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鼠类种群数量的变化,鼠类分布对草地的破坏程度,鼠类不同密度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分析了草地植被群落的变化对鼠类数量的影响及鼠类种群密度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鼠类的种群数量相应升高,重度退化草地中鼠类的种群密度降低。在鼠类分布影响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植物区系组成及植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地植被系统分析表明,该草地有维管束植物1354种,隶属108科、468属,分属于15个植物区系,5个生活型及4个水分生态类型,在大兴安岭岭东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而岭西草原植被径向分布分明。上述特征主要是该草地所处地理位置和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对气候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易受人为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全面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动态和制定可持续草地管理战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青海省不同类型高寒草地植被的生长特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柯西分布隶属函数,基于2014年降水量、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四个气候因子,构建了青海省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气候条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青海省2014年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气候条件非常有利的面积为647.93×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5.34%,主要分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东部和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南部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区域;非常不利的面积为703.68×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6.66%,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以西属格尔木市管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将黄土高原草地划分为13类,各草地类分布情况基本符合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分布规律,说明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徐同生 《四川草原》1997,(3):4-9,15
对巴什吐格草地自然地理环境、植被分布规律与草场类型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草地是中昆仑山北坡自然环境最好、植被发育最好、放牧地形最好和供水条件最好的典型草场之一。自南向北,草场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东、西部植被水平分布亦有较显著差异。根据新疆草地分类系统可划分为: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化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6类及6个亚类、11个组、14个型。。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典型草原分别是冬春场和夏秋场的主体类型,各占冬春场和夏秋场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822%和6671%。结合当地草场实际,提出了草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天然草地资源及其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阿拉善地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该地区天然草地植被分布规律特点,菖 类型和生产力特点,以及草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退化草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植被地带性学说和植被生产力形成原理,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研究了锡林郭勒盟草地植被分区和退化草场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退化草场的面积和退化强度。  相似文献   

8.
草地植被是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1985-2020年8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和偏相关性分析法对植被覆盖度(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流域草地FVC呈山区高盆地低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多年均值约为0.50,整体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盆地FVC增加趋势更明显。2)各时期FVC值较高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3 500 m的区域,随着坡度的增加草地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在半阳坡和半阴坡FVC大于0.3的草地具有优势分布。3) 1985-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有上升趋势,两者与FVC均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VC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64.72%,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区域,在东部的焉耆盆地和黄水沟FV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面积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占68.70%。该研究可为博斯腾湖流域草地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地的分布范围及特征。利用Arc GIS 10.1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工具将云南省石漠化分布图与云南省草地植被类型图,通过空间关联操作得到云南省石漠化草地植被类型图。分别用石漠化草地植被类型图与云南数字高程影像(DEM)、行政区划图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获取石漠化草地植被类型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并基于此特征分析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地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以河西地区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和野外实测数据,探讨了现有的3种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2001–2015年河西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VI的经验模型能够在大范围内较好地估算植被覆盖度;河西地区草地生长季植被最大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2001–2015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1),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退化草地零星分布在马鬃山北部、石羊河流域西部以及祁连山东段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经调查,从气候,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4个方面分析了扎鲁特旗植被的过渡性特征,以揭示其规律。该地区是大兴安岭山地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近代生态环境是形成植物区系独特的首要原因。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丘陵干草原和平原干草原类型,为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基地。家畜南多北少是其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南侧金强河谷地高山草甸植被中4个草本植物群落和1个灌丛群落的光谱反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因此,利用光谱反射特征区分草地植物群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划区轮牧与草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区轮牧是一种充分利用饲草生长旺季而进行的集约、区块式放牧管理系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轮牧制度的发展现状,概括了划区轮牧的优势包括: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草地生产力;降低草食动物肠胃线虫感染率;分析了其与传统连续放牧相比所具有的局限性。进一步从放牧类型的延展、放牧策略的改进、人为因素的投入、生态模型研究等多角度综合考究,提出综合协调生物因素与环境、平衡生态与经济以及优化牧企合作现状的轮牧策略,以期为轮牧对于生态恢复和草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管理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旭东  杨春  孟志兴 《草业科学》2016,33(9):1901-1909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针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主要工程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对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天然草地草产量有所增加,草原违法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存在部分区域草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仍比较淡薄、草原鼠虫害仍比较严重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的对策和建议:整合现有工程项目,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重视草原工程项目监管,加大草原监管查处等。  相似文献   

15.
辛有俊  吴阿迪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2,21(2):57-61,68
对天然草地进行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草地资源。在草地分类过程中,主要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标准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区分归类。目前,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是按照【1988】农{牧草}字104号部颁标准,即《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制定,在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实际,同时还参考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草地类型图例系统》,最终形成了青海省草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退化的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在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变化以及固碳效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通过NDVI值代表3种类型草地的生长状况,整体上看,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生长状况为:刈割人工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在0~20 cm从高到低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差异均表现为显著(P<0.05);放牧人工草地的全碳全氮含量均为最高,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0~1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为(0.88±0.11) 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3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大小表现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在0~10 cm 放牧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28.45±8.30) m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此外3种草地类型的土壤碳、氮贮量表现为: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表现为碳、氮固持,而刈割人工草地均表现为碳、氮流失,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的碳、氮贮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人工草地的建立以及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氮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辽宁省北部草地现状及群落特征,以辽河平原北部的彰武、康平、昌图、法库4县确权草地为范围,通过2年的野外详查,分析草地植被特征,并重新划分草地类型,运用ArcGIS 10.0软件勾绘出草地分布图。结果显示:25个调查样地共出现164种植物,隶属46科129属。根据水热、地形及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将调查区草地划分为疏林草地类、暖性灌草丛类和低平地草甸类3大类。其中,疏林草地类所含物种数最丰富,占到了总物种数的71.3%;疏林草地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以旱生植物为主,低平地草甸类湿生和水生植物相对较多。3类草地共出现8个草地型,疏林草地类2个,暖性灌草丛类3个,低平地草甸类3个,且均有乔木和灌木。与80年代相比,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中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地型已消失,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旱生植物的优势度有所增加,典型草原旱生植物分布区向东扩展。3类草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彰武县以疏林草地类为主,昌图县以暖性灌草丛类为主,而康平和法库县则以低平地草甸类为主。4县共出现草地斑块11 250块,其中50亩以下的占81.2%,100亩以上的仅占8.8%,草地分布零散而面积小。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区不同治理措施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工草地最少。4种草地共有植物种少,不同草地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或偶见种不同;人工草地优势种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改良草地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封育草地为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4种草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均为封育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均匀度为封育草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天然草地;各类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相反变化趋势;人工草地为最有效石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其次是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治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张春辉  赵亮  赵新全 《草业学报》2023,32(3):212-223
草地具有保护地草地、放牧草地、栽培草地等草地类型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多样性,调节功能、供给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概念,通过总结草地管理发展历程,提出新时代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框架。这一框架凝练出草地类型多样性、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创新了草地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的变革性利用技术以及地表信息精准测量及遥感反演、草地食草动物利用率精准计量和草地承载力核定、营养平衡草牧业生产、生态功能提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技术体系;探究草地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功能优化管理路径,维系草地多功能属性、保护草地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保护自然、服务人民和永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草地资源动态化监测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利用草原的基础。通过动态化监测,能掌握辖区范围内草地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现状,明确当地的草原类型、生产能力、植被组成及草原退化、沙漠化等因素,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健康有序开展。为更好地推动草原生态建设,该文探讨新疆巴里坤县草原生产现状,论述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