异有关的内源激素变化是:培养6-18d ,E SA处理的ABA和iPAs含量均持续高于对照,分别增长了2.8-9.8倍和3.6-5.8倍,而A1+3和IAA 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3.2%-56.9%和34.8%-74.6%,高水平的ABA和iPAs及低水平GA1+3和IAA抑制了组培物的生长,有利于促进丹参酮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破壁热水提取法提取多糖,应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深层发酵5 d后的冀诱1号、单片、黑木耳(二)、901、8129等5个品种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同时测定了品种单片在5 L发酵罐发酵48 h后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是单片(4.678 g·L^-1),最低的是黑木耳(二)(0.987 g·L^-1);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品种是901(1.138 g·L^-1);总多糖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单片(5.865 g·L^-1),最低的为黑木耳(二)(1.969 g·L^-1)。品种单片在发酵罐发酵48 h后的胞外多糖产量为46.0 g·L^-1,胞内多糖产量0.075 g·L^-1。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北虫草的营养价值,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北虫草,用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各配方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北虫草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C(大米40g,1号营养液56mL)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为20.430g·(100g)-1。配方A(玉米40g,1号营养液56 mL)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882,12.512,16.394g·(100g)-1。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方法分析蔗糖、蛋白胨和KH2PO43个主要因素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以获得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另外,对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蛹虫草胞外多糖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0%,蛋白胨1.50%,KH2PO40.05%,酵母粉0.20%,硫酸镁0.01% 发酵培养的适宜条件为:pH值6.8,温度28℃。在上述条件下蛹虫草胞外多糖得率为19.4 g/L。[结论]得到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7-69,82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茵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及所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PYG培养基上(含葡萄糖1.5%,酵母提取物0.1%),其培养条件为25℃,100rpm,100ml/500ml加10玻璃珠。同时表明:0.7%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可以明显地提高菌丝体的生物量。单因子及正交实验筛选出适于生产的发酵培养基,其组成为:麦芽汁50%、玉米粉0.5%。菌体体总氨基酸含量为:17.54%、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为25.96%.  相似文献   

11.
刘高强  王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7-10708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姬松茸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0 g/L;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的组合,最适的组合浓度为7 g/L蛋白胨+7 g/L酵母膏。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体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 g/L和281 mg/L。[结论]该研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规模化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野生紫平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是麦芽糖,其次是蔗糖和淀粉;氮源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浸粉;适宜的碳氮比是25∶1;母种培养基中需添加复合维生素B 10~15 mg/L,硫酸镁3.0~4.5 g/L。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0.36 g,蛋白胨2.64 g,硫酸镁4 g,复合维生素B 15 mg,琼脂20 g,加水至1 000 m l。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胞外多糖的效果。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检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优化后发现,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40 g/L、酵母粉添加量5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71.40 m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培养液对蛹虫草多糖及虫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碳氮源培养液振荡培养蛹虫草,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结果]培养液中多糖含量以米蛹配方最高,为6.48mg/ml,其次为玉米糁蛹的5.87mg/ml;虫草酸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5.21mg/ml,其次为米蛹的4.94mg/ml;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68.32mg/g,其次为米蛹的57.91mg/g;虫草酸以麦米蛹配方最高,达186.29mg/g,其次为小麦蛹的180.32mg/g。[结论]选择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液体培养,可获得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很高的培养物。  相似文献   

15.
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蛹虫草菌丝体发酵液中的菌丝体干重和粗多糖产量为指标,筛选出液体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蔗糖5%,黄豆粉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维生素B10.01%。并确定了摇瓶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装液量100 mL·250mL-1三角瓶,菌龄为72 h,接种量为15%,起始pH 6.0,温度24℃,摇床转速150 r·min-1,最适发酵周期为120 h。  相似文献   

16.
头状秃马勃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母种驯化培养基优选配方为:木屑75g,麦粒50g,可溶性淀粉20g,酵母浸膏2g,KH2PO41g,MgSO4.7H2O 0.5g,VB110mg,琼脂20g,水1L。头状秃马勃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木屑18%,麦麸10%,土壤5%,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5%,酵母浸膏0.2%,KH2PO40.3%,石膏1%。头状秃马勃熟料脱袋覆土荫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5月中旬进行栽培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草原白蘑是我国珍稀食用菌资源,由于草场退化及人为过度采集,产量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草原白蘑且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对其生长因子进行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菌褶处的组织进行分离菌丝体,萌发率为38%。草原白蘑的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当碳氮比为20:1~30:1时,菌丝生长较快。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7.0。VB1浓度为10mg.L-1时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郭莹莹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21-14723,14826
[目的]筛选富硒灵芝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发酵条件对富硒灵芝菌丝体干重、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亚硒酸钠含量为0.01%的条件下,优化培养的条件为:葡萄糖含量4.0%,马铃薯浸出液含量20%,蛋白胨含量1%,KH2PO4含量0.3%,MgSO4含量0.15%,在pH7.0、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8℃和摇床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富硒灵芝的菌丝干重为15.28 mg/ml,有机硒的含量为4 115.36μg/g。[结论]试验确定了富硒灵芝发酵培养的最佳方法,为富硒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CF17对多种油茶病害有良好拮抗效果。为了开发利用菌株CF17,提高其发酵活性物质的产量,综合考虑菌株CF17的菌体干质量和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率2个指标,研究不同发酵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等营养因子,以及接种量、培养时间、装液量、初始pH值等非营养因子对菌株CF17发酵液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F17的优化培养液为:15 g葡萄糖、10 g酵母膏、1 g NaCl、1 g KH2PO4、3 g CaCO3、1 000 mL蒸馏水,pH 7.0,在300 mL三角瓶中装入100 mL发酵培养液,接入种子发酵液的接种量为10%,在30℃、140 r.min-1的条件下振荡培养7 d。  相似文献   

20.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