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的不断践行,“和谐”一词在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后,重放光彩,再绽魅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创建和谐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个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和谐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从而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只有社会和谐,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需要,而且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只有真正秉以这一理念,才能确实解决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协调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战略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发展是和谐的基础,要依靠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通过社会和谐保障科学发展,为此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重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建设。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才能确立和坚持符合临夏州实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思路;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临夏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契合,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科学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创建和谐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延伸,逐步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另一个企业的内在必然性,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凝聚剂、助推器和冲锋号,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保证和推动作用。因此,只有建设独特的、创新的和谐企业文化,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才能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和风险保障,更好地为襄樊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法治,两者具有内在的同质性,同时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产物,对于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和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法治与和谐社会,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服务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激发大学活力的基础。大学精神是校园和谐的根本,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发展、激励、凝聚和陶冶等作用。建设和谐校园应从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术自由、倡导创新精神、塑造社会批判精神等方面积极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发展,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有重点突破,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环境保护的支持。只有准确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和意义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一种以人为本,实现真善美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学生的美育一定能把他们培养成为胸襟广阔、精神和谐、开拓创新、品格健全的一代新人,实现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是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表现,只有把握住和谐的实质和内涵,实施各种方式和手段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人类对精神的需求。而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是发展和谐的群众文化,在和谐文化的引领下,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构建以和谐为主题的气氛,把和谐精神深深地渗入到群众文化之中,引导和支撑着文化事业的发展,突出和谐文化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融入多样化的文化理念,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和谐的氛围萦绕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5.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才能得到保障。要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则要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于农村的制度创新,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责任培养,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社会责任培养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人人都承担起自己基本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而我国《劳动法》对于解决这些缺陷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立和完善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而促进和保证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揭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贡献,围绕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探讨了和谐动力思想与矛盾动力论、生产力动力论、历史合力论和精神动力论的关系,强调了和谐动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在于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经济发展、制度完善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谐思想文化,又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成兵 《现代农业》2006,(12):124-125
构建和谐农村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进步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时期,我国要立足于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构建和谐农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