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蜜蜂消化道酶谱带分布及其糖转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意蜂和中蜂道各部位(前肠、中肠、后肠)肠液,结果表明意蜂和中蜂消化酶的种类有明显差别,它们的前肠均中有1条酶带(R1带),中肠均有5条酶带(意蜂为R1、R3、R4、R5、R9;)中蜂为R1、R3、R4、R6、R10),意蜂后肠有5条酶带(R1、R2、R4、R7、R8),中蜂则没有,意峰和中蜂的前肠、中肠、后肠的糖化酶活性均依次降低,前肠和中肠的糖化酶活性意蜂较中蜂低,后肠  相似文献   

2.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耐寒性能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体内抗寒系统的组成,为探究中蜂和意蜂耐寒性能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室外相同环境条件越冬的中蜂和意蜂各5群,于2015年12月20日每群随机选取蜜蜂立即测定两者的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耐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结合水、脂肪、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海藻糖酶的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淋巴中山梨醇、海藻糖、甘露醇的含量。在海藻糖的生物合成通路中确定4个重要调控基因,选择β-action和β-肌动蛋白分别作为中蜂和意蜂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蜂和意蜂海藻糖4个相关调控基因在越冬期时m 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蜂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意蜂(P0.05),但二者冰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蜂体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蜂体内游离水含量显著低于意蜂(P0.05),而结合水含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越冬中期蜂体脂肪含量在两蜂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蜂和意蜂蜂体和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意蜂在越冬期时体内糖原含量明显低于中蜂,并且差异显著(P0.05);中蜂血淋巴中甘露醇、山梨醇含量接近于意蜂的两倍,海藻糖含量也相对高于意蜂,差异显著(P0.05);中蜂蜂体和血淋巴的海藻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意蜂(P0.05);以中蜂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意蜂的海藻糖酶基因(Tre-2)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蜂(P0.05);而基因Tre-1表达情况相反;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表达量在中蜂和意蜂体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意蜂相比,中蜂能够通过降低体内游离水含量,提高糖原和小分子糖含量,调节海藻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等方式降低体内过冷却点,提高自身耐寒性能。  相似文献   

3.
意蜂来源的微孢子虫感染对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对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的影响,用意蜂来源的微孢子虫经口侵染不同日龄的中蜂和意蜂工蜂,在(30±0.5)℃、60%-80%RH的温箱内,用蔗糖液隔离饲养8 d后,提取工蜂血淋巴,测量其蛋白含量,并对其进行了SDS-PAGE.结果表明:(1)感染微孢子虫的8日龄中蜂及意蜂工蜂的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高;而11、14日龄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低.(2)无论感染与否,8日龄中蜂工蜂血淋巴蛋白含量均比同龄意蜂工蜂的高.(3)SDS-PAGE图谱显示,微孢子虫感染主要造成一些蛋白量上的差异.其中47、38、35 ku蛋白可能是8日龄意蜂工蜂感染微孢子虫后出现的特征条带.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以下简称中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以下简称意蜂)幼虫的球囊菌(Ascospahaera apis)抗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利用Venn分析、GO分类分析、KEGG代谢通路分析以及Ka/Ks分析对二者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研究。Venn分析结果显示,中蜂与意蜂的同源基因有17 656个,归属于8 111个基因家族,二者的特有基因分别有1 158和241个,分别归属于468和86个基因家族。GO分类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在38和28个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于96和21个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蜂的特有基因富集在内吞作用、溶酶体、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黑化作用等4个细胞免疫通路,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等2个体液免疫通路,而意蜂仅有1个特有基因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Ka/Ks分析结果显示受到强烈正向选择、弱正向选择、中性选择和负向选择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分别有37、281、2 630和3 269个。