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梯田对河道径流及生态基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娟  高建恩  张元星  邵辉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5):106-110,116
[目的]定量分析泾河流域梯田建设对河道径流、生态基流的影响程度,为流域梯田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合作开发的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河道径流量。[结果]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模型在模拟河道径流时可满足模型模拟精度的要求;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河道年径流量减少,生态基流保障程度提高,年、月生态基流不满足天数降低;梯田的年平均减流量为4.25×104 m3/(km2·a);梯田具有蓄洪补枯作用,且对丰水期的调控效果高于枯水期,对河道生态基流的影响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结论]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模型在该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提高流域内梯田面积是滞洪补枯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中尤以河道设计为当前景观设计的重点。河道设计包含了对河道的环境、航运、水质、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要迎合当前人们对于城市的美学认知,要在凸显城市个性及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提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美学品味,并保障河道整体生态环境。基于此,分析了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发展和民用建筑侵占河道现象的加剧,使山区河道行洪能力、生态承载力及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山区河道的行洪安全,而且将对山区生态景观和沟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河道作为过水的通道和水体环境的重要载体,其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将直接影响河流本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以怀九河二期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为例,探索了河道治理措施及其配置设计,包括护村堤建设、水位标志桩设立、河道环境整治和河道绿化工程等内容。整治后的河道可保障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河道沿线居民与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全面提升河道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设计思路可为同类河道的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方平原区域水动力不足,水流速慢,水体自净能力弱,近年来南方平原区域城市河道污染严重。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的唐家浜针对河道黑臭、水质污染等顽症,采取组合工艺对水体进行净化,以生态修复为手段、物理修复为保障,且兼有景观设计的城市河道修复模式,明显改善河道水质状况,实现河道的生态系统恢复,增强其自净能力,恢复其做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践行了生态优先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区小流域沟道治理保证行洪,协调当地景观,体现人水和谐和生态安全优先。通过对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恢复河道行洪宽度,保障河道泄洪安全,保护河道下游水质,改善河道沿线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以芦子水小流域为例,探讨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和防洪安全相结合治理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山区小流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治市水政监察支队成立于2014年12月,有14人获得了合格执法证件。5 a来: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41起;出动7 388人次,巡查水域面积6 914 km2,河道18 277 km;开展了水资源、河道、水土保持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制止了乱挖、乱采、乱建、乱倒等水事违法行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水政监察机构不够完善,水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水政执法难度较大,社会依法治水管水意识淡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组织培训,提高素质;加大力度,文明执法;保障经费,提高水平;部门协同,综合执法;规范执法,信息公开;定期考评,表彰奖励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营河位于右玉县东北部,属黄河流域苍头河的一级支流。长期以来,马营河流域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河道治理没有全面开展,两岸修建的一些防洪工程,分布零散,毁坏也比较严重,全河段的综合防洪能力低于5 a一遇洪水标准。加之近年来河道采砂,私挖乱采,大量弃渣与垃圾堆放在河道,严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和生态环境。为了防洪减灾,保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生态旅游,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开展马营河河道治理势在必行。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营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河道治理现状,规划布局了堤防、护岸、疏浚、蓄水、排水及植物防护等工程,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和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实施生态清洁流域治理 全力打造永康绿水青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康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经验包括:一是科学规划,绘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蓝图;二是因地制宜,通过水源保护、村庄建设、河道水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展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三是多管齐下,通过充实领导力量、加大投入保障、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做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省城太原市最重要的水源地—汾河水库地处汾河上游,能否保证水安全是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汾河上游河道全长218 km,其中头马营至汾河水库间的81 km河道是万家寨引黄工程惟一一段输水利用的天然河道。由于汾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开放式的水资源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推动型的水资源消费、实施人与自然协调型的水资源区域开发、实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一体化、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突发的山洪灾害,严重威胁了河道沿岸的村庄、农田、道路、桥梁,成为制约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而,其治理工作刻不容缓。苔碧河山洪沟治理选用了3种不同的护岸形式,分别为绿滨垫护坡结合固滨笼护脚的生态护岸、上下双层混凝土挡墙结合固滨笼护脚的生态挡墙、固滨笼护脚结合植物护坡的生态护岸。河道整治后将使干流水系基本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水环境、生物栖息的自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河流生态健康发展;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有助于保障社会区域稳定;完善了区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有效减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范馨逸  胡作龙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211-216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孝义市紧紧抓住全省"大水网"建设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境外引水、河道疏浚、水利配套、集中供水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规模发展、集中建设、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其主要经验可概括为:抓规划,统筹安排任务;抓重点,分类组织实施;抓筹资,全力保障投入;抓质量,规范推进建设;抓管理,确保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道堤防工程是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河道堤防治理工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一味追求工程的防洪体系,却忽视了绿化设计的效果。河道堤防工程不应仅达到防洪、排涝和抗风浪的作用,还应该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在保障河岸堤防安全的同时,为人类福祉谋求最大利益。应该结合生态景观的美学服务,将防治水土流失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本文结合上海市西部流域泄洪通道防洪堤防达标工程(金山区蒲泽塘等),从设计原则、植物选择及绿化布置等角度探讨了工程的3种绿化模式,以期为今后堤防治理工作中的绿化设计提供实际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15.
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永川城区内河道共有6条,干流为永川河(临江河),其余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一级支流为玉屏河、跳蹬河(护城河)、红旗河,直接流入永川河。二级支流胜利河在红旗小学汇入玉屏河,三级支流萱花河在文曲路老法院旁汇入胜利河。调查了河道绿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1)加强河道两岸现有植被保护;2)对部分区段开展河道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在满足防洪安全的河道基本功能前提下,修复河道生态功能;3)严格审批程序,管控好城市蓝线;4)加强执法力度,禁止向河道及两侧倾倒垃圾。通过市政管网改造,控制污水排放,保证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河道在何种条件下呈现网状、蛇曲状、直线状等形态,历来是河川地形学所关注的焦点.Leopold、Wolman根据河道比降及河床自然断面的最大流量来划分蛇曲状河道和网状河道的区域(如图1).然而,根据新西兰及中国的网状河  相似文献   

17.
梯级开发水电站渣场设置的合理性是水土保持方案关注的重点.设置在河道两侧的渣场会束窄河道,对河道行洪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针对渣场设置是否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水流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利用MIKE 21水动力模块对河道水流进行二维模拟,得到修建渣场前后河道水位及流场的变化.该方法的运用解决了编制水保方案时缺乏水文资料的水力计算问题,实现了计算的便捷化和合理化;同时还为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方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生态河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指出当前生态河道建设中的不足,认为生态河道建设应是河道生态空间范围内河道功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建立了南方生态河道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生态河道的评价奠定了基础,也对生态河道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燕塞湖桥工程的防洪安全,须进行防洪计算与分析。结合燕塞湖桥工程的具体位置,确定计算范围、流量、起点水位及河道糙率等基本参数,并采用恒定非均匀流模型、桥梁壅水计算模型,分别计算河道水面线、桥壅水高度。同时结合模型试验,对计算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力计算和物理模型的壅高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匡堰镇水景观现状的前提下,通过河道实地调查,结合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及发展现状,将匡堰镇河道整体景观结构定为"两横、三纵、七带",旨在恢复和改善农村河网水环境。根据匡堰镇河道景观建设需求,规划了人居景观型河道、商业景观型河道、生态景观型河道,并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型节点、游憩型节点、生态型节点的河道景观规划,以及沿岸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