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金衢地区水稻田间杂草危害严重、杂草资源不清的现状,对该地区9个县市区单季稻、晚稻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衢地区单季稻田主要杂草种类有9科18种,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均为5种;晚稻田杂草共调查到11科24种,稗属杂草和千金子是稻田重要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以异型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为主,阔叶杂草以鸭舌草、丁香蓼、陌上菜、节节菜为主。衢州地区禾本科杂草以千金子、光头稗居多,莎草科杂草则以异型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为主,阔叶杂草以鸭舌草、丁香蓼、节节菜为主。同时,与20年前杂草调查结果比较,明确了该地区稻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2.
免耕直播水稻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地区开展免耕直播杂草防除技术的试验和示范。2005年筛选出免耕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最佳除草剂组合HC2(41%农达AS、38%苄·二氯WP、10%千金EC);2006年HC2在浙江和湖北的超级稻免耕直播田示范,结果表明,对国稻1号田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和陌上菜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重防效达到优级水平(≥90%),对国稻6号田杂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重防效达到极优水平(≥95%)。HC2对国稻1号和国稻6号的生长无不利影响,获得了较高产量。国稻1号在浙江海宁达到9510kg/hm^2,国稻6号实收产量达到6780kg/hm^2。  相似文献   

3.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稻田杂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铵膦作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专用除草剂,对千金子、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鳢肠、双穗雀稗、四叶萍和水竹叶表现出优良防效,但不能有效防治牛筋草、牛毛毡、矮慈姑、野荸荠和空心莲子草。在田间使用草铵膦可以有效防治早期出苗的无芒稗,但不能防治中后期出苗的莎草科和阔叶类杂草。与常规稻秀水11相比,转基因水稻99 1的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秀水11,从而获得了更高产量。转基因水稻嘉禾201与亲本丙94 02比较,对稻田主要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水稻99 1和嘉禾201对无芒稗的影响因子R显著大于化感潜力品种地谷,但与非化感品种秀水11相当,表明99 1和嘉禾201无化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免耕直播秸秆覆盖条件下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对湛江地区晚造免耕直播秸秆覆盖稻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杂草共有8科15种,旱地杂草有向水田发展蔓延的趋势。秸秆覆盖对杂草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禾本科杂草呈单峰发生,莎草和阔叶草呈双峰发生。稻田杂草群落以莎草-禾本科杂草-阔叶草为主,以日照飘拂草相对多度最高;杂草空间分布上中下层分别为禾本科杂草、莎草-阔叶草、阔叶草;根据综合草害指数优势杂草为日照飘拂草、稗草和千金子,局部优势杂草为异型莎草和空心莲子草。还对稻田杂草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减少杂草发生带来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就除草剂苄·二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的生物活性、共毒系数、配方依据,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在直播稻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和二氯喹啉酸复配,比单剂有显著的增效,尤以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在复配剂中的含量分别为34%和2%时增效最为显著。苄·二氯的6个配方对水稻株高、分蘖数和植株鲜质量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良好。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18+150) g/hm2至(24+198) g/hm2对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和四叶萍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质量防效均达到优良水平。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WP)用于水稻直播田,在水稻2叶1心至3叶期处理,使用剂量162~270 g/hm2(有效成分)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使用剂量216~432 g/hm2对稗草、水蓼、陌上菜、鸭舌草和丁香蓼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质量防效均达到了优良水平。与单剂苄嘧磺隆和单剂二氯喹啉酸相比,36%苄·二氯WP的杀草谱提高,杂草整体防效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江苏“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农户杂草防控措施现状,对灌南、盐都、盱眙、高邮、广陵、溧阳、常熟等7个地方12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开展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结果表明,在120块稻虾田内共记录到25种杂草;稻虾轮作田禾本科杂草和千金子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共生田。稻虾轮作稻田杂草以稗属杂草、杂草稻、千金子、李氏禾、异型莎草、水苋菜属杂草、鸭舌草为主;稻虾共生稻田杂草以杂草稻、稗属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除有机栽培模式外,稻虾轮作稻田控草方式为“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人工拔除”,稻田杂草防控总用药和人工成本平均1 863.75元/hm2。稻虾共生稻田控草技术主要为“水层控草+龙虾控草+人工拔除”,部分稻田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总成本平均907.50元/hm2。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直播稻田除草剂“谷草败”的除草效果及其施用技术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谷草败”防除直播田杂草效果优异,能防除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草等大多数秧田常见杂草,对稗草、千金子等杂草的防效明显优于直播净和幼禾葆,而且对秧苗素质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40%双草醚·氰氟草酯WP对机插秧田稗草、千金子、球花碱草、丁香蓼、矮茨菇等混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杀草谱广,对水稻安全。推荐用药量247.5—270s/hm2(ai.99—108g)为宜,在水稻栽插后20d左右用药一次即可控制杂草为害。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触杀型除草剂敌稗结合长效型除草剂噁草丙、杀草丹或胺硝草复合式处理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稗草、丛生千金子、碎米莎草、圆叶牵牛、沼泽生异蕊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直播稻田间草量较机插稻多,出草时间较长,田间的杂草分布不平衡性大,茎叶化除后的残留基数较高,造成旱直播水稻田中的杂草发生逐年加重,千金子、稗草、莎草现已成为农场水稻生产中主要杂草,且发生量极大。