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飞轮壳固定螺栓松动.在发动机重力作用下,飞轮壳与机体连接处产生间隙并产生下沉,造成飞轮中心孔和离合器轴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发动机运转时,离合器从动盘钢片频繁扭曲,使前从动盘加速损坏。另外,机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使飞轮壳与机体连接处的两平面产生撞击,加剧磨损,飞轮壳下端的两个固定螺栓孔易被拉裂。飞轮壳固定螺栓松动后,应及时检修;飞轮壳与机体结合面磨损后,应铣平后再装配。  相似文献   

2.
(一)飞轮壳固定螺栓松动。在发动机自重力作用下,飞轮壳与机体连接处产生间隙并产生下沉,造成飞轮中心孔和离合器轴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发动机运转时,使离合器从动盘钢片频繁扭曲,使前从动盘加速损坏。另外,机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使飞轮壳与机体连接处的两平面产生撞击,加剧磨损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内5100QB柴油机装车后在高速行驶工况易出现离合器壳断裂现象,通过各试验工况下的多测点测试及幅值谱的振动分析,分析5100QB柴油机自身的振动力源及导致离合器壳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台铁牛—60型拖拉机,在工作时出现离合器不分离的故障。检查发现,离合器从动盘与飞轮壳体均已损坏。更换从动盘和飞轮壳后,离合器正常工作不到一个月,又逐渐出现分离不彻底的情况。故障原因还是飞轮壳与从动盘损坏。仔细查找飞轮壳损坏  相似文献   

5.
汽车上的飞轮壳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并承担变速器的部分重量,同时保护离合器和飞轮,它是铸铁件。使用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裂损现象,其裂损部位:一是固定起动机的螺孔处;二是在飞轮壳上壁分型面处;三是飞轮壳与机体连接螺孔处。飞轮壳裂损后,将破坏曲轴与变速器第一轴的同轴度,造成离合器、电起动机工作失常。飞轮壳裂损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动力总成合适的悬置位置,建立了某型柴油机机体、变速箱和动力总成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别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得出中间悬置点设置在飞轮壳上优于设置在离合器壳上.通过改变悬置位置,发动机振动烈度由3.92 mm/s减小为3.20 mm/s,动力总成振动烈度由4.13 mm/s减小为3.43 mm/s.实验结果说明,合理选择动力总成的悬置位置有利于降低发动机对车体的振动能量输入,进而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3100QB型柴油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3100QB柴油机的离合器壳在高速行驶工况易出现径向开裂现象,通过各试验工况下的多测点测试及幅值谱的振动分析,找出了3100QB柴油机自身的振动力源及导致离合器壳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现有条件下减振的有效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4种典型工况下的静力分析,得到驱动桥壳的最大应力和应变值及其分布情况。然后对驱动桥壳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了建立的驱动桥壳有限元模型与实际情况符合,精度满足基本要求。最后为得到驱动桥壳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驱动桥壳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一砂场业主,用一台S1100高峰牌柴油机同时碎砂又发电,机子作功时,振动大,飞轮自行松退,30天内破裂了3个飞轮,先后由5名修理工修理,都无法排除这一故障。后经农机技术人员检查发现,砂场业主给别人加工的连体砂机皮带轮与发电机皮带轮同心度偏差2.5mm,造成机子作功时振动大,损坏飞轮,换了皮带轮后,机子恢复了正常作功。这台柴油机为何连损3个飞轮@吴合  相似文献   

