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发展海水养殖生产潜力很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水养殖生产虽有较快发展,但浅海、滩涂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目前海水养殖面积只有十八万五千余亩,仅占可养面积一百五十万亩的百分之十二.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开创海水养殖生产新局面,使沿海地区社员群众尽快富起来,现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和玉环、宁海县的试点经验,对确定浅海、滩涂使用权及有关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规划建议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号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介绍一种符合我国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要求的节约型水产养殖模式,它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在现阶段水产养殖生产中,节约型水产养殖模式能够实现土地资源、水资源、饵料、药物等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影响我国大弹涂鱼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4个方面,即苗种、饵料、越冬技术和市场等.对策是:重视资源增殖保护,加强技术研究和强化管理.今后大弹涂鱼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五个化":种苗生产批量化,养殖生产规模集约化,生产、加工、科研一体化,投资经营主体多样化,流通、营销(国内外)贸易化.其发展途径有5个方面: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大弹涂鱼的天然资源;开展规模化养殖,提高集约化程度;倡导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技储备;加强深加工研究,增强(国内外)贸易能力.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发展历程,指出了制约对虾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河北省资源条件、技术基础、生产效益及生产潜能方面分析了对虾养殖发展潜力,展望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对虾养殖产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苗家禄  吴会民  张韦 《科学养鱼》2012,(7):22-23,93
随着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量的锐减,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大与水产生产资源锐减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瓶颈问题,传统的养殖模式受到了挑战。发展高效、环境友好型渔业成为水产养殖持续发展的首选。由天津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循化水养殖生产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等特点,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实现水产养殖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7.
对河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河蟹生物学特性,结合河蟹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针对当前河蟹养殖生产实践的现状,就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存在的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病害防治的途径和适度发展规模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比大,养殖单产不断增长,带来水产品质量下降、鱼病高发及水域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百姓对餐桌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实施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题.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将传统池塘改造升级成连片精养鱼塘、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等先进养殖设施,强化养殖过程管理,投喂鱼类专用颗粒饲料,加强鱼病防治,有效降低鱼药使用量,并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再利用和达标排放,不对养殖系统内外水体环境产生公害,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水产育种、养殖生产和渔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国民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科技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际竞争中,日显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我县当地气候环境、冷水资源情况和冷水性虹鳟鱼类养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养殖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我县当地环境气候、冷水资源情况和历经冷水性虹鳟鱼类养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养殖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面生产,既是水产专业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农村发展多种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水面生产上,除了专业捕捞以外,通过养殖和种植,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鱼、菱、藕、芡、苇、蒲、草等水产品;不仅可以增加市场副食品的供应,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社员生活,提供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而且可以提供肥料和饲料,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江苏在发展养殖和种植生产方面的条件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三、结果1.辽宁海参养殖业现状近年来随着天然资源的减少,海参人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对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大力发展海参养殖产业是加快推动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2015年辽宁池塘海参养殖生产面临巨大的产业调整压力,行业处于整合和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政府"转方式"意识强,海参养殖技术支撑体系完备,产业发展基础牢固,资源条件潜力巨大,为辽宁海参产业升级创造  相似文献   

14.
人繁长江蟹与天然长江蟹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兵 《淡水渔业》2000,30(6):20-22
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特种水产品养殖越来越多,河蟹养殖在我市发展尤为突出、现养殖发展到利用湖泊围拦养殖,池塘养殖以及稻田养殖,生产效益十分显著。然而苗种问题依然是我市河蟹养殖业的突出问题,八十年代后长江天然蟹资源匮乏,九十年代后辽河天然蟹资源也急剧下降,河蟹养殖业如何走出“天然蟹”的困境?近两年我们在湖泊围网中进行人繁长江蟹和天然长江蟹的生产,并对其生长性能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养殖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养殖区域位于安徽省淮河南岸的女山湖和七里湖内,属于副热带半…  相似文献   

15.
2养殖装备研究的发展与展望渔机所对养殖装备的研究始于建所之初 ,四十年来一直是全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四十年前 ,渔机所面对的是机械化程度一片空白的养殖生产 ,四十年后 ,渔机所养殖装备技术研究的发展已形成包括养殖机械、养殖设施、养殖监控、水产饲料加工、饲料资源开发等全方位的技术领域 ,我国的养殖业也在养殖装备技术的推动下 ,成为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生产国。2 .1养殖装备研究的发展( 1 )养殖机械研究1 964年 ,开展“淡水苗种养殖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研究”课题 ,开始对当时传统养鱼区阻碍养殖产量提高的瓶颈问题进行调研、研究 …  相似文献   

16.
我国离岸养殖工程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离岸养殖工程对于保障水产品供给、开发蓝色国土资源、实现海洋水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网箱养殖工程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外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养殖工船方面的研发进展,指出未来离岸养殖工程发展趋势是养殖设施系统大型化、养殖环境生态化、养殖地域外向化、养殖过程低碳化,提出了我国离岸养殖工程发展战略目标是:至2020年,全面形成面向深海、合理分布于主权海域的海上水产品养殖生产与流通体系,实现海洋渔业由"捕"向"养"的根本性转变,建立领先于世界的工业化蓝色农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人民政府日前制定下发了《吉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规划》对吉林省水域滩涂的资源环境特点、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为依法保障养殖渔民生产生活和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省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三千多公里,沿岸自然分布着多种经济动植物资源,适于养殖的面积非常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浅海可养面积约八十余万亩,滩涂可养面积四十余万亩,自然条件优越,养殖潜力很大.建国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海水养殖生产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全面发动群众,大力发展了以海带为主的养殖生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并从单一品种逐步发展到多品种养殖.至一九七八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约三十五万亩,其中精养十八万七千亩,管养十七万亩,养殖产量达十八万九千九百余吨,约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目前,全省沿海各县社队,绝大部分都建立了专业养殖场队,专业养殖队伍二万五千余人.全省已有年产四亿株海带苗的育苗场七处,已初步建立万亩左右水面的鱼虾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海水养殖的现状,结合盐业生产的特点,实行一水多用,按照清洁、安全生产的要求生产无公害水产品,达到养殖废水综合利用零排放的目标,对促进海洋经济和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虾、贝类是江苏省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发展前景较好,对该省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开展了海水一水多用综合养殖海水零排放技术研究,并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推动江苏省盐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海水养殖生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鲷属鲷科鱼类,分布较广,日本各地、朝鲜半岛南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近几年来由于资源衰退,黑鲷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由于对虾病害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进行黑鲷养殖,对于解决对虾养殖低迷状态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