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把在不同水平NH4Cl、NaNO3处理下分解6个月后的杉木桩化感物质应用于杉木种子发芽试验,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桩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胚根长产生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轴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而杉木桩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绝对发芽率、胚根长和干物质量表现出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势、胚轴长和鲜物质量表现出抑制作用。5个处理相比,加NH4Cl分解的杉木桩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化感促进效应大于加NaNO3分解的,其中加100gNH4Cl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促进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腐解6个月后杉木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应用种子发芽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桩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桩中的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胚根长和胚轴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均逐渐增强。桩中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和干物质量的抑制活性高于极性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根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马尾松根的生化物质进行萃取和初步分离,并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非夹带剂萃取的马尾松根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鲜物质重等起抑制作用,而对绝对发芽率、胚轴长、胚根长及干物质重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夹带剂萃取的马尾松根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起抑制作用,而对绝对发芽率、胚轴长、胚根长、鲜物质重及干物质重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硝酸钠水平处理下,杉木种子发芽实验检测了杉木桩分解3个月后其提取物对杉木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桩和分解土的弱极性提取物对杉木种子胚轴长有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鲜重和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桩极性提取物对绝对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和鲜重有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势和干重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分解土极性提取物对胚轴长和鲜重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对其他指标则体现为抑制作用。3个不同NaNO3水平处理的提取物对杉木种子的化感促进效应相比,桩弱极性提取物体现为处理2(100 g NaNO3)>处理3(50 g NaNO3)>处理1(不加N素);而极性提取物体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分解土的弱极性和极性提取物的化感促进效应表现一致,均体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  相似文献   

5.
采用丙酮、乙酸乙酯、蒸馏水(2:2:1)混合提取腐解3个月后的杉木根化感物质,并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根腐解3个月后.添加氨态N、硝态N素及不加N素处理的杉木根化感物质对种子发芽具有不同的效应。就弱杉性化感物质200 mg·kg~(-1)处理而言,NH_4Cl 100 g、NH_4Cl 50 g、NaNO_3 50 g处理的对杉木种子绝对发芽势抑制作用强于不加N素处理;NH_4Cl 50 g、NaNO_3100 g处理的对胚根长和胚轴长抑制作用强于不加N素处理。就极性化感物质200 mg·kg~(-1)处理而言,NH_4Cl 100 g和NaNO_3100 g处理的对绝对发芽率抑制作用强于不加N素处理,NH_1Cl 100 g、NaNO_3 100 g和NaNO_3 50 g处理的对绝对发芽势抑制作用强于不加N素处理,添加氨态N和硝态N素处理的根极性化感物质对胚根长抑制作用强于不加N素处理。  相似文献   

6.
2种杉木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叶中提取的化感物质——邻羟基苯甲酸、四羰基己醇对杉木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蒸馏水和酒精对照处理,发芽高峰分别出现在第7天和第9天,而质量分数为100、200、400、800 mg.kg-1邻羟基苯甲酸的处理,发芽高峰分别出现在第8天、第6天、第7天和第8天;高质量分数处理对杉木种子的发芽指标都表现为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四羰基己醇的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质量分数为100 mg.kg-1四羰基己醇的处理,15 d后发芽总数是蒸馏水对照处理的114.34%,是酒精对照处理的114.81%;高质量分数处理表现为轻微的抑制作用.高质量分数处理对胚轴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绝对发芽率和胚根长的影响则表现为低质量分数处理促进生长,高质量分数处理抑制生长;对绝对发芽势、鲜重、干重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马尾松种子发芽试验检测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就生化物质间的发芽效应差异而言,毛竹叶和鞭弱极性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强于极性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8.
就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对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进行了探讨.采用混合溶剂浸渍法分别提取鲜毛竹叶、腐解9个月后的毛竹枯枝落叶和腐解土中的化感物质,用丙酮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分离,得弱极性化感物质和极性化感物质.分别设50、100和200 mg/L 3个化感物质处理组,分别测定其对阳春砂仁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盛期和发芽结束时间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鲜毛竹叶化感物质对阳春砂仁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而腐解9个月后的毛竹枯枝落叶和腐解土中的化感物质则对阳春砂仁种子的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部分还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几个植物种叶片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丝栗栲及木荷叶片的生化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并用杉木种子进行了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经木荷和丝栗栲处理的,就绝对发芽率和胚根长而言,其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促进作用大于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就鲜质量和干质量而言.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促进作用大于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经杉木处理的.就绝对发芽率、胚根长及鲜质量而言.杉木叶片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抑制作用大于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活性.而对于于质量而言.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抑制作用大于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  相似文献   

10.
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15个优良家系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发芽胁迫试验,分析不同铝浓度处理对15个杉木优良家系种子发芽的影响。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不同耐铝型杉木优良家系,为耐铝机理的研究提供试验材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铝胁迫对参试的杉木15个家系种子绝对发芽势、绝对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随着铝浓度的升高,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以毒害效应指数值为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3号和8号家系为耐铝型家系;9号和12号家系为中等程度耐铝型家系;4号及10号家系为铝敏感型家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硒盐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两种价态硒Se+6和Se+4的不同浓度50、100、150、200、300mg/L处理甘蓝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Se+6高于100mg/L和Se+4高于50mg/L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产生抑制效应;浓度高于100mg/L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对幼苗株高和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产生显著抑制效应(P<0.05).50mg/L硒酸钠处理甘蓝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随着硒酸盐浓度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一直维持相对较高的活性水平.过氧化氢酶活性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不同浓度处理表现为起伏波动的响应特性,300mg/L硒酸盐和150mg/L亚硒酸盐处理的甘蓝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重金属镉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该研究测量了2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在4个镉胁迫处理浓度(0、1、5和10 mg/L)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长、主根长、苗鲜重、苗干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对镉胁迫的反应不同.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成苗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5 mg/L时最高.镉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根长>苗长>苗鲜重>苗含水量.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间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苗鲜重和相对苗含水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成苗率,除5 mg/L浓度下的相对成苗率达极显著水平外,品系间差异都不明显,说明幼苗生长比种子萌发对重金属胁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探索曲酸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以蒸馏水、芸苔素内脂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曲酸溶液浸种后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鲜重、干重、茎长、根长、叶长、叶宽、根冠比、叶绿素等指标,探究不同曲酸浓度对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浓度50~200 mg/L的曲酸溶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曲酸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呈现减弱的趋势,其中以50 mg/L浓度的曲酸溶液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绿豆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试验结果为曲酸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黑麦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0-200mmol/L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不断增加,黑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下降趋势,且处理浓度为50mmol/L和100mmol/L时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对于幼苗来说,在0-200 mmol/L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的株高、鲜重、根长、干重均呈下降趋势,对黑麦幼苗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