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目前番茄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造成番茄的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其中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危害最为严重,二者的复合侵染还会对烟粉虱的取食、获毒以及传毒等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给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明确在To CV和TYLCV复合侵染条件下,烟粉虱取食带毒番茄对其体内解毒酶以及生理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烟粉虱进行防治,通过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粉虱取食To CV、TYLCV单独侵染及To CV+TYLCV复合侵染番茄48h后其体内解毒酶变化,并以健康番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除取食To CV单独侵染番茄的烟粉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T)活性较取食健康番茄烟粉虱下降,烟粉虱带毒后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  相似文献   

2.
以大棚番茄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采用黄板诱捕和药剂防治的方法,研究了黄板悬挂高度、黄板成分以及黄板与啶虫脒配合使用对烟粉虱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黄板悬挂在番茄上部(黄板底部与番茄顶部持平),对烟粉虱引诱捕获效果最佳;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捕效果最好;啶虫脒和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同时使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添加烟粉虱性引诱成分的黄板或啶虫脒单剂。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型组成的世界性农业害虫,普通栽培番茄对其没有抗性,抗源主要来自于番茄的野生近缘种。本文对国内外番茄抗烟粉虱的种质资源,番茄对烟粉虱的抗性机制,以及遗传基础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品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烟粉虱危害传染引起,一旦发生,番茄产量受严重影响。2005年上海首次报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暴发,2006年10月浙江省慈溪市也相继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导致冬番茄株发病率95%以上,全面绝收;春番茄株发病率在10%左右。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番茄育苗期间烟粉虱危害程度。冬番茄育苗正处于8-10月之间,烟粉虱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容易传毒;春番茄育苗时间在11-12月之间,烟粉虱已经越冬休眠,不危害番茄苗,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徐州地区冬春茬番茄的重要病害。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烟粉虱传毒、嫁接传毒、季节性发生和品种不抗病,其中烟粉虱的发生与病毒病的发生最为密切。因此生产中尤其要注意预防烟粉虱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13~2014年连续两年对我国番茄主产区烟粉虱携带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2013年全国采集的16个地区烟粉虱样本中,山西运城、山西太原、山东商河、陕西杨凌、北京海淀5个地区烟粉虱携带To CV,烟粉虱样品携带To CV的带毒率均低于20%;在2014年全国采集的17个地区烟粉虱样本中,北京海淀、浙江杭州、山东商河、山西运城、陕西杨凌、内蒙古等6个地区的烟粉虱携带To CV,且除北京外带毒率均大于50%。山西、陕西、浙江、内蒙古地区To CV的发生均为首次报道,且2014年烟粉虱田间种群带毒率明显高于2013年。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快速扩散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佛山地区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和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烟粉虱隐种鉴定结果表明,三水区烟粉虱种群全部为MED隐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为MED和MEAM1种群混合发生。烟粉虱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采集自佛山6个地点的烟粉虱田间种群均携带TYLCV和To CV。除南海区狮山镇石门中学外,其余5个地点烟粉虱种群TYLCV带毒率均超过50%。除南海区丹灶镇金沙上安村外,其余5个地点烟粉虱种群To CV带毒率均达到100%。由烟粉虱传播的TYLCV和To CV在佛山地区的迅速扩张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番茄是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的主要蔬菜,由于吐鲁番地区温度高,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加上近年来烟粉虱的危害,秋延晚日光温室番茄受黄化曲叶病毒危害严重,番茄产量严重下降,部分番茄甚至绝收,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比较了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与未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以及其在健康番茄苗上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以探讨B型和Q型烟粉虱对TYLCV的适应性差异,进而探讨TYLCV在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带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雌虫体长与无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均无显著差异|带毒B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大于无毒B型烟粉虱,而带毒Q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小于无毒Q型烟粉虱。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无显著影响,而对所产卵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番茄褪绿病毒在湖南省首次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7月在湖南省蔬菜病害调查中发现,4种茄科蔬菜表现出叶脉间褪绿、叶片黄化等症状,疑似被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感染,同时叶片背面聚集了大量烟粉虱。采用To CV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样品和烟粉虱样品进行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标条带,且扩增序列与北京番茄To CV分离物(KC887999.1)部分序列相似度为99.0%,确认采集样品被To CV感染。4种茄科蔬菜To CV的感染率达70%~100%;发病叶片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66.7%~87.5%;鉴定出烟粉虱的生物类型为MED烟粉虱。这是湖南省首次确认该病毒,需要引起关注和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2.
5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喷药"技术进行番茄育苗,番茄出苗整齐,幼苗生长正常。而且隔离烟粉虱效果好,平均百株幼苗烟粉虱成虫12头,而常规露地育苗平均百株幼苗烟粉虱成虫410头,苗期减少喷药次数4~5次。采用5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栽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病株率在0.9%~2.8%之间,防控效果达90%以上,每667m2可挽回经济损失6329.5元。2007~2009年在温州苍南、瑞安、瓯海等地番茄生产基地应用防虫网覆盖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推广面积逾330hm2。  相似文献   

