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旭经 《农业机械》2013,(13):103-105
1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2.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有效保障我国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设施栽培面积250余万公顷.每年人均消费蔬菜量的30%由设施农业提供。加强设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我国农产品正常供应的必要措施,也是发展设施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夏建林  胡桧 《农机具之友》2012,(5):42-42,37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等特点。我国是设施农业生产大国。设施栽培的发展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设施农业正呈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也为加速发展设施栽培机械化创造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4.
设施农业是综合利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和气象技术,按照动植物及微生物生长发育机理和产品储藏保鲜的要求,提供可控的、最佳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进行动植物、微生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一种主要形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天津市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2007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了设施农业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8年10月,全市设施面积已近2.67万hm^2。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装备农业,  相似文献   

6.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无害农业的必由之路。设施农业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设施农业,是指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进行动植物生产。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能规避自然灾害、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是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河北省沧州市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扶持发展设施农业,推广了一批卷帘机、微耕机、  相似文献   

11.
邢硕 《农业工程》2018,8(1):22-24
设施农业是将设施农业机械与专门的设施以及相关的工程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用来创造特定的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适合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植物对自然条件依赖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的核心是设施农业机械。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设施农业在天津市武清区农业生产中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突出的位置和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棚室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农业作为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它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锚甚至最适宜温度、湿度等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的有效生产的农业。因其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所以成为目前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它的发达程度是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设施农业,亦称环控农业或工厂化农业,是用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厂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最经济的生存空间内得到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目前我国的工厂化农业园区还较少,适宜在大部分农村推广的农业设施为冬暖、春暖塑料大棚。山东省枣庄市大力推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使之已成为当地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自觉性、主动性近几年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枣庄市峄城区是重点蔬菜产区,近几年来把发…  相似文献   

14.
谈我省发展设施农业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发展现状设施农业是用一定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 ,在人工可控的情况下 ,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最佳环境 (光照、温度、湿度、营养等 )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进行生产的现代农业。它可实现常年化均衡生产 ,其产量高、品质好、生产周期短 ,效率和效益是传统露地农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设施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的集成 ,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环境、品种、栽培、管理、经营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因而其发达程度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在我…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是综合利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和气象技术,按照动植物及微生物生长发育机理和产品储藏保鲜的要求,提供可控的、最佳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进行动植物、微生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一种主要形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施农业,是指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进行动植物生产.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能规避自然灾害、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是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设施农业包含设施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它是现代农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集成,涉及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作物育种与栽培、管理等多门类学科,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产高效益等特点.随着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设施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增加和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包含农业设施建筑及材料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发展滞后的"倒挂"现象,这一"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因此,提高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可控农业。它是利用人为建造的一定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优良的可控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巨大的生产潜力,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是通过改变自然环境获得动植物最适宜生长条件的农业生产方法。它能使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环境或动物生长的微环境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9.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温度、湿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的有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其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所以成为目前最有活力的农村新产业。南京市江宁区的设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区现有4个省级农业园,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方面已走在全市前列,但生产水平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的代表,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展示种植技术、工程设施和农业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打破了植物生长的地域和时间界限,尤其是现代温室与园艺技术的融合,更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