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作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2号。适宜河南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2.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新品种豫棉14号(原名宛早654),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于1981年以高产优质早熟品系宛早258和高产夏棉中棉所10号的杂种一代为母本,与特早熟的辽棉9号为父本杂交,经过枯、黄萎病混生地,连续选择,培育而成。1991—1993年参加全国夏棉长江流域试验,1993—1995年参加河南省夏棉区试豫南片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1996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命名为豫棉14号。1豫棉14号的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豫棉14号参加全国夏棉第六轮长江流域区试,3年6省1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籽棉2336.25kg.hm(-2),皮棉…  相似文献   

4.
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评价夏播花生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2007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试品种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周花4号评价指标是0.7089,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W9847—1—3—4—1,其综合评价指标是0.6352;豫花6号评价指标是0.3630,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6号及其选育/葛秀荣(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农业科学.-1994,(6).一7~9豫花6号是利用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选配的杂交后代材料7506一57(亲本为7205一1x天府3号),经系统选育而成。1987~1992年进...  相似文献   

6.
豫宝杂369(GKz54)棉花杂交品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多抗育种研究室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基因品种杂交选育而成。2002年做杂交生产F1子.2003年进行单比试验,筛选出由G0269(鲁21系1作母本、G0203(豫棉668选系1作父本的杂交组合。2004年进行了产比及多点试验,选育成功豫宝杂369(保杂3691杂交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围内外数百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性状观察和综合分析,应用性状互补原理,选择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选育的育种中间材料驻81043作母本、驻92701作父本.于1996年在我所试验场配制组合(驻81043x驻92701优系),编号为9612。1997年F1春播.田间混收(9612—0);1998年进行病圃选择.  相似文献   

8.
豫宝杂9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双价基因,以抗虫棉材料Y2134(中棉所50选系)作母本,Y2118(豫棉121选系)作父本杂交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杂交棉。2002年开始杂交组配,2003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决选,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区域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开农49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农49丰产、稳产、早熟、抗病、适应性强.河南省两年区试籽仁产量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14.37%、比豫花11号增产12.21%,两年国家区试籽仁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21%,河南省生产试验籽仁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1.02%,综合评比优.  相似文献   

10.
抗黄萎病新品种豫棉2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2 1 (豫 2 0 67)是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 2为母本 ,以抗病性较好的豫植 1 77为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 8年而育成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种质。 1 995~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试 ;1 997~ 1 998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同期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生产试验。 1 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命名为豫棉 2 1。自 1 994年以来 ,豫 2 0 67作为黄萎病抗源种质向外单位发放 ,先后被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省 (区 )的棉花…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参试品种 (系 ) 7个 ,新研 96 - 48、淮杂 2号、邯郸 2 84、邯1 2 4 2、南农早、豫棉 1 6、中棉所 1 9为对照品种。 2 0 0 0年保留表现较好的品种 :新研 96 - 48、邯郸 2 84、邯1 2 4 2、南农早。新增参试品种中2 2 1、豫 6 6 8,对照品种仍为中棉所1 9。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4次 ,小区面积 2 0 m2 左右。两年参与汇总的试点 1 8处 ,杂交组合 F1有淮杂 2号 ,其它均为常规品种。纤维品质测定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 ,抗病性鉴定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负责。 2 0 0 0年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顺序依次为 :豫 6 6 8→…  相似文献   

12.
豫棉 2 2系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于 1 993年以郑 35×豫职 860 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2 0 0 0年1 0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便于推广应用 ,现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多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试分析该品种的适种地区 ,为这些地区及时准确地选用品种提供参考。1特征特性1 .1突出的丰产性1 997~ 1 999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豫棉 2 2每公顷皮棉分别达 1 50 6、 1 2 31和1 41 8kg,比对照中棉所 1 2、中棉所 1 9增产 9.2 %、1 7.6%和 1 2 .9% ,均居第 1位。在 1 999年黄河流域春棉区域试验中 ,豫棉 2 2…  相似文献   

13.
浚单26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1998年以自选系kx99—25作母本、自选系926—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05006)。2008年通过陕西省(陕引玉2008030)、山西省(晋引玉2008011)、内蒙古(蒙引玉2008011)三省引种认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抗病性强、活秆成熟、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适合清、间混套种,清种最适密度4000~4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77(原中杂409)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母本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1,具有产量高、抗虫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父本春抗1号为自育的优质、抗病新材料。该杂交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并获得农业部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78号),201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6)。  相似文献   

15.
豫麦57号是漯河农科所1991年从安阳市农科所引进的穿梭组合安 90-2的F_1代种子[原组合为80(6)-3-3-10×矮早781],经过我所多年定向选育,从中选出优系安90-2-9-2,取名为漯麦四号。1995年和1996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1996~1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57号。1998~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豫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4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在1993~1995年河南省油菜区试中,三年综评居第一位,平均单产2593.5kg/hm2,比同类型(双低)对照豫油2号增产26.7%,1994~1995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秦油2号增产10.8%。抗病毒病,耐菌核病,早熟性好,全生育期231d。芥酸含量为0.241%,硫甙含量21.31μmol/g,含油量高达41.21%。  相似文献   

17.
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78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棉所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自育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品系sGK中156为母本、以自育优质选系120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同年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76号]。201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0;证书编号:豫审证字2010048)。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品种豫花10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花10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中间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3580kg/hm2,在全国区试河南省试点籽仁比鲁花9号增产7.46%,比豫花l号增产19.5%,河南省生产试验比豫花1号增产7.24%。适宜豫、鲁、冀、京、苏、陕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高产高抗花生新品种开农37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37是我所用豫花7号×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抗病、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河南省两年区试平均产量3477.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3.30%.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22.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0.30%.综合评比居参试材料首位.  相似文献   

20.
1选育经过 豫棉20(原名豫抗911)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博爱县西良仕科研站协作,1985年用高抗枯萎病,叶功能好,早熟,丰产的临汾4023作母本,与从美国引入的耐黄萎病,品质优良的SJl517作父本进行单交,从中选抗黄萎病的98系(78160×86-1F5)作母本,与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的自引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种于枯黄萎病混生病圃内,1987年在两者的F2中选株,以临汾4023×SJl517的F1作母本,与98系×自引2号复交,1989年在复交的F2中选株作母本,与耐黄萎病、品质优良的SC-1杂交,1991年在F2中选株海南加代1992年在91-9的株系内选择第11号单株,1993~1994年进行株系及品系多点试验,以91-9-11品系综合表现好,1995年取名豫抗911参加河南省麦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7年参加生产试验,1999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为豫棉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