对受到强烈正向选择的基因进行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GO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富集的GO条目类型相同;KEGG结果显示中蜂的单拷贝基因仅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免疫相关基因数量的差异是二者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蜂在与球囊菌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能量利用从而限制球囊菌的增殖。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蜂及意蜂幼虫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期3个日龄差异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以探明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特征并了解雄蜂胚胎发育生物学,为蜜蜂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方法建立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3个日龄的蛋白质组及磷酸化蛋白质组表达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和表达量等信息,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功能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雄蜂胚胎发育的第1、2、3日龄,中蜂表达332、362、340个蛋白质,其中111、117、112个蛋白质发生了磷酸化修饰;意蜂表达302、331、311个蛋白质,其中有107、110、106个发生了磷酸化修饰。各日龄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共同表达的蛋白质分别为214、239和220个。对3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生产、蛋白折叠、发育、调控以及骨架蛋白相关。【结论】中蜂雄蜂胚胎3个日龄所表达的全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均多于意蜂,说明中蜂雄蜂胚胎发育较意蜂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参与调控。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各日龄约1/3的蛋白质发生了磷酸化修饰,这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分化等活动有关。意蜂较中蜂胚胎表达较多比例的管家蛋白质,说明意蜂较中蜂悠久的进化史使其胚胎形成了更为保守的发育特点。对差异蛋白功能分析表明,中蜂、意蜂雄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具有各自生物学特征的胚胎发育方式,而且各自不同生物学特征如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抗胡蜂和意蜂的高采蜜量、产浆量等性状已在各自蛋白质组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意蜂混合饲养对意蜂蜂螨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4群群势相当的意大利蜂群(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测定其蜂螨寄生率.然后在其中两群蜂中各加入一块带封盖子脾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巢脾,使中意蜂合群饲养,30 d后再次测定4群蜂的蜂螨寄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中蜂子脾的两群蜂的蜂螨寄生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下降.这说明往意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脾,可以提高意蜂蜂群的抗螨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蛹期呼吸商 (RQ)分别为 (0 .798± 0 .0 5 2 )和 (0 .84 6± 0 .0 39) .意蜂工蜂蛹期单位体重耗氧量和 CO2 释放量明显高于中蜂 ,3日龄后两者都随蛹期日龄增长而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来培育江山2号意蜂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检测了敌敌畏对江山2号意蜂、高加索蜜蜂、营养杂交子一代(F1)和子四代(F4)群势的影响,同时检测了江山2号意蜂、中华蜜蜂、F1代和F4代工蜂对敌百虫、啶虫脒和桃病康的抗性.结果表明:营养杂交意蜂敌敌畏中毒后群势削减率显著低于江山2号意蜂与高加索蜜蜂;营...  相似文献   

9.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 (意蜂 )蜂王酒精提取液 ,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 (中蜂 )蜂群的上梁上 ,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 .表现在 :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 ,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 ;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 ,且有新、老蜂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 .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 ,越冬前蜂王停产早 .蜂群失王后 ,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 ,可抑制工蜂产卵 .无王群出现产卵工蜂后 ,如果用蜂王酒精提取液也能有效解除工蜂的产卵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幼虫响应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胁迫的高表达基因(HEG)的作用,利用RNA-seq技术对正常的意蜂4、5和6日龄幼虫(Am4CK、Am5CK和Am6CK)及N.ceranae胁迫的意蜂4、5和6日龄幼虫(Am4T、Am5T和Am6T)进行测序。共得到268 765 544条原始读段,经过滤得到的有效读段数为266 318 442条,各样品的Q30均在92.42%及以上。根据FPKM值≥15的标准从上述6个样品中分别筛选出2 460、2 692、2 908、2 367、2 549和2 270个HEG。Venn分析结果显示,去除与对照组共有的HEG,Am4T、Am5T和Am6T的共有HEG数为3个,特有HEG数分别为373、210和79个。