1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简称TY)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几年在我国自南向北、自东向西连年暴发,迅速蔓延,为害极其严重,给种植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TY病发生严重的地方番茄甚至绝收。TY的传播途径是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多,迁移性、抗药性强,繁殖快,传毒能力和持毒能力强,并可终身带毒,防治难度很大,所以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TY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丽蚜小蜂已被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烟粉虱的防治,在张家港市进行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番茄烟粉虱试验。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20℃时,烟粉虱虫口数开始增长,到23℃烟粉虱虫口数增长显著加快;丽蚜小蜂的放蜂虫口指标为0.5~1头/株,前期虫口基数较低时,采取少量多次的释放方法,在放蜂51 d后防治效果最好,为69.22%;与对照区相比,丽蚜小蜂可显著控制烟粉虱的虫口数增长;日平均温度20~23℃为烟粉虱的防治重点时期,在此期间适当增加丽蚜小蜂蜂卡的释放量,可提高后期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虫口数的防治效果;对烟粉虱的防治应侧重于植株的中上部,下部叶片可采取打老叶的方式降低虫口数。  相似文献   

15.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简称TY病毒病,是由烟粉虱传播的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低密度烟粉虱就可以导致病毒扩散与流行,且可以终生传毒。近年来,番茄黄  相似文献   

16.
 多毛番茄‘LA2329’对烟粉虱具有很高的抗性。利用‘LA2329’与普通番茄‘9706’得到 的BC1 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80 个分子标记,总长度为1 166.6 cM 的番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离体鉴定 的方法对BC1 群体进行抗烟粉虱鉴定,鉴定指标为叶片烟粉虱成虫附着量、叶片烟粉虱卵量,叶片正、 背面Ⅵ型腺毛密度。共定位到33 个与4 个指标相关的QTL。其中叶片烟粉虱成虫附着量和卵量显著正相 关,二者定位到8 个相同的QTL,其中2 个主效QTL 定位在2 号染色体,分别介于标记InDel_FT45 ~ SSR57 之间和SSR57 ~ InDel_FT49 之间,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33.2%和39.8%。叶片背面Ⅵ型腺毛密度相关 的QTL 在6 号染色体具有集群分布的现象,其中4 个显著性QTL 定位在C2_At3g11210 ~ C2_At1g24360 标记之间,解释的总变异率为56%。叶片正面Ⅵ型腺毛密度相关的4 个QTL 和叶片烟粉虱成虫附着量及 卵量相关的4 个QTL 定位在2 号和12 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点,增效基因来源相反。以上结果说明叶片烟粉 虱成虫附着量和卵量指标具有相同的抗性鉴定效果,可以认为是同一个鉴定指标;此外,番茄中Ⅵ型腺 毛密度不是影响叶片烟粉虱成虫附着量和卵量的性状。  相似文献   

17.
李瑞 《蔬菜》2013,(1):42-45
烟粉虱对双生病毒的传毒效率除了随其获毒及传毒时间的延长、传毒烟粉虱个体数量的增加以及病毒体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外,还与烟粉虱的龄期及性别有关.双生病毒除了在植物与粉虱之间直接传播外,还可通过烟粉虱交配及经卵携带的途径在烟粉虱个体和代别间进行传播.寄主植物、.双生病毒的一些特殊蛋白以及烟粉虱内共生菌产生GroEL蛋白,都可影响烟粉虱携带的双生病毒种类及传毒的可能性.此外,植物感染双生病毒后,其对烟粉虱的适合性可能提高.综述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双生病毒的获取、传播及存留等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化学防治对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控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PCR检测,评价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Q型烟粉虱对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控作用,并研究病毒抑制剂对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杀虫剂防控Q型烟粉虱后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带毒率可降至3.00%。病毒抑制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在试验条件下对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44.08%~52.63%,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病毒)已经成为秋冬季番茄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发病温室一般减产10%~50%,严重的甚至绝收。与其他病毒病相比较,该病毒主要通过B型烟粉虱传播,具有发生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难以防治等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番茄病害,一旦发病,尤其是在植株开  相似文献   

2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的一种多化性、多食性害虫,已被列为国家三类检疫对象,目前分布较广,为害日趋加重,2003、2004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烟粉虱在本地局部为害较重。为更好地防治烟粉虱,我站于2004年3月在东海县石榴镇讲习科技示范园温室大棚内,进行6种药剂在番茄上的防效对比试验,希望从中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农药配方,为下一步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