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县是全省植棉大县,棉花也就成了威县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早表、枯死现象时有发生,平均每亩损失200多元。本文探讨了棉花早衰枯死、棉花早衰枯死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威县地处冀南平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年种植地膜棉60多万亩,近年地膜棉花早衰早死现象严重,每年不同程度的早衰早死面积10万亩左右,平均亩减产籽棉50kg左右,损失严重。根据威县的生态条件和地膜棉花的生育特点,既防止早衰早死,又保证及早成熟的主要措施是:1轮作倒茬,清洁棉田  相似文献   

3.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县是河北省植棉大县,常年植棉面积75万亩,棉花生产是威县主导产业。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大大减少,盲蝽象逐渐由不被人注意的害虫种群通过数量积累,变成害虫的优势种群,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特别在2005年我县盲蝽象大发生,致使棉株中部蕾铃脱落加重,严重地影响了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曲周县是河北省植棉大县,棉花是曲周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些年随着地膜技术的普及、抗虫棉大面积的推广,棉田病虫危害发生了新的变化:棉盲椿、蚜虫、棉红蜘蛛、甜菜夜蛾、棉蓟马、烟粉虱、黄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黑斑病、褐斑病、红叶茎枯病等危害呈上升趋势,加重了棉田危害,棉田早衰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病虫危害和早衰成为目前阻碍曲周县棉花生产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威县地处冀中南,属于黑龙港流域,棉花地膜栽培模式常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其中2.67万hm2种植在地力瘠薄的低产田上,且连作时间20年以上,普遍存在生育后期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植棉收益。为了减少早衰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近几年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地膜  相似文献   

6.
威县地处冀南平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年种植地膜棉60多万亩,近年地膜棉花早衰早死现象严重,每年不同程度的早衰早死面积10万亩左右,平均亩减产籽棉50公斤左右,损失严重。根据我县的生态条件和地膜棉花的生育特点,既防止早衰早死,又保证及早成熟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地处山东省北部,是山东主要的产棉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鲁棉研21、鲁棉研22、99B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花产量和植棉效益大幅提高。但是,在生产中也存在着棉花早衰等问题,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分析了本地区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棉花早衰是影响威县棉花丰产的主要因子之一,早衰类型多样,诱因复杂。本文详细分析了播早型早衰、药害型早衰、地力型早衰、过密型早衰等不同早衰类型的诱因,提出了解决棉花早衰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9.
威县是河北省第-植棉大县,自1983年以来,植棉面积始终位居全省第-位,2008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1000 hm3,占到耕地面积的80%.同时,威县又地处冀南棉区黑龙港流域,全年≥10℃的积温4000~4600℃,连续天数195~220天,是传统的春棉单作区,这种一年一作植棉方式限制了土地产出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棉田的植棉效益,拓宽棉农的增收渠道,威县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积极探索棉田套种各种高效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其中杂交棉行间套种洋葱,实行棉花-洋葱地膜覆盖种植模式是增收效果最好的棉田套种模式之一,该模式在杂交棉等行大垄全密度高产栽培的前提下,在棉花行间地膜覆盖洋葱,亩收洋葱2500~3500 kg,亩增效益1200~1800元.其主要的技术思想和配套管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1993年豫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刘学堂,宋小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危害我国棉花的主要病害。由于缺乏抗病棉花品种及有效的化学及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成为棉花生产中的顽症。豫北棉区是我国植棉历史悠久、棉花黄...  相似文献   

11.
棉蓟马是一种有害生物,严重威胁棉苗的生长。近年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蓟马危害范围也在扩大,严重威胁着棉花幼苗的生长和棉花的品质。尉犁县棉花蓟马危害分布于塔里木乡、兴平镇、团结镇等地,本文总结当地棉蓟马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为植棉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所谓早衰就是指在棉花开花结铃最好时期,因生育不良、营养失调、病情危害,棉叶过早脱落,导致铃轻、子秕、纤维成熟差而大幅度减产的一种现象。根据调查,近几年各地棉花早衰面积越来越大,对产量和品质的损害也越来越大,减产幅度达到20% ̄30%,重衰地达到40%,严重田块绝收。棉花早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棉花早衰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给棉农造成了一定损失,挫伤了植棉积极性。本文根据多年经验,分析总结了旱地棉早衰的几种主要原因,并提出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宽早优”植棉技术主要通过引进棉花“宽早优”种植模式,配套以中棉113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宽早优”植棉模式优势,同时挖掘中棉113品种优质、早熟、稳产的潜力,发挥二者耦合互促效应。本文从播前准备、苗期管理、水肥管理、化学调控、催熟防早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中棉113“宽早优”植棉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25日下午威县棉区遭受了特大雹灾危害。全县地膜棉受灾面积9万多亩,其中部分棉田砸成光杆。为了确切掌握棉花灾后生长发育状况,威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在梨元屯镇小王曲村,针对光杆棉棵进行定点观察及管理,获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和雹灾后的地膜棉管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14日,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威县举办了"棉花高产创建暨棉花病虫害防治及栽培技术"培训会。来自威县枣园乡、固献乡等乡镇的100余名植棉大户参加了培训。植保所鹿秀云副研究员重点讲解了"棉花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7.
连山区是辽西地区的老棉区,历史上最多的植棉面积曾达到10万多亩,产量水平一直跃居省先进植棉行列。但进入八十年代末期棉花生产出现低潮,主要表现棉花面积太少植棉水平下降、产量水平不高,尤其是近几年棉花生产已面临绝迹的边缘。96年钢屯镇农业站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引进辽棉15号(辽9001)新品种并推广应用配套  相似文献   

18.
接要:尉犁县是植棉大县,棉花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截止目前,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万公顷。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棉叶螨成了尉犁县棉花生产上主要防治的虫害之一,危害也日趋加重,给棉花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地防治棉叶螨,已成为当前尉犁县棉花生产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棉叶螨的危害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棉花早衰已经成为影响棉花产量的一个主要障碍因素,特别是2004年全国性的棉花早衰严重降低了棉花的产量,2005年河北省的邯郸成安、邢台威县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早衰现象,形成了"有桃没有产量"的尴尬局面.由于引起棉花早衰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在防治棉花早衰的技术措施中不能单从某一个方面入手,必须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取得成效,下面就冀中南地区棉花早衰的情况,提出几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膜棉花早衰及其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早衰类型和特征由于水肥供应不足或病虫危害原因,致使棉株出现营养不足、未老先衰现象。棉花早衰表现大体可归纳为3种类型。1.1营养不足型这种早衰棉株,主要特征是叶片呈现缺肥症状,叶色由下而上迅速转淡,枯黄脱落。1.2环境胁迫型棉株花铃期,在高温干旱环境条件下,蒸腾旺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