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规范延薯13号钾肥施用量,设置了6个施钾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合理施用钾肥达到绿色高产优质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延薯13号的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均会提前。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延薯13号的单株块茎质量和商品薯率。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处理产量为28 044.4~36 488.9 kg/hm2,均比对照增产,增幅为11.3%~30.1%。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影响显著,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对蛋白质和还原糖影响较显著,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VC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延薯13号的最佳施钾量在180~225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态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钾肥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植株生育性状、氨基酸、钾含量等品质和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态钾肥对植株株高和主茎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生育性状基本无影响;对块茎中蛋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其他类型氨基酸、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显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茎数;二者配施提高了块茎中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 m2产量达3691.4 kg,且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单施氯化钾较单施硫酸钾处理更易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氨基酸合成;而单独施用硫酸钾更易促进钾的吸收,使马铃薯块茎表皮更光滑、有光泽,外观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旱作马铃薯氮素施用量,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薯块品质,通过盆栽种植方式,研究氮素营养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产量及薯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90 kg/hm~2时,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和单株产量最高,根据一元二次拟合方程得出最佳施氮量为206.39 kg/hm~2,此时马铃薯单株产量为388.22 g,与实际最佳施氮量接近;马铃薯薯块淀粉和VC含量均在施氮量为190 kg/hm~2时最高,薯块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有机酸含量随氮素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施氮量为35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马铃薯产量形成特性及各品质指标,马铃薯氮素最适施用量为190~206.39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克新1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进行两年试验,测定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硅肥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的马铃薯叶片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根冠比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方面,各硅肥施用量处理均可提高产量及商品薯率,硅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29.95%,商品薯率增加5.5百分点;施用量为75 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57.01%,商品薯率增加8.8百分点。块茎淀粉含量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则显著下降。综上,硅肥施用量为75 kg·hm-2时对马铃薯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而马铃薯块茎相关品质指标在硅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较优。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种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马铃薯‘荷兰15’磷肥4种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P2O5)施用量,可以提高出苗率,增加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513.3 kg和2 254.5 kg,极显著高于不施磷肥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显著高于磷肥(P2O5)施用量12 kg/667 m2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经济效益最高,为2 965.9元,比不施磷、磷肥(P2O5)施用量4、12 kg/667 m2分别增效1 175.4、805.3和646.4元。综合考虑,承德中南部区域种植马铃薯‘荷兰15’,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最适宜。此水平磷肥(P2O5)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氮肥、磷肥、钾肥、密度为试验因素,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磷肥与氮肥、钾肥均为正互作,氮肥、钾肥之间是负互作.青薯6号在青海西宁的最佳农艺措施为,氮肥:329.6-372.7kg/hm2...  相似文献   

7.
增施磷钾对马铃薯提质增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矿质元素通过参与促进同化物的合成、转运和分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1].同薯8号每生产Ⅰ t鲜薯吸收N、P、K分别为4.38 kg、0.79 kg、6.55 kg,其中以钾吸收量最大[2].丽水市是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栽培有良好的基础.但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由于偏施氮肥,磷、钾肥施用量少,至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制约了马铃薯生产.本试验通过对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的研究,为马铃薯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赤芥1号"品种根用芥菜为试材,按每667m2施用5、10、15、20、25kg硫酸钾设置5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根用芥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根用芥菜的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可以提高根用芥菜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使可溶性糖与总糖、总酸的比值增大,纤维素含量下降,改善根用芥菜的品质。该试验条件下根用芥菜钾肥最佳施用量为15kg/667m2。  相似文献   

9.
配方施肥对洋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生产中不平衡的施肥现状及不完善的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定植时间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洋葱生产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氮肥施用量主要对产量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影响,要提高这些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钾肥施用量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较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正相关。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氮肥施用量为40kg/667m2,定植密度为15cm×15cm,钾肥施用量为80kg/667m2,磷肥施用量为60kg/667m2。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孙丽芳 《北方园艺》2016,(14):47-50
以设施辣椒为试材,采用钾肥不同梯度施用量的方法,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辣椒的生长指标、产量及施用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宁夏设施辣椒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氧化钾施用量低于300kg·hm~(-2)时,钾肥对设施辣椒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增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钾肥用量与辣椒产量之间呈现抛物线分布,当氧化钾施用量低于300kg·hm-2时,辣椒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该地区最高产量氧化钾施用量为315.4kg·hm~(-2),综合分析钾肥价格及辣椒价格,得出最大经济效益氧化钾施用量为177.5kg·hm~(-2)。  相似文献   

11.
在川西南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不同用量对青薯9号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60 kg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该处理的平均单株质量、商品薯率最高,平均鲜薯产量为2 114.0 kg/667 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 063.5 kg/667 m~2,增幅为101.2%。  相似文献   

