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归趋及其残留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非  王征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394-397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淋溶、吸附和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的淋溶与与吸附土壤特性有关。在土壤pH值为6.1~7.9、有机质含量相差小于1.0的条件下,粘粒含量对单嘧磺隆淋溶的最大浓度深度贡献率为98.70%,对单嘧磺隆的吸附系数贡献率为99.81%;单嘧磺隆在黑土中的残留量随着残留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在黑土中的半衰期为12.1d。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发挥壳聚糖与锰本身独特的生物活性,将壳聚糖与锰盐反应,制备了壳聚糖锰配合 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锰的含量,研究了壳聚糖对锰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壳聚糖(CTS)对锰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和Freundlich 等温吸附模型,pH=3.5 时吸附20 h 的饱和 吸附量为Qmax=3.099 g/g,吸附平衡常数K=120.4 L/g,吸附焓变ΔH=16.81 kJ/mol。在35℃时,壳聚糖对 锰的吸附符合吸附动力学一级反应方程,且求得吸附表观活化能Ea=29.08 kJ/mol,初始锰质量浓度为1 g/L 时,Langmuir 一级速率常数k 为0.396 h-1。试验为壳聚糖锰配合物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工作,提供了一 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
镉在东北地区4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273-276
吸附是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首先发生的最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采用间歇法研究了不同重金属镉浓度时,镉在东北地区4种农业土壤黑土、盐碱土、暗棕壤和草甸白浆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常用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Cd在东北地区4种土壤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开始的快速反应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慢速反应阶段,低浓度下Cd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更短;黑土和盐碱土吸附速率、吸附量都要高于草甸白浆土和暗棕壤,这在初始Cd 1.6 mg L-1时表现的更加明显,这与黑土高有机质含量、盐碱土的粘粒较多、pH高有直接关系。通过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获取了适宜描述Cd在东北地区土壤上吸附动力学特征的最优化模型,综合来看,指数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比较适宜于描4种土壤对Cd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白蚁防治剂毒死蜱和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毒死蜱和氰戊菊酯在取样于宁波地区的3种典型土壤(淡涂泥土、黄斑青紫泥土和山地黄泥砂土)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淡涂泥土、黄斑青紫泥土和山地黄泥砂土对毒死蜱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21.4088、477.7604、3537.0809;对氰戊菊酯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5.7476、100.8772、102.3091,表明无论是山地黄泥砂土、黄斑青紫泥土,还是淡涂泥土,对毒死蜱的吸附性均远高于氰戊菊酯。通过吸附常数Kd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以及阳离子代换量等理化性质进行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毒死蜱和氰戊菊酯的土壤吸附率(Y)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也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花生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以花生壳为原料,低氧热解(300℃)制备生物炭,采用批量平衡吸附法,研究花生壳生物炭对铵态氮(NH4+-N)的吸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吸附NH4+-N的量随溶液NH4+-N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初始浓度接近100 mg/L 时,吸附趋于饱和,最大吸附量达5.79 mg/g。Langmuir 能较好地拟合花生壳生物炭对NH4+-N等温吸附数据,表明吸附是以单层吸附为主导。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约30 min 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动态;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其对NH4+-N的吸附量下降,而吸附率逐渐增加,100 mg/L吸附体系中,生物炭适宜添加量为0.6 g/50 mL,最大吸附率达40%。生物炭吸附NH4+-N的量随溶液pH升高而增加,当体系pH 9.0 时,吸附量高达8.8 mg/g。可见,溶液NH4+-N初始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及pH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棉花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快速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丁草胺在棉花非根围土、根围土以及接种后棉花根围土中的降解特性。 1、1 0和 50 mg·kg- 1的丁草胺在棉花非根围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3 85、0 .0 3 48、0 .0 2 99,棉花根围土为0 .0 867、0 .0 81 8、0 .0 63 9,接种后棉花根围土为0 .1 0 4、0 .1 75、0 .0 81 6,非根围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 1 8.0、1 9.1、2 3 .2 d;根围土中为 8.0、8.5、1 0 .8d;接种后根围中仅为 6.7、4.0、8.5d。结果表明 ,棉花根围土中丁草胺的降解明显快于非根围土 ,接种后的根围土中可快速降解丁草胺 ,是一种有效的快速降解途经  相似文献   

7.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沙质土壤保肥能力,降低磷素流失风险,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将生物预处理后的作物秸秆与膨润土、聚丙烯酰胺(PAM)结合,配制成秸秆改良材料,探究了改良材料种类、添加量及配比等因素对沙质土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反映沙质土壤对磷的吸附。施加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沙质土壤对磷的吸附率,降低解吸率;显著增加吸附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减小磷的最大吸附量(Xm)。油菜秆改良材料的改良效果比小麦秆更好。改良材料施用量越大或PAM水平越高,改良效果越明显。培养90天后,添加油菜改良材料(添加量为10 g/kg,配方中PAM水平为3%)对沙质土壤的改良效果最明显。本研究为秸秆应用于改良沙质土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籽油为原料,利用三元相图以微乳区面积及乳化效率为指标,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比例(Km值)等因素对番茄籽油微乳形成能力的影响,最终确定表面活性剂选择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无水乙醇;Km值为1∶1时,番茄籽油微乳稳定系数为0.583,番茄籽油微乳体系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吸附性、移动性、挥发性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吸附常数(Kd)为:壤土213.51,粘土182.82和砂土157.01;毒死蜱属于在壤土、砂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的农药品种;毒死蜱在壤土和粘土属难挥发,在砂土属中挥发;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d、12.6 d和9.8 d,属于易土壤降解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0.
钢渣对辽宁地区水稻土壤镉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素肥料降低重金属毒性和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积累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因此,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将为合理应用硅素肥料修复、利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对辽宁不同地区水稻土施加钢渣,来研究钢渣对土壤吸附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钢渣能够增加大石桥、辽中、抚顺地区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而对盘锦、康平、苏家屯地区吸附能力影响不大;土壤对镉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加入钢渣前后,最大吸附量和吸附常数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