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氮肥用量与插秧密度对超级早稻产量的影响,2007年在长沙、常德、郴州进行了大田栽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处理间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中早22产量与施氮量呈单峰曲线,以150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高(长沙7.5t/hm^2,常德9.4t/hm^2).在0~150kg/hm^2的施氮范围内增产效应最明显;陆两优996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195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高。在30×10^4~36×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密度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和栽插密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单产有显著影响;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产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360 kg/hm2的再次,270 kg/hm2的最低;移栽密度以基本苗45×104/hm2的单产最高,其次为22.5×104/hm2的。(2)增加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高峰苗数;施氮量和移栽密度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成穗率的提高。(3)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超级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大穗是提高总颖花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适宜总颖花量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是获得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宁粳3号最适宜基本苗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对象,从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增施氮、钾肥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栽培,适宜移栽秧龄为35d左右,最长不宜超过40d;在35d秧龄移栽时产量最高,可达8910kg/hm2,且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5d秧龄时在基施和第1次追施尿素合纯氮(N)210.0kg/hm2,磷肥(P2O5)82.5kg/hm2,钾肥(K2O)112.5kg/hm2时,已能满足其生长需求;超秧龄条件下增施氮、钾肥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但每穗实粒数下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晋稻8号为材料,在基肥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晋稻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栽插密度加大,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及碾米品质的各项指标都呈明显下降,产量在栽插密度为16 660丛/667 m2时最高,说明足够的有效穗是保证晋稻8号具有较高产量的前提;在栽插密度相同时,增加施氮量,可有效提高晋稻8号的产量,有效穗、成穗率、穗长、总粒、碾米品质等也明显提高,但结实率下降。晋稻8号在施氮量为14 kg/667 m2、栽插密度为16 666丛/667 m2时产量最高,田间生长情况及稻米品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粳稻水晶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配合。结果表明:水晶3号在中等肥力田块,采用施氮量为240kg/hm2,栽插密度22.5万穴/hm2的处理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博Ⅲ优86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3):33-36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施氮点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Ⅲ优869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博Ⅲ869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8.5万/hm2,产量达8.10t/hm2。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5,(4):48-49
为了进一步挖掘湘两优2号的增产潜力,探索湘两优2号在湖南宁乡县生态区域的合理种植密度,进行了湘两优2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湘两优2号的栽插密度越大,有效穗数越多,但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减少,纹枯病病情指数越高,以栽插16.5万蔸/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密度和播种期对苏啤4号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施氮量以及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10月24日和10月30日两期播种为适期播种,其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每个产量构成因素各自与产量都成密切正相关,其中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3)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的播种期为10月24-30日,在施氮量为纯氮210 kg/hm2、基本苗为240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天优3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0 kg/hm2)、低肥区(105 kg/hm2)、中肥区(180 kg/hm2)、高肥区(270 kg/hm2);栽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高密度(30.0万丛/hm2)和低密度(18.0万丛/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对天优3229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中肥区实割产量最高,高肥区产量次之,且不同氮肥施用水平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水平及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栽植密度30.0万丛/hm2有利于天优3229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在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条件对宁粳3号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移栽密度以45×104/hm2基本苗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其次为22.5×104/hm2基本苗;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宁粳3号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宁粳3号最适宜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天优华占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长沙和郴州,以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每公顷37.0万穴和22.2万穴)和不同施氮量(每公顷0,120,165和210kg)条件下.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积累与产量形成。结果表明:相同移栽密度下,施氮可提高超高产水稻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积累量及产量,但各施氮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氮还会降低收获指数。施氮对产量构成的影响存在地区间差异.在长沙增施氮肥增加了有效穗数、颖花数和千粒重,而在郴州主要是增加了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种植密度下,氮肥是影响有效成穗、粒重和产量的关键。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施氮量229.3 kg/hm2和种植密度227.4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理论上的最高产量。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合理控制氮肥和种植密度,以达到节本高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对绥粳9号进行了密度(X1)、氮素量(X2)、磷素量(X3)、钾素量(X4)4个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实收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各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都是正的,以穗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在栽插密度为30.6万丛/hm2、纯N用量为115.0 kg/hm2、P2O5为77.3 kg/hm2、K2O为52.1 kg/hm2时,绥粳9号产量可达9 370.8 kg/hm2,是较为理想的栽插密度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双低油菜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密度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对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11.25万株/hm2,施纯氮270kg/hm2是适宜苏油1号的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产量达到3452.0kg/hm2.(2)产量结构因子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千粒重和每角粒数。(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与施氮量关系密切,但过量施氮则降低千粒重,(4)单位面积为枝数多,分枝角果数多和分枝籽粒多是苏油1号的高产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早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以超高产水稻中早22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 0、105、150、195 kg/hm2)和栽插密度(24万、30万、36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19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明显,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不同栽插密度对中早22稻米品质影响不明显,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提高略有增加;4)氮肥用量的增加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和插植密度对超级杂交晚稻天优99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8年2a晚季研究了不同纯N用量(0,120,165,210kg/hm2)和栽插密度(18×104,24×104,30×104穴/hm2)对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用量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插植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影响较小。在中等地力条件下,超级杂交晚稻天优998高产栽培的适宜施N量为165kg/hm2,密度为30×104穴/hm2。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适宜栽插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栽插密度15万~33万穴/hm2范围内,研究了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688栽插密度以每公顷植27万穴(行株距24.0 cm×15.4 cm)为佳;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马波 《中国稻米》2012,(2):52-5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因素对垦稻12产量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垦稻12较好的栽培方案是栽插密度21.4~24.7丛/m2,施氮量6.4~8.5 kg/667 m2,施钾量5.2~6.5 kg/667 m2,施磷量4.6kg/667 m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施氮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均与施氮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关系。钾肥对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栽插密度会增加总穗数,但在高密度情况下穗数增长将趋缓。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总相关作用和直接作用都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其余性状则主要通过这三者间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12—2013年早、晚季在广西陆川研究了不同纯N用量(120,150,180,210,240 kg/hm2)对超级杂交稻准两优6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N量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产量的影响早、晚季不同,作早稻种植以施氮量210 kg/hm2最高,作晚稻种植以施氮量240 kg/hm2最高。在中等肥力条件下,超级稻准两优608作早、晚稻种植的适宜施N量分别为210和240 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5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各因素对滇杂35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栽插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提出了滇杂35获得8.42t/hm2以上产量的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优化配比方案:即栽插密度24.743万~27.345万穴/hm2,N施用量257.625~306.900kg/hm2,P2O5施用量151.725~178.275kg/hm2,K2O施用量165.525~199.9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