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麦25是湖北省襄樊市农科院作物所以矮败Tai1062为杂交平台,与鄂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为鄂审麦2008004.  相似文献   

2.
郑麦9032     
郑麦9032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研究员许为钢博士主持选育的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河南省、湖北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参加过黄淮麦区南片国家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麦区国家区域试验,并于2002年秋播升入这2个国家区域试验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水平,对湖北省2008年以来选育的183份小麦新品系和2000年以来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田间接种鉴定,并通过系谱分析对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来源进行了推测。结果显示,在183个参试品系中,对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感及以上水平的品系占27.32%,其中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中感赤霉病品系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和30.00%,比前两年有明显的提高。2000年以来湖北省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以中感为主,占56.7%,只有2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对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主要来源于南大2419及其衍生系、阿夫及其衍生系、太谷核不育抗病材料,部分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可能有多个来源,如鄂麦24、鄂麦25、鄂麦26和荆麦103等。推测湖北省当前主导品种鄂麦596、鄂麦352、襄麦25和襄麦55抗性来源都为南大2419,赤霉病抗性来源单一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正漯麦163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麦6010为母本,以弗罗里达301(Florida 30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冬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18006),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安徽省和黄淮南部分别为200和217d,比对照周麦  相似文献   

5.
襄麦55是湖北省襄樊市农科院作物所以高代品系7019(组合为8811/贵农24-7)与鄂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筋小麦新品种.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为鄂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6.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7.
煤生0308于2008年4月28日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08004。该品种兼超高产稳产于一体.是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中增幅最大的品种。根据有关试验研究资料,对煤生0308的主要农艺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9.
1国审国优——赤麦5号 1.1品种来源 赤峰市农牧科学院育成。200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公司先后育成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新麦208、新麦19号、新麦9817、新麦21号、新麦26号等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11个.其中10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广两优47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广占63—4s作母本、R476作父本组配的高产、优质多抗籼型中稻新品种。2010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10004).同年获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支持.2011年被湖北省农业厅推介为中稻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2.
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早麦5号简介早麦5号由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小麦遗传育种课题组用浙江的“早熟908”与自育的“75(3)2—2”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早麦5号属半冬性品种,早熟、抗病是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淮麦44(原代号淮麦30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百农9711/淮麦95079的F_1为母本、淮麦970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10。1特征特性淮麦4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相似文献   

14.
豫农035由河南农业大学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母本为豫麦52号变异株,父本为豫麦18号变异株。2007年12月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农业部第943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7006号,证书编号:2007—3—6.该品种植物新品种公告号为:CNA003422E。  相似文献   

15.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垦啤麦7号(红99—407)属春性二棱啤酒大麦品种。由黑龙江省红兴隆科研所用Ant90—2做母本,红92—25做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4年2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2002~2003两年区、生试,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405.25kg和3713.2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53%和12.65%。与此同时,经连云港全国麦芽检测中心两年化验,平均蛋白质含量11.35%,比垦啤麦3号低1.42%;麦芽无水浸出率82.65%,比垦啤麦3号高3.2%,属优质品种。垦啤麦7号的育成无论是产量和品质都比垦啤麦3号有新的突破。其是代替垦啤麦3号的首选品种,推广该品种会给黑龙江啤酒大麦基地品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1 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2008年6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小麦专家进行了田间考察验收.同年9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86号,审定编号为2008006。  相似文献   

19.
漯麦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平均单产7657.5~7833.6kg/hm^2.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啤酒大麦在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最大的啤酒大麦品种是垦啤麦2号.该品种是红兴隆科研所1996年审定命名。垦啤麦2号已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12年.由于其推广时间长.存在品种退化、易倒伏及千粒重低的问题.造成大麦品质下降.产量减少。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多年的攻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