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高产品种五谷1790产量的主要性状因素。[方法]以杂交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高产品种五谷1790为材料,运用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株高、穗位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限制因子。[结果]五谷1790主要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穗位高〉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该试验为玉米品种五谷1790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晚籼中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在福建永安市作晚稻种植表现出高产、转色好、抗性较好等优点。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该品种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其作晚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创建理想的高产群体结构,并发挥其内在的大穗优势、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穗型水稻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穗型高产水稻品种单产700~850kgg667m^2超高产稻田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弯曲穗型品种新稻11号(珠光)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半直立穗型品种99—28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现单产700~850kg/667m^2超高产直播栽培水平的技术途径:弯曲穗型品种是靠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达到穗大、粒多、粒重的个体,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提高品种的抗倒性;半直立穗型品种是靠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确保苗足穗多,充分发挥耐肥抗倒、生物产量大的优势,提高穗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黑龙江省三大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二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第一积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显著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显著负相关,第二集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第三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第一积温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第二积温带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第三积温带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空秕率每穗粒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大穗小麦品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大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西农979为对照品种,对参加2009年度陕西省小麦品种预备试验和2010年度小麦区域试验的8个具有高产特征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新品系除单位面积穗数外,其他农艺性状均明显高于多穗型品种西农979;品系2036、2037、2038、2039和2040产量均高于西农979;在农艺性状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重与产量相关性较大,穗粒重和地上部生物量对产量分别产生较大的直接正效应和负效应;可通过协调大穗型小麦各节间长度和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弥补大穗小麦分蘖成穗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绿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区试验,以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晚粳稻秀水128为材料,研究绿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绿肥和秸秆还田总体上对水稻株高和单株分蘖数影响不大,但紫云英全量还田能显著提高抽穗期和黄熟期的成穗数;绿肥和秸秆还田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全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似,这为籽粒灌浆充实和产量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本试验条件下,如果当季不施肥而仅依靠土壤肥力减产幅度达25%以上,其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与粒重的显著下降造成;绿肥、秸秆还田及与一定量有机肥配施,在化肥减量的情况下,可获得比常规施肥还高的产量,其增产原因主要是水稻成穗率上升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牡响1号和牡丹江32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水稻施氮量、插秧密度及插秧株数,探讨寒地粳稻有效穗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率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究其原因发现,单位面积穗数随有效穗率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穗率与每穗实粒数有极显著的抛物线关系。为达到水稻最高产量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于牡响1号这种多穗型品种应通过提高施氮量来增加产量,而对于牡丹江32这种大穗、大粒型品种则应通过适当降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区设计,在稻鸭种养有机栽培模式下研究了移栽密度对穗粒兼顾型品种沈稻47和穗数型品种沈稻505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增加,2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均增加;沈稻47齐穗前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干物质总积累量和产量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明显减少;沈稻505每穗颖花数明显减少,结实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增后降;品种和密度在产量等多个性状上互作效应显著;穗粒兼顾型品种沈稻47取得高产的适宜移栽密度为30.0 cm×9.9 cm(33.0万丛/hm2),穗数型品种沈稻505为30.0 cm×16.7 cm(20.0万丛/hm2)。  相似文献   

9.
播种量对油后直播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4,(4):47-49
以金优527和F优498等2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油后直播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播种量可有效增大成株密度、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但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成穗率降低,单株有效穗数减少,每穗总粒数和每穗粒重显著降低。2个品种的产量都以播种量1518 kg/hm2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地点种植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地点间差异及年度间差异。其中,超级杂交稻比汕优63平均增产2.3%~22.2%,比胜泰1号平均增产4.3%~29.3%;不同地点间产量均以桂东点最高,3年平均为11.45±1.08 t/hm2,其原因是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表现出大穗型、多穗型、大粒型等多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品种均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麦产量三要素的产量条件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单个QTL水平上解析产量与产量三要素的遗传基础,利用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的168个家系的DH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在5个环境下对产量进行了非条件QTL分析和基于产量三要素(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的条件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非条件QTL和28个条件QTL。其中,检测到2个主效QTL(QY.sdau-4D和QY.sdau-6D.2),它们可分别解释15.77%和10.16%的表型变异。分别检测到6个"一因多效"QTL和11个微效QTL;其中,QYsdau-4D.2通过影响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影响产量,QYsdau-2D.1和QYsdau-3A.1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不影响穗粒数,即单位面积产量和穗粒数在该位点上几乎没有关联。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分子设计聚合高产有利基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培育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构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对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即无肥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为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小;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即高产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穗粒数;超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即超高产处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单位面积穗数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13.
耐盐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个耐盐小麦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盐胁迫下小麦能够顺利通过苗期,是小麦最基本的耐盐表现;个体分蘖力强,是提高耐盐小麦产量的基础。选育苗期耐盐力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品种,同时兼顾大穗、多粒,可做为小麦耐盐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市4个水稻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机插秧和旱直播两种模式进行种植,比较了两种栽培模式水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旱直播条件下的水稻株高显著低于机插秧,两种模式下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穂长、千粒重、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实际产量因品种而异。从经济效益来看,旱直播高于机插秧。  相似文献   

15.
耐盐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8个耐盐水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盐胁迫下小麦能够顺利通过苗期,是小麦最基本的耐盐表现,个体分蘖力强,是提高耐盐小麦产量的基础,选育苗期耐盐力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品种,同时兼得大穗,多粒,可做为小麦耐盐有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曾军 《北方水稻》2013,(6):13-16,30
以辽宁省2005年~2011年审定的部分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产量水平将69个水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产量类型,研究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性状变化。表明,有效穗数、总粒数、千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表现的最主要的性状因子。高产类型品种在有效穗数、总粒数上处于中高值的比例较高,同时,在性状组合上性状间尤其是在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的结合上表现协调,产量结构运筹上较为合理。水稻品种要获得650 kg/667 m2以上产量的产量结构参数为:有效穗数15个/穴、总粒数125粒/穗,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 g左右。  相似文献   

18.
福优964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优964具有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省肥易种等特点。在高产栽培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单产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形成高产的贡献率最大;每穗总粒数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成显著的负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产量又与插植密度成显著的正相关。生产上,应合理密植,主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创建理想的高产群体结构,并发挥其内在的大穗优势、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旱稻品种产量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旱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旱稻育种与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10个参试旱稻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不同性状间差异较大,尤其在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高产育种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旱稻主栽品种粒数因子较为重要,贡献率为40.428%,并以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的分量值较高,而产量的提高应进一步提高株高,同时提高有效穗。因此,在旱稻高产育种中,应适度增加材料的株高和选择多穗的材料,可增加选育材料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东北平原南部水稻高产群体,揭示其产量形成规律,以辽宁省主栽高产水稻品种辽粳401和辽粳212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处理(行株距20.0 cm×13.3 cm)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但与低密度处理(行株距30.0 cm×20.0 cm)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低密度处理下,虽然有效穗数少,但每穗粒数增加,因此也具有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高密度行株距配置可构建依靠增加群体分蘖数量和较多物质积累而获得高产的多穗型群体,低密度行株距配置可构建促进物质转移转化、提高收获指数形成大穗大粒而获得高产的大粒型群体。可见,通过平衡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群体颖花量,同时确保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可获得稳定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