GO分类结果显示,Am4T、Am5T和Am6T的特有HEG分别能够注释26、27和16个GO条目,注释基因数最多的分别是代谢进程、结合和结合。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特有HEG可分别富集在145、138和68条代谢通路,富集基因数最多的分别是过氧化物酶体、碳代谢和内质网蛋白加工。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N.ceranae胁迫可导致宿主的部分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免疫代谢通路水平提高。从6个样品的共有HEG中随机选取10个进行RT-PCR验证,均能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说明本研究中的HEG真实存在。研究结果揭示了意蜂幼虫响应N.ceranae胁迫的HEG表达谱及作用,为深入解析宿主的胁迫应答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抗中囊病选育研究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江西省高安、上饶、靖安、遂川、南昌定地饲养的中蜂为素材,人工饲喂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毒.从受试蜂群中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和雄蜂,作为中蜂子1代.然后用同样方法进行人工饲喂感染,培育中蜂子2代和子3代.再用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方法来培育中蜂子4代、子5代和子6代,并测定了其感染发病率、产育力及7个工蜂形态指标;利用14条随机引物检测了其DNA多态性,并计算了遗传距离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中蜂子3代感染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中蜂,中蜂子6代感染发病率显著低于中蜂子3代;中蜂子6代蜂群的产育力比子3代和普通中蜂分别提高6.56%和10.22%,都达到显著差异;子4代、子5代、子6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第3腹节背板长度、初生重与亲本工蜂、子1代、子2代、子3代工蜂之间差异显著;所有子代工蜂的肘脉指数和右后翅的翅钩数与亲本工蜂之间差异不显著;RAPD标记显示中蜂子6代与亲本中蜂之间的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在侵染意大利蜜蜂(Aips mellifera ligustica)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及高表基因(highly expressed gene,HEG)的功能,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N.ceranae感染的意蜂工蜂7和10 d工蜂中肠(NcT1和NcT2)及其纯化孢子(NcCK)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FPKM值≧15的标准筛选出各组的HEG并进行Venn分析,进而通过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对各组的共有HEG进行功能注释。测序得到的原始读段经严格质控后分别得到5 816 465、28 501 225和210 824 312条高质量的有效读段,分别从NcT1、NcT2和NcCK中筛选出1 263、1 233和1 511个HEG,其中有1 079个基因在各组均高量表达,分别有15和7个基因仅在NcT1和NcT2中高量表达。GO分类结果显示,共有HEG涉及9个生物学进程相关条目,10个细胞组分相关条目,以及5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共有HEG富集在218条代谢通路,富集基因数最多的是核糖体、Epstein-Barr病毒感染、细胞周期、内质网蛋白加工和真菌核糖体生物合成。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5和5个共有HEG富集在MAPK和cAMP信号通路,表明此2条信号通路及富集的HEG可能在N.ceranae的环境应激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N.ceranae感染意蜂工蜂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揭示了HEG的作用,为深入解析N.ceranae的侵染机制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意蜂)蜂王酒精提取液,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中蜂)蜂群的上梁上,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表现在: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且有新、在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越冬前蜂王停产早。蜂群失正后,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要抑制工蜂产卵。无王群出现产  相似文献   

14.
以蓝莓品种蓝羽,薄雾,奥尼尔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无蜂授粉,意蜂授粉和中蜂授粉对其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无蜂授粉,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极显著提升蓝莓坐果率,提升比例在26.2%~44.9%,效果明显。但在提高坐果率的同时,蜜蜂授粉使薄雾蓝莓果实纵径、横径和单粒重显著降低。蓝莓不同授粉方式下,其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青素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性不同,对比无蜂授粉,蜜蜂授粉方式下薄雾、蓝羽果实糖度提升,酸度下降,果实风味品质提升效果明显。不同授粉方式下蓝羽、奥尼尔品种花青素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薄雾品种中蜂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意蜂组和无蜂组。3个试验品种中,奥尼尔品种的意蜂授粉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53 mg·g-1;薄雾中蜂授粉组的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8 mg·g-1。  相似文献   

15.
