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 MS/MS),分析鉴定了河南烤烟叶片中9种主要的糖苷类香味前体物质。通过对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进行分析,推测9种糖苷类香味前体物质分别为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及其同分异构体、新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隐绿原酸、芸香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并分析了其相对含量。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烟叶香气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山花楸化学成分的液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识别天山花楸总黄酮类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0.3%甲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 nm,梯度洗脱。利用紫检测器和电喷雾质谱负离子模式在线检测化学成分,扫描范围250~700 amu。通过此方法分析糖苷及其苷元。[结果]通过标准品对比及解析质谱,识别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己糖苷、槲皮素3-O-己糖苷丙二酸复合物、山奈素3-O-己糖苷、山奈素3-O-己糖苷丙二酸复合物。[结论]HPLC/ESI-MS2技术可准确迅速识别天山花楸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杜仲叶绿原酸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杜仲叶中绿原酸、总黄酮的大孔树脂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纯化产物进行检测,从9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NKA-Ⅱ为最优树脂,最佳的吸附解吸条件为上柱液pH值为4,流速1.0mL/min,用30%乙醇洗脱杜仲叶中绿原酸,50%~70%乙醇洗脱杜仲叶中黄酮类物质.杜仲叶粗提物依次经过NKA-Ⅱ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和Sephadex LH-20树脂的分离纯化,最终得到4种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可能为绿原酸、金丝桃苷或陆地锦苷、槲皮素-乙酰糖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苹果果实酚类物质组成与褐变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响富、烟富8、烟富10和普通苹果为试材,测定果实褐变度及总酚含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苹果中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根皮苷、根皮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苷10种酚类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富10的总酚含量以及褐变度较高,且仅在烟富10中检测到槲皮素3-半乳糖苷;不同品种中绿原酸含量均最高,根皮苷、表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3个优系富士品种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绿原酸、槲皮素3-半乳糖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总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甲醇萃取,AB-8树脂吸附,不同性质溶剂洗脱,酸性条件水解,并通过SDE方法实现糖苷类成分的分离分析。通过GC标准曲线定量和GC/MS定性检测,对延边4个烟叶产区试验烟叶进行了糖苷类香味成分分析。测定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酚类等20种较为常见的烟草糖苷类香味物质含量。对选定样品的重复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测定的20种香味成分的变异系数最大值为4.32%,表明试验的重现性较好,可以满足试验要求。延边4个烟叶试验基地同一品种烟叶糖苷类香味成分总量对比分析表明,TS1-C3F为汪清产区最高,和龙产区最低;TS2-C3F为汪清最高,龙井最低;TS3-C3F为和龙最高,龙井最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方法对樟子松树皮中多酚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通过UV-VIS分析松多酚在240~280、300~400 nm这2个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峰,推断松多酚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通过IR分析可以得到松多酚的酚羟基Ar—OH在3 400 cm-1νO—H对称伸缩振动产生强而宽的特征吸收峰以及在1 390~1 315 cm-1的羟基δO—H 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松多酚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属于酚类物质。经HPLC和LC-MS分析可以推断樟子松多酚中主要有7种组成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芦丁、绿原酸、没食子酸、芥子酸-- 葡糖苷、芍药-3-葡萄糖(半乳糖)糖苷或者矢车菊-3-(6-O-乙酰基)-- 葡糖(半乳糖)糖苷、芥子酸芍药色素-3-槐糖苷。   相似文献   

7.
