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绿色革命得到国际上的赞扬,到现在大约已过去十年了。在这短短的十年中,由于使用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肥料,采用了促使水稻早熟和具布抗逆性的品种,水稻产量已增加了一倍。在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由于采用了新的水稻品种,每公顷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绿色革命”一词的使用已很普遍,但是,由于使用者的背景不同和对绿色革命含义的理解不同,因而看法也相差甚远。 绿色革命之所以得到广泛注意,是因为在水稻和小麦的增产潜力方面几乎同时得到了惊人的突破。将矮化基因引入热带水稻和春小麦各品种中,能使其抗倒伏、适应有利的生长条件和更多的外部投入,这样就使产量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3,(10):58-59
有机农业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今已经被视为一项强大的国际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替代传统的"绿色革命"农业模式。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绿色革命"通过推广高产品种、高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出,但也导致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退化,暴露出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明显缺陷。如今,农业投入品滥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  相似文献   

4.
国际有关农业组织实施“超级绿色革命”从6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第一次“绿色革命”所培植的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使全球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日前,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承诺:要在今后30年内进行一次新的“超级绿色革命”,来养活到2025年时地球上的80亿人口。...  相似文献   

5.
农业简讯     
印度将开展“豆类革命” 司马军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印度曾先后开展了“绿色革命”(小麦、水稻)和“白色革命”(牛奶),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现在,印度又准备开展一场“豆类革命”。农业科学家们费了十年时间,用苏联、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印度的豆类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新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生产期短。  相似文献   

6.
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新株型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新株型育种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章秀福1966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推出第一个高产水稻新品种IR8,标志着亚洲绿色革命的开始。与传统水稻品种相比,IR8分蘖力强,茎秆坚硬,叶片直立,不感光,耐氮肥和收获指数高,为半矮杆品种。1R8推广以...  相似文献   

7.
世界一半人口的食物有80%是大米.高产品种和不断提高"绿色革命"种植技术,使得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水稻总产量迅速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水稻产量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低于人口增速.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D)成立于1960年,是最早创办的国际性农业研究机构。该所因育成国际稻(IR)品种而闻名于世,如半矮秆品种IR8,被称为“奇迹稻”,为60年代的“绿色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1967年推广的IR36已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此外,该所还为50多个国家培训了科技人员。鉴于国际水稻研究所功绩卓著,1982年被授予首届国际农业研究奖和第三世界奖。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矮化育种成功 60 周年之际,回顾了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1959 年 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开创了一条水稻矮化育种的新 途径。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单产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与墨西哥的小麦矮化育种一起,引领了农业史上 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在水稻矮化育种 基础上,黄耀祥院士先后开创了水稻丛化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 优质育种和超级稻育种,创建了高效的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从而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丰富和 发展了水稻育种学。黄耀祥院士带领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 60 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推广面积超过 66.7 万 hm2 的 品种有 15 个,先后获得国家、省 ( 部 ) 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 15 项,为我国粮食增产和水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 贡献。通过回顾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展示他不断解决水稻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他求真务实、敏锐创新、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期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有所启迪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育种成绩显著,有力地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但是,跟我们的队伍和工作量相比,效率还是比较低的。本文试用遗传学原理,剖析育种史,就育种策略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 1.矮基因立下汗马功劳 国际上誉为“绿色革命”的矮化育种,水稻方面始于我国。我国五十年代开始培育矮秆水稻品种,六十年代矮秆取代高秆,产量也就相应有了一次飞跃。 矮秆品种丰产的遗传学原理,详见“图1”所示。 矮基因遗传效应不仅是“矮”,还有多方面的表现。据研究,水稻矮化育种所利用的矮基因,通过转录与翻译控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相对于“高基因”有效高的活性水平。“吲哚乙酸氧化酶”  相似文献   

11.
不同高粱基因型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上由于选育出矮秆水稻和小麦后,出现了轰动世界的“绿色革命”,为了不断提高高梁产量,有人曾设想通过矮化高梁育种来提高产量,特别是看到外国如美国粒用高梁都是株高在1.2米以下的矮秆,这种矮化设想就更加有诱惑力。株高1.2米左右的高梁到底能否增产?  相似文献   