提高封闭化除防治水平已成为控制杂草危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及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42%丁·恶EC(江苏省农科院植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中部轻型栽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草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七级目测法”结合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对江苏中部的扬州、泰州和南通3个地区6种不同栽培模式稻田的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揭示经多年轻型栽培的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杂草危害特点。在轻型栽培稻田中共发现杂草36种,隶属于18个科33个属。其中,杂草种类较多的科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玄参科、泽泻科、千屈菜科等。在3个地区皆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和发生频率的杂草有4种:稗、水苋菜、鳢肠和千金子,其发生频率都达到或接近100%。然而,地区间草害水平存在差异,扬州地区的杂草危害最重,泰州地区次之,南通地区相对最轻。不同的稻作模式皆对应着不同的优势杂草。机插秧模式中优势度值与发生频率皆较高的杂草为鸭舌草、水苋菜;麦套稻模式中,主要的优势杂草包括水苋菜、马唐、鸭舌草、半边莲等;抛秧稻田中为稗、鸭舌草、水苋菜等;水直播稻作模式下是稗、水苋菜、鸭舌草等;旱直播模式中为稗、水苋菜、千金子等。与传统的手工插秧相比,轻型栽培稻作模式下的杂草群落中,不仅物种丰富度高,而且优势度也高。6种稻作模式杂草危害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传统手工插秧<机插秧<抛秧<水直播<旱直播<麦套稻。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金坛水稻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江苏金坛稻麦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组成、发生等危害特点,于2014年10月调查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措施的90块水稻田。结果显示:金坛地区水稻田有12科21属23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杂草2种;优势杂草种为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多花水苋(Ammannia multiflora)。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抑制杂草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江苏主栽水稻品种5个,以及具有化感特性的PI312777和华抗草7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各水稻品种与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态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扬稻6号和PI312777对杂草发生株数的抑制率达70%~80%,扬稻6号、徐稻4号和PI312777对杂草干质量抑制率超过80%,具有良好的抑制杂草萌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同时,供试水稻品种对稗草地下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稗草地上部的抑制效果,对稗草整株干质量的抑制率与对稗草地上部干质量抑制率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瑞泽金水灵55%干悬浮剂80g/667m2(毒砂、肥)均匀撒施于插秧缓苗后,稗草2叶期前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稻田中的稗草、扁秆藨草、慈菇、雨久花、鸭舌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等禾本科、阔叶及种子繁殖的莎草科杂草。防效达90%左右,是目前较理想的水稻田一次性除草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优质晚籼稻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籼型杂交稻品种泰优398为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淹水直播3个处理,分别测定优质晚籼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出苗率、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茎秆形态与力学特性。【结果】与湿直播方式或淹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供试晚稻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6.10% ~ 22.96%,且干物质生产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同时,旱直播方式有利于提高供试晚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6.99%~27.77%,其中泰优398产量增幅高于黄华占,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机械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晚稻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增加。此外,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水稻株高相对较矮,基部各节间较短,但茎秆粗壮,茎壁较厚,有利于提高植株茎秆抗折力和秆型指数,降低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壁厚和秆型指数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弯曲力矩与抗折力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加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还能显著增加茎秆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直播生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优质晚籼稻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籼型杂交稻品种泰优398为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淹水直播3个处理,分别测定优质晚籼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出苗率、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茎秆形态与力学特性。【结果】与湿直播方式或淹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供试晚稻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6.10% ~ 22.96%,且干物质生产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同时,旱直播方式有利于提高供试晚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6.99%~27.77%,其中泰优398产量增幅高于黄华占,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机械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晚稻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增加。