12.
覆膜和钾肥对马铃薯铁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和钾肥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体内铁的浓度、吸收累积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叶、茎、块茎中铁的浓度从苗期到成熟期呈波浪式变化;铁的累积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均在块茎膨大期达到峰值;而铁素在马铃薯体内的分布情况表现为:前4个时期在各个器官中分布的顺序为叶>茎>块茎,到成熟期表现为茎>叶>块茎.覆膜对叶中铁的分布有减小的作用,即它能增大茎和块茎中铁的分布,随着生育时期的向前推进,块茎中铁的分布明显增大,它对块茎中铁的累积也有一定的增大效果;钾肥在成熟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增大铁在块茎中的分布,但是此二因素对马铃薯体内铁的影响作用均未达到一定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水平下秋马铃薯的生长以及StNR和StAT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新喜  冯艳青  雷艳  刘明月  熊兴耀 《园艺学报》2015,42(10):1974-1982
通过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秋马铃薯生长及叶片氮素转运与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基因(StNR)和铵转运蛋白基因(StAT)的表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StNR和StAT的表达量与施氮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和茎粗呈上升趋势,但单株结薯数、单薯质量和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秋马铃薯的施氮水平在90 ~ 135 kg · hm-2为宜。土壤和块茎硝态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0 ~ 20 cm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在1.55 ~ 9.34 mg · kg-1;块茎硝态氮含量在20.58 ~ 49.81 mg · kg-1,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 < 0.01)。研究结果可为大田马铃薯植株氮素营养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大田氮素运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成军花 《长江蔬菜》2013,(20):60-62
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加工型马铃薯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化水肥处理(每1hm2灌水2520.00m3,施尿素457.50kg,磷酸二氢铵825.00kg,硫酸钾247.50kg)条件下,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和产量等性状上表现最优,且产品干物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马铃薯的品质最佳,更利于对其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基肥中使用有机肥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种类氮肥和不同磷、钾肥用量对夏秋浅水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夏秋浅水芹生产的最优施肥配方为:每667 m2基肥施鸡粪500 kg、尿素19 kg、硫酸钾25 kg,追肥施尿素8 kg、硫酸钾7 kg;氮肥尿素优于碳酸氢铵,减少磷肥用量,对产量无影响,不施钾肥更能增产;追肥中需加入一定量的钾肥,满足水芹后期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有棱丝瓜的氮、磷、钾适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是华南地区重要瓜类蔬菜品种,为获得其合理的氮、磷、钾肥施用量,拟通过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蔬菜基地开展丝瓜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获得肥料效应方程,求取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丝瓜获得高产和高效益要求氮、磷、钾合理配施;佛山、江门、广州3个试验点的理论施肥量N分别为15.0、23.0、12.5 kg/667 m^2;P2O5分别为11.0、11.0、8.0 kg/667 m^2;K2O分别为16.0、17.0、13.0 kg/667 m^2;氮、磷、钾肥施用量与试验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关,也与该地区产量水平的高低有关;一元二次效应方程中,3个试验点均是N效应的显著度相对最高;二元二次效应方程中,NP和NK效应的显著度较高,PK效应的显著度较低,说明氮素用量对丝瓜产量的影响大于磷素和钾素;3个试验点的三元二次效应方程中有2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试验结果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莲藕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施用不同水平的氮磷钾肥,研究其对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对莲藕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施肥的增产效应为氮肥略高于钾肥,氮肥和钾肥远高于磷肥;不同水平的氮磷钾用量中,中等施肥量的处理N450、P180和K450的莲藕产量最高;合理施用氮...  相似文献   

18.
陈翠竹 《长江蔬菜》2013,(22):66-67
为探索紫皮洋葱新品种紫玉88的合理施肥量,进行了该品种的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紫玉88洋葱的单球质量、横径和产量随鳞茎膨大期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肥量过大,单球质量、横径和产量反而减小;在保证紫玉88前期肥料足够的条件下,鳞茎膨大期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30~40 kg,其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和商品薯数量比率分别可达82.95 mm、1.62、0.153 kg、20528 kg·hm-2和42.0%,黑膜下覆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分别可达82.91 mm、1.62、0.157 kg、19369 kg·hm-2和41.5%,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则分别为82.36 mm、1.60、0.146 kg、15102 kg·hm-2和32.5%。与膜下覆土栽培处理相比,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无显著差异,仅商品薯数量比率显著降低,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数量比率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显著降低。可见,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表现与常规覆土栽培无明显差异,通过机械化进行膜下覆盖3~6 cm厚新鲜粉碎玉米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可实现冬种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