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绿色无公害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我国有土豆、山药蛋、荷兰薯、洋芋等多种称谓。马铃薯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来看.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广西从2001年开始不断创新完善“三免”技术.2006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83.2万hm^2、玉米免耕栽培13.3万hm^2、马铃薯免耕栽培3.3万hm^2。仅水稻免耕面积.6年间全区累计推广204万hm^2,约占全国的60%,  相似文献   

2.
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较低,但抽穗后10 d植株发根力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抽穗后30 d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高于常耕插秧和抛秧,后期植株衰老延缓。强势粒灌浆过程差异较小,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长了弱势粒灌浆时间,增加了弱势粒重,提高了单穗颖花数、籽粒充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免耕与前作秸秆高留茬还田条件下,旱育带泥抛栽根多活力高,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比塑盘育秧抛栽极显著增产;3个抛栽秧龄中,以秧龄40 d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免耕抛秧是保护性耕作方式之一,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功效高等优点。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为中国农民带来了方便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新。回顾了免耕抛秧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简述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前景。通过归纳总结免耕抛秧配套技术的发展,分析免耕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田的生态效益,可以得知免耕抛秧技术确实能够减轻这个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且符合中国环境友好型发展。不过免耕抛秧技术在病虫草害、立苗慢等方面还没有有效完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今后加大研究力度,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此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使之有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连续4年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秧水稻相比,免耕抛秧水稻的每穗总粒数更多,表现出明显的大穗优势。免耕抛秧水稻的分蘖位较低,后期积累干物质和养分的能力强,后期生理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强,剑叶衰老慢,能充分保证籽粒生长等是免耕抛秧水稻大穗优势形成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抛秧是广西农耕革命自主创新成果。介绍了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优势及效果,并在总结广西成功实践及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的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须过“5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栽是在没有经过翻耕犁耙的稻田上进行双季稻抛栽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它综合了免耕和抛秧的优点,集免耕技术、抛秧技术、除草技术、节水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于一身,是双季稻轻简栽培的综合体现。它具有4大特点:①省工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②节本增效;③稳产高产;④节能降耗,保护农田生产环境。但是,水稻免耕抛栽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抛秧后立蔸慢、分蘖迟、生育期延长等弊端。因此,水稻免耕抛秧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过好以下“5关”: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晚稻免耕抛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凡 《耕作与栽培》2003,(3):15-15,26
针对桂林市双季稻季节紧的突出问题,为寻找一条既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免耕抛秧技术,着重进行了不同沤田时间、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浸田试验,在前作早稻收割时保持田面湿润下,晚稻免耕抛秧前药后缩短晒田和浸泡时间,有利于抢季节,结果表明,早抛秧5d可以提高单产15.5%。肥料运筹,根据水稻生育后期比前期吸肥多的规律,在同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下,进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的肥料运筹试验,结果以8:2产量最高,其次是7:3,分别比10:0增产14.1%和11.0%。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下钾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施钾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耕翻插秧水稻有效分蘖期最短、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最低,但LAI和干物质积累整体表现较大,产量最高(10.7×103 kg/hm2),比常规耕翻抛秧、免耕抛秧和免耕高桩抛秧分别高3.62%、1.58%和1.88%;常规耕翻抛秧和免耕抛秧有效分蘖期、有效穗和LAI接近;免耕高桩抛秧有效生育期最长,最高苗和有效穗最多,LAI和干物质积累整体表现较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谷产量随之增加,且钾肥对水稻有效分蘖期、茎蘖数、LAI和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态旱育小、中、大苗免耕抛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解决了目前农村人力、畜力不足和作物茬口衔接紧张的矛盾。旱育小、中苗免耕抛秧适宜冬闲田和早熟油菜田栽培,旱育大苗免耕抛秧适宜晚熟油菜田栽培。  相似文献   

12.
超高茬免耕抛秧配套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超高茬免耕抛秧稻作技术的水稻生长发育动态、叶面积、穗粒结构等株型特征,分析该稻作方式下水稻茎蘖动态、源库关系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群体质量参数,研究超高茬免耕抛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及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省水稻免耕直播、水稻免耕抛秧效果,根据省农技总站的安排,进行了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泾县是个山区县,除靠近青弋江两岸的几个乡镇以外,一般乡镇水源条件差,双季晚稻经常发生无水栽插.1995年在推广水稻抛秧技术的同时,该县包合乡农技站首创了双晚免耕抛秧法.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双晚免耕抛秧在全县逐年扩大,1999年已占双晚软盘抛秧的40%.该项技术具有增产、节本,特别是可节省灌溉水20~30m3/667m2,解决了一部分山土旁田双晚无水栽秧的矛盾,扩大了水稻复种指数.同时争取了季节,一般比正常翻耕移栽的提早5~9d,又解决了山区双晚抛秧安全齐穗的问题.现将双晚软盘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水稻常规耕作抛秧的基础上,广泛发展起来的稻田免耕抛秧技术,是目前我国稻作技术革新中,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早育抛秧融为一体,具有突出的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培肥土壤,固土保肥等优点,深受群众喜爱,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为了促进该项技术在遵义县的发展和应用,探索适合水稻免耕栽培模式,2004年进行了油菜秸秆还田稻田免耕抛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6.
水稻快速灭茬免耕抛秧栽培,是近年来在水稻抛秧和晚稻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不通过牛犁或机械翻耕,而是采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快速灭茬后,直接抛栽水稻秧,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机械翻耕所花成本,并有利于抢季节。  相似文献   

17.
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4种旱育秧方式对水稻出苗时间、出苗率、成秧率、整齐度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苗床免少耕 旱育保姆抛秧型、塑盘旱育两种育秧方式在本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对抛秧立苗、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床免少耕条件下,旱育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出苗率、成秧率和整齐度,提高秧苗素质和延长秧龄弹性,并可用旱育保姆旱育秧型替代抛秧型培育无盘抛秧;本田翻耕比免耕更易于抛秧立苗,但立苗时间基本无差异,用旱育保姆抛秧型培育的秧苗立苗速度显著快于塑盘旱育秧;无论是本田免耕还是翻耕,无盘旱育抛秧均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增产幅度为3.29%~4.95%;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栽产量最高,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能保护土壤环境、节省劳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简便实用、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方式,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几年生产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摸索不同的氮素用量对免耕抛秧早稻产  相似文献   

20.
免耕抛秧是一种省工节本增效的轻简水稻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川东北丘陵地区冬水田、冷浸田的水稻生产能力。近两年的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采用免耕抛秧方式既能防治坐蔸等危害,改善土壤耕层通透性,保持土壤肥力,又可减少稻农劳动成本,是提高本区域水稻单产和种稻效益的重要途径。现就该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