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对人体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22份不同倍性西瓜果实颜色系数,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番茄红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极显著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9。以此建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与果实颜色系数Chroma回归方程,并对29份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实测值与回归方程估测值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值与估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利用创建的回归方程可快速估测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因此,利用色差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有机溶剂提取小型西瓜果实中的番茄红素,通过分光光度法在503 nm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系)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瓤和粉红瓤小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合成,授粉后第18~24 d是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橙、黄瓤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不明显;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因品种、瓤色差异显著,红瓤品种>粉红瓤品种>橙瓤品种>黄瓤品种,所测红瓤小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为56.6~75.2μg/g.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3个系列的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西瓜为材料,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随着果实的发育(授粉后10~30 d)番茄红素的含量不断升高;二倍体西瓜果实前期发育较快,番茄红素从授粉后15 d开始有明显积累,授粉后20~30 d积累速度很快,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果实发育较晚,番茄红素在授粉后20 d开始明显积累,授粉后25~30 d迅速积累,含量超过二倍体。【结论】二倍体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开始积累时间较多倍体早,而多倍体后期生长势很强,番茄红素迅速积累,最终含量可超过二倍体。  相似文献   

4.
以同基因型不同倍性(2x、3x、4x)的西瓜品种‘蜜枚’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番茄红素含量以及IAA、ABA、GA、ZR、BR等5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番茄红素积累与这5种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倍性的西瓜果实在授粉后25 ~ 30 d时都达到成熟果实的大小。不同倍性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时开始迅速增加,并且一直表现为三倍体 > 四倍体 > 二倍体;整个果实发育期,IAA的含量表现为多倍体大于二倍体,在授粉后15 d和25 d时,三倍体西瓜果实中IAA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倍性;ABA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不同发育时期各个倍性中ABA的含量差异各不相同;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GA的含量整体上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均为发育前期最大;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ZR的含量差异不明显,在授粉后25 d时有一个较小的峰值;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BR的含量相对较少,整个发育时期都维持在5 ~ 15 ng ? g-1FW。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和GA的积累均呈负相关,其它激素和番茄红素的积累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与栽培环境的关系,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西瓜品种,将80份西瓜材料的种子均分为2份,分别在河南新乡和新疆昌吉种植,待果实成熟后取果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结果显示,80份西瓜材料在河南新乡、新疆昌吉种植的平均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分别是20.84、28.53 mg·kg~(-1);总体水平上,新疆昌吉栽培条件下番茄红素含量高于河南新乡;不同材料间番茄红素含量差异较大,栽培环境和基因型共同影响西瓜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不同西瓜材料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瓜氨酸含量的差异,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新疆和海南种植的15份相同西瓜材料果实瓜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5份西瓜材料在新疆地区瓜氨酸含量(鲜质量)范围为1.13~2.46 g·kg~(-1),海南地区瓜氨酸含量(鲜质量)范围为0.62~2.23 g·kg~(-1),两地瓜氨酸含量均较高的2份为‘White wonder’和‘9904’。和海南相比,新疆种植的西瓜果实有较高的瓜氨酸含量,西瓜材料、地区生态环境均能显著影响西瓜果实瓜氨酸含量,并且环境对不同西瓜材料瓜氨酸含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西瓜不同部位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对6个红瓤和1个黄瓤无籽西瓜品种果实不同部位总维生素C(TAA)、还原型维生素C(AA)、氧化型维生素C(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检测红瓤无籽西瓜整瓜贮藏2个月后各成分损失率。结果表明,不同无籽西瓜品种之间果实TAA、AA和DHAA及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果实不同部位TAA、AA和DHAA及番茄红素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中间部位均大于近皮部。TAA、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AA和DHAA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室温下整瓜贮藏2个月后果实不同部位TAA、AA、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损失率为20%~50%。  相似文献   

8.
橙色大白菜球叶总黄酮提取与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张鲁刚  张昱 《园艺学报》2007,34(4):923-928
以橙色叶球大白菜为试材对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2 (43 )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法是超声波法, 其提取工艺是以80%乙醇为溶剂, 在料液比( g/mL)为1∶20, 温度60℃条件下, 用频率为60 Hz的超声波连续提取2次, 每次提取1 h。以芦丁为标样, 利用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进行黄酮测定, 比较表明, 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测定的结果趋势一致, RP-HPLC法优于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大白菜黄酮的RP-HPLC测定法, 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 6∶93.4∶0.6,流速0.5 mL /min, 柱温25℃, 检测波长280 nm。  相似文献   