12.
综合研究是当今农业研究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方向。这是人们从实践中产生和积累的重要经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实践便是一例。这个名闻遐迩的研究所20多年来曾作出不少建树,特别是在水稻育种上。其研究工作中心是围绕着育种,希望通过提供高产品种和使品种国际化,促使世界水稻产量达到划时代水平,实现“绿色革命”。可是,他们并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在非洲,长期适应的稻种为光身稻(O.glaberrima),国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水稻高产品种“北陆122号” 在日本,人们对优质稻米需求量很高,“越光”品种因其食味好,自1979年起,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但在栽培上,该品种植株高,易倒伏,而且易受稻瘟病为害。 日本农林水产省北陆农业试验场从1979年开始选育与“越光”食味相同,秆壮、高产的中熟品种。他们首先将水稻“收2800”与“北陆100号”杂交,然后再与“北陆96号”杂交,最后育成了“北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 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较大面积倒伏将会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 下降。目前,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水稻倒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水稻正常生产的巨大 隐患之一。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在水稻抗倒伏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抗倒 伏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综述了“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多年 来进行水稻抗倒伏研究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的由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本质,归纳了水稻 抗倒伏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相关对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 望了新时期水稻抗倒伏育种、栽培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水稻抗倒伏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米是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传统主食,它在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养活了占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六十年代的“绿色革命”,使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其后,依靠现代农学、工程技术与实验手段的进步,水稻生产在抗病虫害、抗倒伏、调整生育期,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国外大肆宣传的“绿色革命”,是通过培育耐肥、矮秆的新品种和增施化肥,使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这次“绿色革命”说到底是在“肥”字上下了一番功夫而获得的。但是,就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言,“绿色革命”当前已发展到了一个稳定阶段。因为农作物的干重量中只有5—10%来源于土壤的养分和肥料,因此单靠增施化肥以达到增产目的就日益困难了。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3个日本水稻新品种 1990年,日本有关单位申请登记的水稻新品种除“高鸣”、“稔糯”、“梦光”(见本刊1991年第9期)外,还有3个水稻新品种。 早风 该品种是由“北育74”与“道北36”杂交育成的移栽用特早熟、矮秆、短穗、多穗型粳稻品种。其抽穗期比“早黄金”迟1天,成熟期早2天。产量比“上育393”稍低,与“早黄金”接近。在外观品质上,由于心、腹白稍多,比“上育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绿色革命”成功的样板——穆达区在过去十年中曾得到世界银行和政府机构数百万美元的援助。数不胜数的专家对穆达区的农业进行研究。由于对水利的大量投资,推行双季作物和高产品种的稻子,穆达区的产量占市场上销售量的半数。从1965—1975年,穆达区稻农的收入增加了2.4倍。 可是穆达区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在大规模水利计划实行后仅仅五年,农场土地分配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大农场主增多,他们的土地面积也在扩大,另  相似文献   

19.
早晚直播型水稻新品系1139-3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稻直播、抛秧、化学除草、机械化收割等技术的发展,我省双季稻直播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早晚稻品种的不同,收获时机械落粒,造成后茬水稻品种混杂以及水稻自身杂草化,影响了后季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早晚季用同一品种。为达到这一目标,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反复试验,经过7年14季的努力,育成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系1139-3,并在生产上成功地进行示范、试种,早晚两季可达1000千克。现将该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情况汇报如下:一、选育经过1997年,优质早籼768/早籼774//优质晚籼马坝小粘,稳定后代6份,离子束…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末,以大量应用化肥和农药为基础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在发展中遇到瓶颈,粮食产量增长开始放缓,其弊端逐渐显露,化肥利用率低以及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质等农业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绿色革命不再绿色。而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第二次绿色革命随之而来。转基因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本是顶着前沿科学的光环,准备大展身手造福于民,但却在这次革命中饱受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