不同香型烤烟香气前体物及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烤烟香气前体物及香味成分的36种化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清香型烤烟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新绿原酸、芸香苷、山萘酚糖苷、多酚总量,二氢猕猴桃内酯、糠醛、糠醇、5-甲基糠醛、β-紫罗兰酮和芳樟醇的含量显著较高;浓香型烤烟绿原酸、α-西柏三烯二醇(DVT)、β-DVT、香叶基丙酮、苯乙醛、苯甲醛和巨豆三烯酮的含量显著较高;中间香型大部分居中。除3种香型烤烟多酚含量和中间香型烤烟类西柏烷的含量是上部高于中部外,其余均是中部高于上部。8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16%。烤烟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类西柏烷、类胡萝卜素、糠醛类和多酚,尤其是中性致香成分对烤烟的香型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脆肉型梨品种‘早酥’和软肉型梨品种‘南果梨’16个部位多酚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分析,揭示梨品种不同器官或组织内多酚物质组成及含量,以期找到提取多酚物质的最佳部位,为梨多酚物质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早酥’梨和‘南果梨’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16个部位多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熊果苷、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原花青素B1、DL-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原花青素B2、丁香酸、表儿茶素、原花青素C1、洋藓素、P-香豆酸、槲皮素-阿拉伯-葡糖苷、反式阿魏酸、芦丁、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糖苷、木犀草-7-O-葡糖苷、异绿原酸B、莰菲醇-3-O-芸香糖苷、槲皮素-阿拉伯糖苷、异绿原酸A、水仙苷、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异鼠李素-3-O-葡糖苷、根皮苷、白藜芦醇、肉桂酸、二水槲皮素、根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黄酮醇35种多酚化合物标准品,对‘早酥’梨和‘南果梨’16个部位进行多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早酥’梨共检测到23种多酚物质,包括简单酚类2种,苯甲烯类1种,咖啡酰奎宁酸类5种,黄烷醇类5种,黄酮醇类9种和二氢查耳酮类1种;‘南果梨’共检测到21种多酚物质,包括简单酚类2种,酚酸类1种,苯甲烯类1种,咖啡酰奎宁酸类4种,黄烷醇类4种和黄酮醇类9种。‘早酥’梨16个部位以幼嫩叶片多酚含量最高,为93.82 mg·g~(-1),果肉多酚含量最低,为0.63 mg·g~(-1);熊果苷和绿原酸为各部位所共有,除果肉外,其他部位含量最高的多酚均是熊果苷,为0.08—64.86 mg·g~(-1);所检测到的6大类多酚中,每类含量最高的依次为熊果苷、丁香酸、绿原酸、表儿茶素、木犀草-7-O-葡糖苷和根皮苷,分别为403.5、0.04、79.83、16.16、9.07和0.13 mg·g~(-1);成熟叶柄所测酚种类最多为14种,木质部所测酚种类最少为3种。‘南果梨’16个部位以幼嫩叶片多酚含量最高,为104.04 mg·g~(-1),种子含量最低,为2.66 mg·g~(-1);熊果苷和绿原酸为各部位共有,除果肉和果心外,其他部位含量最高的多酚均为熊果苷,为0.87—51.75 mg·g~(-1);所检测到的6大类多酚中,每类含量最高的依次为熊果苷、原儿茶酸、表儿茶素、丁香酸、绿原酸、表儿茶素和木犀草-7-O-葡糖苷,分别为357.29、0.01、0.08、122.15、12.89和4.87 mg·g~(-1);成熟叶柄和果皮所测酚种类最多,为13种;果心所测酚种类最少,为3种。‘早酥’梨和‘南果梨’多酚含量最高的部位均为幼嫩叶片,果皮所测酚比果肉所测酚的组成及含量更丰富,花柄所测酚含量高于花,韧皮部所测酚种类和含量均高于木质部。【结论】‘早酥’梨和‘南果梨’所测酚中熊果苷和绿原酸为16个部位共有,且熊果苷是总含量最高的多酚;除根皮苷和原儿茶酸外,其他所测酚种类相同,幼嫩叶片多酚物质组成及含量均较丰富,可作为多酚提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哒螨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螨剂,多用于柑桔树、苹果树上防治红蜘蛛,本文综合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哒螨灵的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在哒螨灵残留分析中运用的固相萃取(SPE)、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前处理方法,以及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液质联用(LC—MS)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同一批鲜叶所制的绿茶和红茶,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鲜叶、绿茶和红茶中精油相对总量依次为17.263、5.004和34.702。糖苷类香气前体检测结果表明,鲜叶中的香气前体苷元有6种,分别为苯甲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醇;绿茶中有5种,苯甲醇未检测出;而红茶中只检测出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苯乙醇两种。在绿茶加工中,鲜叶中的苷元仅有20.34%得以释放;而在红茶加工中,95.60%的苷元得以释放。这些释放出的苷元成为成品茶的重要香气组分。结果证实了鲜叶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下,在制得的成茶中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