9.
王贵元  夏仁学 《园艺学报》2005,32(2):207-21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果实发育期间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 - 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果实转色期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 处理后主要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 - 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 12月21日) 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79和9.21 μg·g- 1FM) , 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迅速积累, β - 胡萝卜素的合成较番茄红素滞后; 外源ABA处理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 但不一定促进β - 胡萝卜素的积累; 较高浓度的GA3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番茄红素和β - 胡萝卜素的积累, 但低浓度的GA3 (如50 mg·L - 1 ) , 则能明显促进果肉中番茄红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嫁接前后西瓜果实瓜氨酸含量及其合成途径关键酶表达量的变化,从基因表达水平阐明嫁接影响西瓜果实瓜氨酸含量的机制。【方法】以低瓜氨酸品种‘SBD黑’为接穗,以‘西嫁强生’为砧木,插接法嫁接‘,SBD黑’西瓜实生苗为对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瓜氨酸含量,通过荧光定量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瓜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嫁接可以增加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瓜氨酸含量,且在西瓜果实发育38 d时瓜氨酸增加量最大(63%)。在果实发育后期NAGK、GAT基因表达量在嫁接西瓜与未嫁接西瓜果实中相差较大,嫁接西瓜果实中Arginase基因表达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高于未嫁接西瓜。【结论】嫁接西瓜果实中瓜氨酸含量的升高可能是由于瓜氨酸合成上游基因NAGK、GAT高表达,下游基因Arginase低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西瓜生产中氯吡脲使用的关键控制点,以‘中科1号’和‘中科6号’2个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7个不同剂量的氯吡脲在开花当天涂抹瓜胎,分析西瓜坐果率、裂瓜率、番茄红素和糖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并评价氯吡脲的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氯吡脲施药剂量与西瓜坐果率和裂瓜率呈显著正相关,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适量的氯吡脲可以提高西瓜坐果率,增加番茄红素和葡萄糖含量。‘中科1号’和‘中科6号’西瓜上使用氯吡脲的最佳剂量均为5 mg·kg-1。待西瓜成熟时,在2个西瓜品种的果实中均未检出氯吡脲残留,不影响消费者安全食用。研究结果可为西瓜生产中氯吡脲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撑,为引导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瓜瓤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瓤颜色差异缘于所含类胡萝卜素种类与数量的不同。分析它们在不同品种西瓜中的组成,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遗传背景与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促进西瓜营养育种及其类胡萝卜素应用开发。西瓜类胡萝卜素分析最初是通过开放柱色谱法进行,当前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分辨率低或缺少标准样品,目前,2种方法都还得不到满意结果。色素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瓤西瓜主含番茄红素,橙黄色瓤主含ζ-胡萝卜素、前番茄红素与β-胡萝卜素,白色瓜含有六氢番茄红素、β-与ζ-胡萝卜素。基因型、染色体倍数、环境条件及果实成熟度影响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西瓜瓤颜色受几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位点有2或3个等位基因。目前,已从西瓜中分离出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几种酶的cDNA全长及基因片段。根据所发现的类胡萝卜素种类与基因分析结果,提出西瓜类胡萝卜素的可能生物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三倍体无籽西瓜不同部位糖含量,对6个红瓤和1个黄瓤无籽西瓜品种果实不同部位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红瓤西瓜整瓜贮藏60d后的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籽西瓜品种之间果实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差异明显。果实不同部位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有很大差异,中间部位大于近皮部。3个无籽西瓜品种整瓜室温贮藏60d后不同部位的果糖和总糖损失率为20%~80%,葡萄糖损失率为10%~60%,蔗糖损失率为1%~25%。红瓤无籽西瓜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之比约是5∶3∶1,黄瓤无籽西瓜约是6∶3∶1。  相似文献   

14.
草莓和蓝莓果实花青素提取及定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仁道  张猛  李新贤 《园艺学报》2008,35(5):655-660
 本研究旨在比较果实花青素提取液的提取效果以及花青素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用丙酮-水-甲酸(A)、乙腈-乙酸(B)、乙醇-水-乙酸(C)、甲醇-水-乙酸(D)以及含有盐酸的甲醇(E) 等5种提取液分别提取了草莓和蓝莓果实中的花青素,用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花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提取液中有机溶剂和酸种类的不同,提取效果差异甚大。提取草莓花青素时,以D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次是E、C、A,B的提取量最低,还不到D的1/3。提取蓝莓花青素得到的结果与草莓相似。用比色法分析,D、E、C提取液提取的草莓和蓝莓果实的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 但B提取液比液相色谱结果高2倍以上,A提取液提取蓝莓时比色法与液相色谱法的结果相近,而提取草莓时比色法比液相色谱结果高出约50%。建议花青素的定量方法应尽量使用液相色谱法,对同一种果实,尤其是以低沸点醇类作提取液时可以用比色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西瓜类型果实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33个西瓜材料进行茄红素含量的测定,材料涉及不同的瓤色和倍性。结果表明:在白瓤、橙黄瓤、金黄瓤、粉红瓤、红瓤和深红瓤的西瓜材料之间,白瓤西瓜茄红素含量最低,深红瓤西瓜含量最高,茄红素的含量与瓤色大致成正相关。其中深红瓤二倍体西瓜材料中S292、VS8-44的茄红素含量比较高,分别为6.372 mg/100g鲜重和6.350 mg/100g鲜重,三倍体材料中最高的是VS6-19,茄红素含量为6.684 mg/100g鲜重。同瓤色的不同材料之间茄红素的含量与倍性无关,与材料的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