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植被在淑县96.8特大洪灾中抗洪减灾作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对比调查,阐述了森林植被在太行山区96.8洪灾中,抗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作用。分析了滑坡、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危害严重的泥石流发生区,森植被覆盖率均在35%以下,且分布不均。提出了防护林建设,加大飞播造林力和封能林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特大地震及以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崇州市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尽早修复区内受损生态系统和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四川省确定了崇州市“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任务.对崇州市“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监理进行探讨,希望对业内工作人士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林区应注意泥石流和滑坡的危害宫延学,蔡培印林区山势陡峻,植被被破坏后加速了自然力对山体坡面侵蚀,坡面松散物质下滑力大于自然坡度下堆积物的稳定力,在暴雨的直接作用下,便形成了由石块、沙砾、土和水构成的泥石流和滑坡,就有可能堵埋山下的房屋、设施、线路、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叶以前,高黎贡山森林植被茂密,生态良好.如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不时发生,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1)恢复植被;(2)开发替代能源以降低薪材消耗;(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发展社区经济;(4)发展生态旅游;(5)借助保护区的优势,争取国内外支持援助.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生物治理机理探讨——用测树木根系固结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人研究植物根系多从事于根系的形态、分布、类型和功能,尚未见到国内文献记载研究树木根系固结力。泥石流研究中研究森林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和研究森林在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亦多是从森林水文学角度去研究,也就是研究林木土地上部分的作用,而多数忽略了地下部分(根系)与土体之间的力的关系——即固结力,这种“力”,有利于土体稳定,防止坡地重力侵蚀,从而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补给,因此森林植被也起到防治泥石流的作用。本文介绍笔者自1980年以来从事森林植被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和生物防治泥石流研究,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峰 《国土绿化》2011,(6):46-46
去年夏天我国洪涝频发,有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也发生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人亡屋毁的严重损失.不是说栽树就能防止水土流失吗?怎么栽了树土壤还是经不住雨水的冲刷呢?专家解释说,这首先取决于雨量的大小,同时也和树种和植被有关.  相似文献   

7.
水土资源、森林植被资源是立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河流水域地区加强林木资源管理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辽东大部分流域地区养蚕面积过大,在经济利益趋动下,掠夺性经营时间过长,造成森林植被不能恢复、植物种类丧失,蚕场沙化、水土流失随处可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洪、旱、风沙、水库泥沙淤积、崩岗、滑坡和泥石流日趋严重,对流域山区民生已造成了严重损害。水土流失已成为流域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环境强烈要求加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影响深远。以地震极重灾区平武县洪溪河流域2008—201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森林资源分布,对震后10年间灾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在2008年高达1.81亿;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除2018年极端降雨导致损失较前1年显著增大外,由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若不加以人工干预,预计研究区每年由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将保持在5 000万~6 000万元之间;研究区震后1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损失达12.44亿元,年平均损失约为1.13亿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损失和固碳释氧价值损失占75.9%。汶川极重灾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仍需长期和系统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以前,高黎贡山森林植被茂密,生态良好.如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不时发生,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1)恢复植被;(2)开发替代能源以降低薪材消耗;(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发展社区经济;(4)发展生态旅游;(5)借助保护区的优势,争取国内外支持援助.  相似文献   

10.
分析认为,良好的森林植被在一定限度内可以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削弱泥石流灾害,超过其承受限度则又会对泥石流推波助澜;森与林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植树造林,二是育林成森.并认为森林与泥石流互为因果,此消彼长,互相纠缠着共同响应地质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森林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我国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山区,森林植被能够有效降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概率。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粉尘逐渐增多,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森林资源中的珍贵物种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是其他自然资源无法代替的,而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对森林火灾及时预警和监测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首要任务,也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调查和研究资料,论述了长江流域历史上自然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自然植被的破坏历史,就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发展史。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50年代与80年代森林覆盖率比较和森林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目前森林覆盖率平均只有19.5%;同时库区自然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植被退化,并指出了植被退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表明这一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面上来源是沿江的农田,库区长江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崩塌和滑坡也是侵蚀产沙重要的点来源。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侵蚀程度、面积和比例的统计分析,反映出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状况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而相应发展和加剧的,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层滑坡是祁连山云杉林中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滑坡严重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作用的发挥,给现有林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为其他破坏性大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等)提供物质基础。1977—1979年我们在寺大隆林区的林内浅层滑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我省有些地区,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森林、草场等天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许多水库、坝塘淤泥填满,降低了蓄水效益,影响当地生产的正常发展;有的地方一遇暴雨就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有的河床淤浅,过水断面减少,引起河水泛滥成灾;有的草木不生,土中含水量减少,造成不少人、畜饮水困难。这些部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望各地要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石泉县地处陕西南部,位于长江中上游汉水流域,生态位置十分重要.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6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43万亩,199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只有44.4%.境内峁尖坡陡,植被稀疏,林草退化,洪涝、冰雹、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现象随处可见.加之过去农民以粮为纲、广种薄收、过度放牧的耕作习俗,加剧了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1999年以来,全县抢抓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森林植被有了明显的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截止200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6%,社会经济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国家惠民工程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谈蒋家沟泥石流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家沟泥石流分布广泛,活动频繁,破坏力强,对村寨、耕地、公路、农田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治理蒋家沟泥石流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愿望。1.基本情况(1)蒋家沟森林植被显著下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状况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蒋家沟泥石流发源地涉及八个村委会,面积达143820亩,过去由于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据1986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在这个范围内有林地面积只有6075亩,森林覆盖率仅有4.2%,加上灌木林地覆盖面积也不过5.3%,山体裸露94.7%,其中陡坡开荒占27.7%;其余大部分属于烂山、冲沟,同时地形…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山地灾害治理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实施山地灾害的治理已有100余年历史,形成了世界上先进的治山技术。通过对日本7处治山工程现场考察学习,重点调查了山体滑坡治理、滑坡泥石流堆积体治理、潜在崩塌及滑坡治理、溪流整治、火山岩浆等堆积物植被恢复等5类典型治山工程的主要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日本治山工程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了对日本治山工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山体滑坡区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资兴市于2006年7月15日受热带风暴的影响,普降暴雨,造成大范围的塌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对此进行了灾害形成机理分析,提出了工程治理技术,自然恢复和生态恢复植被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是种由强降雨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爆发时能对村庄、家园、生活交通设施和人的生命造成毁灭性的袭击,往往防不胜防。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也是泥石流的易发段,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预防和减轻危害。一、泥石流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山丘失去了森林等植被的保护,在连续降雨、林地浸水发涨、岩石母质风化程度高以及在坡度、坡向的综合影响下突然爆发的山体垮塌。其来势凶猛,山区群众称之为"起蛟了",迷信说法是龙要升天。泥石流的发生具有地域性、季  相似文献   

20.
楚雄市三街镇总面积20503hm2,而水土流失面积为1342hm2,占65.5%,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降雨筹自然因素,也有森林植被遭破坏、陡坡开垦、过度放牧、采煤挖路筹人为因素。由于水土流失造成降低土壤肥力、淤积河道、泥沙覆盖农田,以及山体塌方、滑坡筹灾害。提出了今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