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鉴定的5种病害抗性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对条锈病抗性水平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水平最差。供试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61份,占供试品种的53.5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27份,占供试品种的23.68%;对赤霉病表现抗-中抗的品种21份,占供试品种的18.42%;同时鉴定出2份对5种病害均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为西农968和金麦207。对21份高感条锈病的品种均按陕西省区试品种试验要求终止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016-2017年陕西省区试的137份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水平,以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株、小麦白粉菌混合菌株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对区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37份区试材料中,有2份材料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分别为西农238和西农928;6份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4.4%;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含免疫/近免疫)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4.3%、2.9%和0.7%,中抗品种分别占35.0%、4.4%、33.6%,中感品种分别占21.9% 、8.0% 、30.7%,高感品种分别占8.6%、84.7%、35.0%。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整体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26个EST-SSR标记研究了31份适制绿茶和37份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品种在23个EST-SSR位点上的等位变异数目相等,另3个位点各存在一个等位位点的差异。乌龙茶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平均遗传距离(GD)均略高于绿茶品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个亚类群,亚群A中67.9%的品种为乌龙茶适制品种;亚群B中71.0%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和Ⅱ中以乌龙茶品种为主,分别占聚类品种数的69.6%和66.7%;而类群Ⅲ中61.3%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多数品种按适制类型聚类,说明绿茶和乌龙茶品种间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也有部分品种在不同的群体结构中呈穿插分布,推测与其适制类型划分的恰当性、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2004-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湖南省水稻区试的2 178份水稻材料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2 178份水稻区试材料的抗性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无抗和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199份,频率为9.26%;中感品种551份,频率为25.64%;感病品种933份,频率为43.42%;高感品种466份,频率为21.68%.2004-2008年长江中下游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呈下降趋势.以综合指数来评价水稻稻瘟病的抗性较为科学、合理,符合生产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是危害我国冬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山东小麦生产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水平,给山东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育种、病害防控及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信息,于2012-2015年在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圃,对山东8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0个小麦品种中,济麦22、烟农5158、鲁原231、鲁原304、良星99、烟农0428、烟农173、烟农999、阳光10、红地09-5、山农18、山农29、烟农426、烟农836、济南17共15个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表现为抗病,占供试品种的18.75%;烟农24、鲁原502、济麦21、泰农1014等3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供试品种的38.75%;其余3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42.5%。感病品种产量的损失率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因素的综合损失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采用室内幼苗接种鉴定的方法,将黑龙江省38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划分为1号、4号、3号和7号,其中4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本试验采用针刺接种方法用4号优势生理小种接种鉴定108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育成的品种或品系存在着抗源,供试108个品种中抗病资源比例为13.89%,中抗比例为22.2%,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7.
林玲  张昕  邓晟  王卿 《中国棉花》2018,45(7):32-34
分析2014―2017年长江流域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简称“区试”)中棉花品种(含品系及杂交组合,以下统称“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的枯萎病抗性较高,在2015年和2017年长江流域区试以及2015―2017年江苏省区试中,抗及高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比例占当年参加鉴定品种的50%以上,而且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的棉花品种对枯萎病抗性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参加长江流域区试的棉花品种。除了2017年的长江流域区试和2016年的江苏省区试之外,中熟杂交种对枯萎病抗性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近2年参试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变大,高抗枯萎病和感枯萎病的比例都增加。因此,对棉花品种的枯萎病抗性鉴定还应从严把关。  相似文献   

8.
秩次分析法对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的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秩次分析法对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性能的评价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大豆多年多点、供试材料频繁更换的中长期滚动式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事例,验证了秩次分析法在大豆品种区试中应用的有效性,用该方法筛选出的优良材料中75%通过当地品种审(认)定.  相似文献   

