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期种质资源库现有保存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4 671份。通过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利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中,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如通过外引材料IR9965-48-2选育出外选35,再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并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各种类型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用于研究,对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期种质资源库现有保存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4 671份。通过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利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中,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如通过外引材料IR9965-48-2选育出外选35,再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并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各种类型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用于研究,对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种工作的前进,总是与某个或某些有利基因的利用紧密联系的。如矮脚南特的发现,李必湖在海南发现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石明松在湖北发现农垦58不育株等,相应地引发了矮化育种、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及二系稻育种的成功。因此,寻求育种材料的创新,是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水稻品种矮秆化和70年代籼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是现代水稻育种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从遗传学的角度说,水稻育种史上的这两个突破,可简单归结为矮秆基因和野败胞质的利用。面对当今新的形势,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口在哪里?10月18日,我国一批年青的水稻遗传育种科技人员群英汇集中国水稻研究所,参加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国际水稻育种峰会。在这次水稻育种高峰会上,“基因设计育种”将成为第三次水稻育种的突破口这一新的观点的提出,引起与会国内外水稻育种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的育成和应用,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我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近期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其产量潜力要比现行的杂交水稻高15%~20%。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1995年我们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基因位点,每一基因位点可对杂交稻再贡献20%的产量,现在正开始进入这方面的研究,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预期在下世纪初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5%。优良的水稻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因而,国家对水稻育种和引种工作十分重视。解放后,我国的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种优势利用育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水稻百年育种史上,水稻育种工作者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培育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基本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1919—1949年期间,培育出了我国第1个大面积推广品种中大帽子头,世界上第1个具有野生稻血缘品种并开创国内水稻杂交育种先河的中山1号,以及推广面积最大的改良品种南特号。1950—1979年期间,培育出了以“绿色革命”为标志的矮脚南特、珍珠矮11、广陆矮4号、桂朝2号等为代表的矮秆耐肥的高产水稻品种。1973年以袁隆平领导的全国水稻杂优利用协作组成功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开始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应用;此期间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8年推广面积达到297.9万hm2。1980年以后,育成了常规稻品种浙辐802、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超级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等。进入21世纪,育成以超级稻品种甬优系列品种、Y两优1号等为代表的高产品种,以中嘉早17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多功能水稻成为我国稻区的主导品种。展望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育具有健康、环保等特性的优质高产多功能品种将成为水稻育种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水稻株型从高秆变为矮秆,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六十年代初我国矮脚南特等一批籼稻矮秆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成功半矮生型高产品种IR8,并在一些热带国家迅速推广,都开创了水稻产量的新纪录。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和育种工作者,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了粳稻矮秆和半矮秆常规品种的选育和研究。日本人木下俊郎和新桥登等报道,1972年北海道植物育种系进行等基因矮生系育种。以粳稻品种潮狩作轮回亲本与12个矮秆基因型未知的矮生系分别杂交,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分离出以潮狩为遗传背景的21种近等基因矮生系,并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京东稻区引进、育成的29个水稻品种(系)的品质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与日本相比,我国优质粳米育种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选育优质粳稻,应加强对优质稻种资源的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水稻矮生性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最主要的成就之一。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水稻植株的矮化机理以及矮秆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水稻矮化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麦是我国的四大谷类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建国以来.随着农田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的大麦品种也与其它主要作物一样,经历了由农家品种到系统选育再到杂文改良的演变和更替过程。平均每亩产量从五十年代的59.5公斤提高到140公斤。增加2.4倍。无疑,以抗倒伏为目的矮化育种对此起了重要作用。为了使我国今后的大麦矮化育种更加富有成效,本文通过对大麦品种资源的系统回失五年,近踪分析了我国人麦品种(系)的区域分布、株高变迁以及系统选育和杂交官成的矮和半矮秆品种(系)的矮秆基因来.源。以期为广大的大麦育…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种就是培育具有新的或者改良性状的品种。而育种的本质,就是聚合有利基因或有利基因型集合。回顾我国百余年的水稻育种,每次跨越式突破,都是一些核心基因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半矮秆基因sd1、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WA352及恢复基因Rf3和Rf4、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ms3或温敏核不育基因tms5的发掘和利用分别导致了中国水稻育种的三次跨越式突破——矮秆水稻的育成、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明。当前正在研究的一些关键基因,例如Pi-n、Wx、ALK、Chalk5、fgr、S5-n在抗病、优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育种上也表现出良好结果。因此,作者预测将来的抗除草剂、抗虫、耐热、耐冷、抗倒、耐盐碱等育种必将由一些关键基因(家属)的发掘和利用所推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世纪。中国的水稻育种在经历了20世纪的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配套两次革命后 ,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 ,值得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深思熟虑。一 .回顾和启迪建国以来 ,我国的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放后至50年代中后期 ,我国通过大规模的地方品种评选和新品种的省间引种 ,普及了高秆良种 ,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 ,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 ,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 ,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廿日等 ,晚粳的10509和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改良品种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国际上对生产应用品种遗传基础的多样性愈来愈重视。资料表明,国际稻大多具有相同的矮秆基因(源自中国的低脚乌尖)和同样的细胞质(源自印尼的Cina)。我国曾对南方稻区主要籼稻矮秆良种亲缘进行追溯,发现主要由矮子占、低脚乌尖、南特号、胜利籼、矮秆水田谷、野粘和中山1号等几个原始亲本衍生而来。而对北方292个杂交育成品种的亲本进行分析,则认为北方粳稻品种种质基础狭窄,带有较大的脆弱性。水稻育种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因此对水稻丰锦及其衍生品种的回顾,探讨水稻育种中种…  相似文献   

17.
1979年召开全国作物品种资源工作会议,制定了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方向和任务:广泛收集、妥善保存、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是水稻育种和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60年代矮化育种,我国利用矮仔占培育矮秆高产品种,国际水稻所引用低脚乌尖育...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理想株型育种。阐述了21世纪通过挖掘野生稻资源,扩大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拉大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提高光合效率等手段,实现选育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06,(5):60-60
广西“三免”技术全国领先回良玉副总理作重要批示,我国科学家发现谷类“大个子”基因,“中早22”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2006年黑龙江省水稻总产可达1350万t,福建3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百亩单产超800kg/667m^2,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获得重大突破,异常天气导致湖南暴发十年来最严重水稻病虫害,科学家发现水稻“防水”基因完全浸水可存活两周,美国对商业大米中混入转基因成分表示担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34年以来,我国共引进国外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系)1 315份,90余个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100余万粒,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共13个种的无性系110份,这些种质资源中许多已被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或育种。其中,通过多年多点鉴定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32个,从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经系统选育推广的品种10余个,直接用于马铃薯有性杂交的国外资源占亲本总数的90%以上,诸多国外品种已成为我国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的骨干亲本。因此,加强国外马铃薯资源的引进、评价和利用,对于丰富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意义重大,也是应对生物资源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战略决策。本文在总结我国马铃薯国外引种成就基础上,根据马铃薯国外引种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今后强化引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