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瀚的大沙漠,干旱、炎热。对于人类来说,沙漠是生命的禁区。但是这里却是许多植物的家园。科学家们把这些植物称为“沙生植物”,它们与“沙漠植物”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沙漠植物组成中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沙区药用植物资源发展利用前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沙区包括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和草原沙地。沙漠地区气候极端干旱,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土壤发育不良,缺乏有机质,富含盐分。草原沙地土壤条件略好,属半干旱气候。沙区自然条件虽然很严酷,但蕴藏着一定的土地、水、矿产、动植物资源。我国沙区植物资源丰富,约有1700余种。在这些植物资源中,有很多植物是可供药用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沙区药用植物资源有394种,隶属于76科226属。其中种类较多的有唇形科、玄参科、菊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伞形科、百合科、毛莨科等,种类都在10种以上,菊科最…  相似文献   

3.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固沙治沙的主力军──沙生植物田秀英,孙丽清,刘爱国治沙必须治本,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治本。生物措施是利用沙生植物的顽强生命力达到固定流沙、改良土壤、治理沙漠的目的。沙生植物是自然分布在沙漠地带的植物,它们根系发达,根或茎的萌芽能力强;叶片...  相似文献   

5.
药用开发利用是目前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中草药都直接取自野生植物。中国沙漠地区约有植物1700余种,其中被收入《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一书中的药用植物为356种,而人们正在开发利用以及未被认识的野生荒漠药用植物的种数则远远不止于此。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所引种的400余种荒漠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或属于药用植物以及原料药物类植物的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沙生植物是地球上沙漠形成后,大自然选育出的特殊植物类群。沙生植物是适沙的植物,它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明显带有沙漠的气候和环境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实现沙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各大沙漠和沙地中,陕西榆林沙区以其水分条件相对优越,水热配合较好而广泛分布着沙生、旱生、草甸、盐生和沼泽植被,总面积达1200多万亩,其丰富的天然植物区系和众多的人工栽培种群为沙地植物的多元开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榆林沙区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分析最早的农药源于自然,多来源于植物,有效成分是植物体内的生物碱、萜类、酚类、甙类等次生代谢物。沙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使许多植物具特异的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是农药的重要来源。榆林沙区目前已知具有开发价值的抑菌、杀虫植物有牛心朴、沙冬青、苦豆子、乳…  相似文献   

8.
巴彦高勒地区几种沙生植物抗热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夏季的荒漠地区,伴随干旱产生的另一个生态因子是高温。因此,研究荒漠地区植物的抗热性在科研和生产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仅对巴彦高勒地区几种沙生植物的抗热性问题进行初探,试图为沙区开展植物引种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沙漠面积达307万公顷。50年代后期甘肃创建治沙科研机构,30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沙漠基本特征、沙生植物、机械沙障、造林治沙等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并就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突破口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区地处西北边陲,沙荒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0%。沙生植物种类很多,常见大面积成林的有柠条、花棒、沙柳和黄柳等。沙生植物是我区固沙水土保持的宝贵财富,但近年来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种子、苗木、穗条的产量、质量和林业生产的发展。从1963年以来,我曾对沙区沙生植物的病害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并对其中主要几种做了重点研究。柠条叶锈病(Uromyces sp.) 危害情况:此病遍布全沙区,主要危害柠条和花棒等幼苗和林木的叶子,尤以苗圃幼苗得病重,病叶提早脱落,幼苗得病严重时,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沙漠化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各类沙化土地面积达156.8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土地沙化已危及1亿多人的生存和发展,防治沙漠化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长期任务。要从根本上治理沙漠化,必须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建立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的长效机制,打破生态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立足沙区面积大、沙生植物品种资源丰富和光照充足的实际,大力发展沙产业,  相似文献   

12.
沙生灌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与沙区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沙生灌木资源的分布和蓄积现状,根据沙生灌木的生物学特点开发研究了沙生灌木人造板系列产品,并使这些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理论和实践证明:沙生灌木的工业化利用不仅缓解了我国西部地区木材供需的紧张矛盾,发展了人造板工业,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农牧民由于种植的沙生灌木有了销路,很快脱贫致富,也增加了种植的积极性,拉动了沙区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治沙研究的现状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沙漠面积达307万公顷。50年代后期甘肃创建台沙科研机构,30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沙漠基本特征、沙生植物、机械沙障、造林治沙等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并就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突破口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按照党和国家防沙治沙的方针与政策,落实防沙治沙工作,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沙区进行了严格治理,大力发展绿植业。防沙治沙、建设绿植也一直是推动林业发展工作中的中心点,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野生树种面临灭绝的危机,对当地的沙生植物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保存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雾霾、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之有所增强,这就对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榆林沙区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的全面建设,对榆林沙区当前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保障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流沙上的无叶柽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未,我国流沙中一直没有沙生柽柳种类分布的记成。1959年4月,中科院开始了全国沙漠综合考察,在塔里米东部塔里木河下游的英苏塔所南塔克拉玛干流动沙区考察时,在流动沙丘顶总遇到了一种与其它柽柳在生境上,形态上大不相同的柽柳林,这种柽柳枝干细长而柔软,它不仅生  相似文献   

16.
沙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柳是一种生长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及沙丘间低地的灌木,常以极稀疏的方式分布于沙丘中下部(尤其是背风坡),或者是以较大的密度分布于滩地覆沙区,常与乌柳组成柳湾林,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沙柳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种之一。沙柳较耐旱,抗沙埋,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防风固沙的生态价值,近几年来已成为毛乌素沙区防风固沙的首要物种之一。在毛乌素沙地,由于以灌木为主体的植被层的多样性,沙地的干旱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沙生植物的水生理生态及沙地水分平衡,是沙地灌丛生态…  相似文献   

17.
沙柳和柠条是广泛生长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地的两种沙生植物,均具有耐寒、耐热和速生的特点。成片的沙柳和柠条林以及防护林带已成为沙区防风固沙和保  相似文献   

18.
八种珍稀濒危植物引种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2-1994年三年来,从内蒙、新疆和甘肃等省(区)的沙区地带引种来的8种珍稀濒危植物,现保存有性和无性繁殖苗近千株,大多已开花结实,经过对沙区8种珍稀濒危植物播种育苗研究认为:准噶尔无叶豆、矮沙冬青、银沙槐3种植物种皮坚硬吸水困难,播前须用浓硫酸处理后再经温水浸泡,才能吸水膨胀发芽;沙生柽柳、半日花、裸果木、绵刺、四合木等植物,种子质地松软,无需特殊处理均可干播发芽,播深适中均能取得较好出苗率。  相似文献   

19.
诠释沙产业     
1984年,钱学森教授提出的沙产业,主要是运用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农业体系,是在沙漠干旱地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实行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的产业。沙产业实际是高科技农业。有人认为,沙产业除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点的农业体系外,还应包括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产业(包括观光农业、沙漠旅游、防护林、沙生植物加工利用,以及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起来的沙区产业)。笔者认为,这与钱老提出的沙产业是不同的概  相似文献   

20.
榆林沙区沙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访问专家与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榆林沙区几十年来利用植物、水力、机械沙障等综合治理沙漠的经验与教训;也总结出了沙区设施农业和公司加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