9.
李强  王保通  王芳  井金学  任亚琴  王辉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28-11311142
为了明确2000~2006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采用条锈菌优势小种对1 212份小麦高代品系以及339份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分小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对条锈菌优势小种CY31、CY32及Su11-14的抗病性普遍较低,新育成小麦高代品系和陕西省区试品种对三个菌系抗病的频率分别为10.43%~55.30%和8.89%~44.82%.其中,远缘杂交后代品种(系)的抗锈性较好.另外,2001~2006年在自然诱发发病情况下,陕西省小麦区试岐山点和杨凌点共292份品种,抗病品种频率分别为5.88%~50.88%和0~50.88%.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1BL/1RS易位系的分布情况,为选育优质小麦品种提供亲本选配的相关信息,利用1BL/1RS小麦-黑麦复合PCR分子标记,对211份供试材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非1BL/1RS品种(系)118份,占55.9%;1BL/1RS品种(系)81份,占38.4%;1BL/1RS易位杂合品种(系)12份,占5.7%.各育种单位在1BL/1RS品种(系)的利用上有显著差异.在66份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中易位系占45.5%,略高于全部供试材料中1BL/1RS的频率.强筋小麦品种绝大多数为非易位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部分冬、春小麦品种(系)1BL/1RS易位系的A-PAGE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春小麦品质育种中合理利用种质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自中国部分冬、春麦区的106份小麦品种和132份品系进行1BL/1RS易位系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有63份为1BL/1RS易位系,频率为26.5%.其中106份品种中30份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品种的28.3%,且不同麦区之间1BL/1RS易位品种的频率不同.东北春麦区未发现1BL/1RS品种;西北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易位系频率较高,均为50%;北部春麦区和青藏高原冬春麦区易位系频率较低,分别为16%和25%;冬麦区1BL/1RS易位系频率也较高(44%).132份品系中,33份品系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品系的25%.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中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后备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选用6个条锈菌流行小种,对陕、甘、川、豫四省近年来培育的后备小麦品种进行苗期鉴定,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对中国条锈菌优势种群的抗性总体表现为:四川省后备品种总体抗锈性最强,对供试菌系全免疫的品种占80.82%;陕西省和甘肃省次之,对供试菌系全免疫的品种分别为52.73%和50.00%;从抗性类型和分布来看,陕西省后备品种抗性分化明显,中间类型少,说明陕西省后备品种所含有的抗锈基因比较单一,而甘肃省品种的抗性类型分布比较均匀,表明甘肃省后备品种中所含的抗病基因类型复杂,这可能与甘肃省近年来重视抗源多样化育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对四种腐霉菌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种子腐烂测试法,用对大豆有致病性的4种腐霉菌对83个大豆栽培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在参试材料中,有抗1种腐霉菌的材料,也有同时抗两2种以上腐霉菌的品种,并获得4个对4种腐霉菌都具有抗性的品种;对于单个腐霉菌而言,抗性材料数量不同.对于P.aphanidermatum表现抗性的材料有19个,占供试材料的22.3%;对P.sylvaticun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34份,占供试材料的41.0%;对P.irregulare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14.5%;对P.ultimum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32份,占供试材料的38.6%.在参试品种中,以抗P.sylvaticun和P.ultimum的材料较多,有20个品种,占参试品种的24.1%,这表明在现有大豆品种资源中有较丰富的抗源.  相似文献   

14.
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抗病抗虫育种提供依据,于2004~2006年在山东济南对152份来自黄淮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抗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及蚜虫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中表现高抗条锈病的品种(系)占46.71%,中抗品种占25.66%;高抗叶锈病的品种占23.68%,中抗品种占24.34%;高抗白粉病的品种占28.29%,中抗品种占55.92%;高抗蚜虫的品种(系)占5.26%,中抗品种占13.16%.综合来看,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系)47个,占30.92%;兼抗(中抗以上)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的有5个品种(系),占3.29%.  相似文献   

15.
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水稻生长发育及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大田自然高温、温室高温两种环境对2018—2020年的1 379份水稻材料的开花期耐热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系统分析了不同年份间、不同品种类型间、不同来源渠道品种间耐热性情况。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耐热性达到1、3、5、7、9级的品种比例分别为11.96%、66.78%、18.06%、2.76%和0.44%,且耐热品种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常规稻中开花期耐热性达到强至较强(1级和3级)的品种占比分别为82.57%、73.45%和60.00%,不同类型品种的耐热性表现为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常规稻;国家(省)区试、绿色通道、联合体渠道来源的品种的开花期耐热性整体表现相似。本试验综合利用大田自然高温、温室高温两种环境建立了一套水稻开花期耐热性鉴定规程和评价方法,可以对供试材料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不同程度热胁迫下的耐热性做出相对一致、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归纳分析了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1 936个次(574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籼型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籼粳交杂交稻和不育系分别为144、670、582、424、45和71个,其中,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54.30%,非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43.07%。2020年通过审定的籼型常规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三系杂产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区试产量分别为519.59、609.99、589.82、610.00和685.30 kg/667 m2,除粳型常规稻外,其他类型品种的区试产量相比2015—2019年均有一定程度提升。2020年国审品种优质达标率为78.57%,非国审水稻品种优质达标率为60.61%,均比2019年有提高,表现好。2020年通过审定的品种综合抗性表现总体仍不够好,国审品种中仅13.59%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5.11%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非国审品种中仅34.08%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20.09%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但有部分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对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区试,结果表明:区试表现比紫花851对照增产5%以上,产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有川芋13号和中薯7号,建议2010年续试并参加生产试验;表现比对照增产、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克200301-22和克新19,建议2010年续试;闽晋0901、绿夏22和克200373-218在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B)组、晚籼早熟组、晚籼中迟熟组、双季晚粳组7个熟组的区试以及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组、双季晚粳组4个熟组的生产试验。供试品种(组合)67个,试验点次127个。经对试验资料的总结分析,有11个品种(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推荐全国品种审定,现介绍如下:(1)优优8821: 三系杂交组合,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1997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区试,平均产量6655.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10.3%、7.3%,达显著…  相似文献   

20.
ZD210是德国KWS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合作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多胚雄不育杂交种。在2002~2003年的国家甜菜品种区试中,全国两年34个点次平均根产量61950.8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5.3%;平均含糖率16.4%,比对照品种低0.2度;平均产糖量10128.6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4.6%;对根腐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对褐斑病、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对照品种相当。在2002~2003年的黑龙江省区试中,两年15个点次平均根产量41104.9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0.3%;平均含糖率17.0%,比对照品种低0.6度;平均产糖量6978.2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5.8%。褐斑病病情为0.5级,根腐病罹病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大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