此外,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水稻株高相对较矮,基部各节间较短粗、壁厚和秆型指数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弯曲力矩与抗折力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加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还能显著增加茎秆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直播生产的风险。,但茎秆粗壮,茎壁较厚,有利于提高植株茎秆抗折力和秆型指数,降低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相关分析表明,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我国水稻田发生危害的稗属(Echinocloa spp.)杂草种类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至2018年间的9月至11月,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水稻产区依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分类鉴定标准,于水稻收割前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73个地点共525块稻田稗属杂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现8种稗属杂草,其中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的发生频度最大(55.43%),其次是硬稃稗(E. glabrescens, 47.28%)、稗原变种(E. crusgalli var. crusgalli,40.40%)、西来稗(E. crusgalli var. zelayensis,24.09%);长芒稗(E. caudate)、水田稗(E. oryzoides)、孔雀稗(E. cruspavonis)、光头稗(E. colona)的频度较低。东北地区稻田稗属杂草以水田稗为单优势种;华东地区稻田稗属杂草呈现共优势的格局,硬稃稗、无芒稗危害最重,西来稗、稗原变种发生量也较大;华南地区稻田以稗原变种为单优势种;西北地区稻田无芒稗和稗原变种为优势种;西南地区稻田无芒稗占优势,稗原变种危害频繁。在这8种水稻田常见稗属杂草中,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35.2),其次是硬稃稗(23.6)、西来稗(18.2)和稗原变种(16.3)。无芒稗、硬稃稗、西来稗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稗原变种与孔雀稗、光头稗、长芒稗的重叠值也较高。【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格局,其背后的机理亟待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我国水稻田发生危害的稗属(Echinocloa spp.)杂草种类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至2018年间的9月至11月,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水稻产区依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分类鉴定标准,于水稻收割前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73个地点共525块稻田稗属杂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现8种稗属杂草,其中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的发生频度最大(55.43%),其次是硬稃稗(E. glabrescens, 47.28%)、稗原变种(E. crusgalli var. crusgalli,40.40%)、西来稗(E. crusgalli var. zelayensis,24.09%);长芒稗(E. caudate)、水田稗(E. oryzoides)、孔雀稗(E. cruspavonis)、光头稗(E. colona)的频度较低。东北地区稻田稗属杂草以水田稗为单优势种;华东地区稻田稗属杂草呈现共优势的格局,硬稃稗、无芒稗危害最重,西来稗、稗原变种发生量也较大;华南地区稻田以稗原变种为单优势种;西北地区稻田无芒稗和稗原变种为优势种;西南地区稻田无芒稗占优势,稗原变 种危害频繁。在这8种水稻田常见稗属杂草中,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35.2),其次是硬稃稗(23.6)、西来稗(18.2)和稗原变种(16.3)。无芒稗、硬稃稗、西来稗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稗原变种与孔雀稗、光头稗、长芒稗的重叠值也较高。【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格局,其背后的机理亟待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9.
Field and pot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even rice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puddling transplanting (PT), no tillage transplanting (NTT), puddling drum wet seeding (PDWS), no tillage drum wet seeding (NTDWS), conventional tillage dry drilling (CTDD), furrow irrigated raised beds system dry drilling (FIRBSDD), and no-tillage dry-drilling (NTDD)} and water submergence stress on weeds and rice yield. The highest yield and least weed abundance were in the PT treatment. The direct seeded rice (DSR), both dry and wet exhibited severe weed infestation, and compared to transplanting showed reduced yield both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weeds. The yield losses due to weeds in the DSR treatments ranged from 91.4 to 99.0%, compared to 16.0 and 42.0% in the transplanting treatments (PT and NTT). Weeds, including Cyperus rotundus L., Dactyloctenium aegyptium (L.) Willd., Digera arvensis Forsk., Phyllanthus niruri L., and Trianthema portulacastrum L. which were found in the un-puddled DSR treatments were absent in the puddled plots, particularly the PT treatments. In pot studies, continuous water-submergence (2.5 cm) for 20 days reduced the emergence of C. rotundus, D. aegyptium, T. portulacastrum, and 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by 99.4, 100, 100, and 24.4%,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alternate wetting–drying. In farmer's field studies, when compared to the PT treatments, the DSR treatments exhibited lower yields (15.8%) with coarse varieties (HKR-47 & IR-64), but fine cultivars (Sharbati & PB-1) exhibited similar yields under both systems.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labour for manual transplanting, 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suitable cultivars for aerobic system conditions (unpuddled DSR and NT machine-transpla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