对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接种白粉菌前后,其POD、PPO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POD活性免疫品种最高,高感品种最低;接种后三者POD活性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免疫与高感品种接种1d后POD活性最高,中抗品种接种2d后POD活性最高.3个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前PPO活性无明显差异,免疫、中抗、高感品种分别在接种1d、2d、3d后,其PPO活性最高,且高感品种PPO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小麦叶片POD同工酶共出现5条酶带,免疫品种接种前后无酶带数目增减,只有一些酶带活性变化,中抗品种接种1d新增1条酶带e5,高感品种接种1d酶带e3缺失;PPO同工酶共出现8条酶带,接种1d时均有不同酶带缺失,接种5d时高感品种的PPO同工酶谱带新增1条酶带且E5和E8酶带变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及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对黄沙白柚Citrus maxima(Burm) Merr. cv. huangsha Yu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方法】于重庆市垫江县开展2种蜂对黄沙白柚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试验,比较2种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行为及其与环境因素和花朵泌蜜规律的相关性,并评价意蜂与中蜂授粉对黄沙白柚座果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意蜂与中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3:00-17:00时间段中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但意蜂的单花访问时间显著高于中蜂(P0.05);意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受花朵泌蜜量和光照显著影响(P0.05),中蜂的访花数量受花蜜糖浓度和光照显著影响(P0.05)。经意蜂与中蜂授粉的黄沙白柚果实座果率、单果重、果型及果实品质显著高于自花授粉组(P0.05),且意蜂授粉组的座果率及2种蜂授粉组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P0.05);意蜂授粉组和中蜂授粉组总果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意蜂授粉组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与自花授粉组(P0.05);与中蜂授粉相比,意蜂授粉能够显著提高黄沙白柚的果实座果率。【结论】综合比较2种蜂对黄沙白柚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黄沙白柚可采用蜜蜂授粉代替人工授粉,且意蜂授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原种意大利蜜蜂(意蜂)和原种意大利蜜蜂的王浆高产品系(浆蜂)工蜂蛹期头部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以探明浆蜂和意蜂3个日龄(13、15、17日龄)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差异,为阐明蜜蜂发育生物学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建立浆蜂和意蜂3个日龄蛹期头部蛋白质组表达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种类、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量等信息,并通过质谱分析、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差异蛋白。【结果】在13日龄蛹头部,浆蜂表达279个蛋白,意蜂表达268个蛋白,浆蜂和意蜂共有蛋白为212个,而浆蜂和意蜂的特异蛋白分别为67个和56个;到15日龄时,浆蜂表达296个蛋白,意蜂为277个,浆蜂和意蜂共有蛋白点为203个,浆蜂特异蛋白点为93个,意蜂特异蛋白点为74个;到17日龄蛹时,浆蜂蛋白质组有340个蛋白点,而意蜂则有279个蛋白点,浆蜂和意蜂共有蛋白点为246个,浆蜂的特异蛋白点为94个,意蜂特异蛋白点为33个。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后,鉴定出11个蛋白质。对已鉴定蛋白质表达量聚类分析,结果聚为2类:表达量上调的分别是微管蛋白、肌动蛋白88F、ATP合成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S1、精氨酸激酶、热激蛋白、蛋白酶体2亚基、泡液ATP合成酶催化亚基和转录起始因子5A;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540。【结论】浆蜂经过蜂王浆高产的选育,表达的蛋白质种类比意蜂增加。随着日龄的增长,大多数与细胞骨架、抗氧化相关和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显著上调表达,表明工蜂蛹头部的王浆腺和唾液腺等组织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加强以及神经系统逐渐重塑。这将对全面理解浆蜂和意蜂蛹期发育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蜜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意蜂毒腺抽提总RNA,用RT-PCR获得蜂毒透明质酸酶(AmHya)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 149 bp.将AmHya氨基酸序列与中蜂蜂毒透明质酸酶(AcHya)和其它5种透明质酸酶(Hya)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AmHya与 AcHya的同源性最高(91%),同时对7种Hya作了分子结构与分子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在贵州仁怀野外常有斯氏蜜蜂茧蜂快速攻击野生和家养中蜂,并在中蜂体内产卵,中蜂返巢后,体内已有斯氏蜜蜂茧蜂的卵.观察发现,斯氏蜜蜂茧蜂可在野生和家养中蜂巢内完成世代发育.对贵州仁怀斯氏蜜蜂茧蜂(标本)与印度产斯氏蜜蜂茧蜂(电镜照片)形态进行比较,发现并无形态上的差异.由于中蜂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估计印度北部的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蜜蜂对设施百香果授粉效果的影响,为促进百香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意蜂、中蜂和熊蜂在晴天和雨天对设施栽培“金都百香3号”的授粉行为,测定各授粉处理百香果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单果重和品质成分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种类蜜蜂对设施百香果的授粉效果。【结果】设施百香果在晴天12:00左右开花,在雨天延迟约36.00 min;花药翻转完成时间先于柱头下垂时间,在晴天的14:00时或雨天的15:00时柱头与花药接近于同一平面,属于蜜蜂授粉的最佳时机。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种子数分别为193.91和181.93粒,为所有处理中最优。在晴天,意蜂、中蜂和人工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均在99.0%以上;在雨天,意蜂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分别比中蜂和熊蜂授粉极显著提高29.63%和154.60%(P<0.01,下同)。在晴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重为107.71 g,分别比人工、中蜂和熊蜂授粉提高29.4%、26.5%和29.3%;在雨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重为104.78 g,分别比人工和中蜂授粉极显著提高23.1%和32.8%。在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果实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