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 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渗灌、滴灌、沟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对保护地番茄产量、耗水量、生育时期根层土壤水吸力和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番茄产量来看,滴灌>渗灌>沟灌;从节水效果来看,渗灌>滴灌>沟灌;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来看,渗灌>滴灌>沟灌。在沟灌、滴灌和渗灌这3种节水灌溉技术中,番茄生产应首选滴灌技术,其次为渗灌技术。  相似文献   

4.
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土壤水分运移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棉花大田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对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进行分析,同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滴灌影响土壤水分变化深度主要为20~60 cm,棉花根系主要集中在15~50 cm。通过对棉花常规地面沟灌、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试验研究分析和应用效果监测,棉花地下滴灌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青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日光温室内青椒的最适合灌溉技术,在日光温室内分别对青椒进行了滴灌、小管出流和沟灌3种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青椒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青椒株高、茎粗均无明显影响;相同阶段所测叶绿素含量,滴灌>小管出流>沟灌,且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速率呈正相关;用显著性水平α=0.1对各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青椒产量以滴灌最高,小管出流次之,沟灌最低;通过不同处理比较发现,沟灌、滴灌、小管出流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6.17、35.13、31.59 kg/m3。故日光温室栽培青椒比较适合采用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深度滴灌对苹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一种重要模式。以一年生‘红盖露’苹果幼苗为试材,设表层滴灌、中层滴灌(7cm)、深层滴灌(14cm)3种灌水处理,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深度滴灌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周期内,深层滴灌与表面滴灌相比苹果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活力降低,而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中层滴灌与表面滴灌相比苹果幼苗的光合特性升高,根系活力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总之,三种滴灌深度中层滴灌植株生理状态良好灌水利用效率高,是比较理想的埋管深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绿色根源节水灌溉方式对西红柿进行灌溉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溉方式,得到了节水和提高产量的实验结果,并确定了埋管最佳深度为距离地表约30cm和浇灌量0.75L/次。根据西红柿的实验,应用绿色根源节水灌溉方式到道边树和干旱丘陵果园的节水灌溉,并研制了绿色根源灌溉系统的机械装置以1年龄杏树为试验对象,试验表明果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性与一般灌溉方式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且相对于地下滴灌方式,绿色根源灌溉系统具有成本低,易控制,可移动,易操作和故障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天长市大棚蔬菜节水滴灌试验成功被列为国家节水灌溉贴息贷款重点试验项目之一的大棚蔬菜滴灌工程试验,最近在安徽省滁州市所辖的天长市取得成功。大棚蔬菜节水滴灌试验研究,主要是通过滴灌试验,探索各种蔬菜不同生长期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及其影响,以形成高效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9.
作物根区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灌水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根区无压地下灌溉技术是一个正在研究开发的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在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番茄,采用不同供水压力和不同灌溉方式试验,研究分析了根区无压地下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耗水量、产量和作物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满足黄瓜和番茄需水量要求;与传统沟灌相比能够节约灌溉水量30%以上;它并不降低作物产量,反而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并使黄瓜和番茄作物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根系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痕量灌、逐日地下滴灌、膜下滴灌、常规地下滴灌和棉花地面灌(对照)等5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棉花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逐日地下滴灌、痕量灌对棉花根系干物质量积累的影响显著高于膜下滴灌、常规地下滴灌等滴灌方式,其中逐日地下滴灌处理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大,水平分布均匀,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各处理棉花根系垂向分布范围在0~50 cm,主要聚集范围为0~20 cm、占总根重73.80%~76.91%,土层30~50 cm随着深度的增加根重占比逐渐减小,逐日灌水处理土壤横向剖面含水率相对其他处理变幅较小。根系水平方向范围在0~70 cm,各处理呈显著的向水性分布,且集中分布于膜下窄行与膜间,窄行根重占比相对膜间更大,但逐日地下滴灌处理水平方向分布较为均匀。综上所述采用逐日地下滴灌节水方式对棉花根系干物质积累更有利,根系水平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1.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番茄需水特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渗灌、滴灌、沟灌及其灌水技术参数与番茄生育期内耗水量及产量的累积状况,对每一灌溉方法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进行评价;由于这一温室小区试验是在以相同方案、于同一地块上连续8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通过测定土壤水吸力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并比较其在灌水处理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法在保护地应用的番茄需水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隔沟交替灌溉在高原夏菜莴笋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以莴笋"太原笋"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沟灌(CFI)、固定隔沟灌溉(FFI)、隔沟交替灌溉(AFI)对莴笋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AFI)模式下莴笋的茎粗、茎重、产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常规沟灌(CFI)模式下无显著差异。AFI较CFI节水22.2%、水分利用率提高26.9%,实现了经济产量不降低。莴笋上应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辽宁中部地区大豆节水优质灌溉模式,在有滑动遮雨棚的测坑中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沟灌、固定沟灌和交替沟灌3种灌溉模式对大豆的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替沟灌比常规沟灌、固定沟灌更能促进大豆的根和茎粗的生长;其水分利用效率比常规沟灌和固定沟灌分别提高了25.4%和13.3%,产量提高了13.0%和7...  相似文献   

14.