10.
1.在拆离合器轴与飞轮壳组合件时,必须使离合器轴与曲轴同心,以免轴的弯曲力矩使轴的前端轴颈及装于飞轮内的轴承损坏。为此,可先用起吊设备和绳子将飞轮壳吊起,拧下飞轮壳紧固螺栓,然后在晃动飞轮壳的同时将其向后移动,慢慢拆下。 2.为保证离合器修复后平衡运转,在从飞轮上拆下离合器盖和压盘组合件时,应先检查离合器盖、中间压盘与飞轮之间的装配记号,无记号时应作出记号。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飞轮壳体零件属于典型的薄壁零件,加工的工艺性较差。在本机床的研制过程中,通过对刚性镗头、伸缩连动夹紧等机构的构思设计及采用了双面卧式精镗的加工方法,使飞轮壳体孔的加工精度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其后又进行改进完善,最终实现了一机多用,进行多品种加工。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滚珠丝杠型惯容器的惯容系数与飞轮质量之比(惯-质比),提出了行星飞轮式滚珠丝杠惯容器设计方案。建立了惯容器力学模型,研究了惯容器各结构参数对飞轮惯-质比的影响规律,通过增加行星轮数量或厚度、减小销轴半径等提高行星轮自转惯量占飞轮总惯量比重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惯-质比;根据行星轮数量、厚度和销轴半径,计算得到最优的行星轮与外齿圈齿数比,令惯-质比达到最大。对比了行星飞轮和传统单飞轮惯容器的力学特性,表明在同等飞轮径向尺寸下,行星飞轮可获得更大惯-质比。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谢克艳  董伟 《拖拉机》2013,(6):59-61
介绍了后置齿轮系曲描后端飞轮的两种安装设计方案,并针对通过飞轮法兰与曲轴过盈配合,依靠摩擦传动传递飞轮端扭矩的设计方案,对飞轮法兰与曲轴之间过盈配合表面产生的摩擦扭矩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按屈瑞斯卡应力屈服条件对过盈配合表面进行了塑性变形判断,既保证在所传递扭矩的作用下不发生相对滑动,又保证在合理的装配工艺奈件下,配合表面不产生塑性变形,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该计算过程可以推广应用于类似的圆柱面过盈连接传递扭矩的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14.
基于AMESim的液粘调速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不增加系统装机功率的前提下提升驱动扭矩,设计了一种"电机+飞轮+液粘调速离合器"驱动系统。创建了驱动系统各能量传递环节的数学模型、油膜承载力模型和驱动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揭示了飞轮转动惯量、油膜厚度控制曲线等因素对液粘调速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扭矩、转速及冲击度变化曲线,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台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液粘调速离合器的油膜厚度,实现了持续时间长达50 s的两倍额定扭矩的输出,可满足大中型机械设备对于启动扭矩大、冲击度小的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测载荷的蔬菜田间动力机械车架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田间动力机械作为一种新型机器,可以实现不同的收获前机械化作业,车架在田间作业时受到各种载荷作用,会伴随有动载荷影响,有必要对车架进行强度研究与优化设计。研究了其车架基于田间实测应变数据的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该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静应力分析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并确定车架的疲劳损伤热点;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粘贴应变片,组建动态应变测试系统,采集蔬菜田间动力机械典型作业工况下的载荷时间历程;对实测的应变时间历程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车架在相应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利用nCode软件编制载荷谱,进行车架的疲劳分析与寿命预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拓扑优化,构建了综合多种工况、以车架应变能和动态低阶固有频率为响应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进行轻量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车架的交叉焊缝处的疲劳寿命为7.5×104h,为15个测点中最短疲劳寿命,满足使用寿命要求,车架整体结构强度设计过剩。优化后的车架质量减小443.55kg,减轻了53.47%。  相似文献   

16.
推土机传动轴系扭转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号推土机经常发生传动轴系失效问题,本文从扭转共振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传动系统的三维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传动轴系上扭转减振器的弹簧刚度以及内燃机飞轮转动惯量对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为有效地避免轴系因扭转共振产生破坏失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飞轮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韩  王勇  杨志轶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4):140-143,158
在飞轮应力分析的基础上 ,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飞轮结构设计方法 ,阐述了该方法用于飞轮结构设计的过程。与现有的单纯从材料强度出发 ,以储能密度、储能量或飞轮转速为目标函数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相比 ,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具有面向实际的特点 ,是一种较简单可行的复合材料飞轮工业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功率密度的大功率拖拉机变速箱壳体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功率密度的概念,提出功率密度与时频分析相融合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了应力幅值和载荷频率2个因素对大功率拖拉机关键零部件疲劳寿命的影响。以某型号88 k W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在实际调研、用户反馈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变速箱壳体疲劳损伤危险点位置,搭建动态应力测试系统,采集拖拉机不同作业工况下的应力-时间历程。基于实测载荷,利用功率密度与时频分析相融合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对拖拉机变速箱壳体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得到危险点的疲劳寿命为24 001 h,与基于Miner损伤理论和名义应力法分析得到的疲劳寿命(35 676 h)相比较,更接近实际工作寿命。本研究可为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载荷特性的玉米收获机车架有限元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收获机作为一种大型复杂的农业机械,其各工作部件与车架的连接和支承方式复杂。针对国内某款玉米收获机,基于各总成部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和载荷布置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其车架的有限元载荷施加方法。然后在车架表面选择8个测点粘贴应变片,通过整机装配实现车架的加载,在静态空载和静态满载两种工况下测试车架各测点的应力,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各测点有限元分析值和试验值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测点1试验值与有限元分析值相对误差较大,其他测点相对误差都在20%以内,从而验证了玉米收获机车架有限元模型加载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