泾惠渠灌区畦长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惠渠灌区中畦田规格参差不齐,灌区由于畦田过长而造成的灌溉水量浪费屡见不鲜,不仅没有形成高产而且极大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大田与小区试验相结合,以当地农民习惯的灌溉方式为对照,设置3个灌溉畦长处理(80、120、240 m),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改水为80%。研究了灌溉畦长对夏玉米在生育期内的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土壤水分分布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等问题,选择出兼顾节水高产可行的最优畦长。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灌水后,80和120 m处理畦长内畦首、畦中和畦尾的土壤相对含水率较为均匀无显著差异,240 m处理畦长畦首、畦中和畦尾的土壤相对含水率产生显著性差异;80和120 m处理夏玉米在畦首、畦中和畦尾灌水均匀度较为平均且无显著差异,240 m畦长处理差异较为显著,且80 m畦长处理产量分布最为平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为1.021 839万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5.12 kg/(hm2·mm)。综合夏玉米产量及其分布、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泾惠渠灌区80 m的灌溉畦长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适宜畦长,该结论以期为泾惠渠灌区大田作物高产节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垄作沟播喷灌技术是集垄作沟播与喷灌技术为一体的节水栽培技术.以不同灌水定额各设4个处理(灌水定额分别为24 mm、30 mm、36 mm、42 mm,灌水5次),以常规覆膜喷灌为对照(灌水定额42 mm,灌水5次).通过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垄作沟播油葵根系生长及分布特征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油葵根系纵向、横向生长及...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埋深 1 0 cm的微孔渗灌管对日光温室晚春茬生菜进行了渗灌试验 ,并与沟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晚春茬生菜采用渗灌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与沟灌相比可节水 1 9.0 %、增产 1 5 .4 %。通过与栽培措施相结合采用渗灌成功地进行了生菜的定植。渗灌管浅埋灌水可以使表层土壤较快地湿润 ,并达到蔬菜生长所要求的水分 ,同时显著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温室生菜的田间蒸散量与温室内的蒸发力有直接关系 ,生育期内的日平均田间蒸散量为 2 .0 8mm/d,比沟灌温室内的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大田玉米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侧栽培、全膜垄沟、全膜双垄模式均能提高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主要生育期(抽雄期除外)内,全膜垄沟栽培模式土壤含水率高于其他处理。全膜垄沟栽培模式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内耗水强度较低,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7 153.91kg/hm2和37.59kg/(hm2.mm),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不同灌溉方法节水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对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4种灌溉方法耗水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方法灌溉灌水量与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灌溉方法耗水差异产生的机理;得出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灌水量分别为1473.99、1181.66、1168.078、89.91 m3/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00、53.96、54.557、0.37 kg/m3,结果表明,节点渗灌具有灌水量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后对地温影响小等优点,应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优先选用。另外,温室内水面蒸发量可以用来指导灌溉,作为判断灌水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