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体外人工瘤胃试验按不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分为6个组。分别是复合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和单一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人工瘤胃培养96h,测定产气量、瘤胃液PH值、干物质消失率、培养液中的NH3-N、T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用以确定人工瘤胃内添加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产气量上看,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产气量最大,96h时比对照组多产气23.7%(P〈0.05),产气量最小的是单一纤维素酶66.7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pH值看.96h除复合纤维素酶3组比对照组低0.2,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96h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干物质消失率比对照组高7.57%,其次是复合纤维素酶200mg/kg组比对照组高5.6%;NH3-N含量从0h~24h逐渐下降24h时最低,24h~96hNH3-N含量逐渐上升。12h~96h复合纤维素酶3组的NH3-N浓度在各组中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0.92、2.74、3、6、4.3mg/100ml,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96h,复合纤维素酶3的乙酸和TVFA含量最大.比对照组高7.62和9.16mmol/L(p〈0.05)结论:复合纤维素酶效果优于单一纤维素酶,其中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筛选两种脂肪源(过瘤胃不饱和脂肪(RPUF)和胡麻籽)在荷斯坦公牛饲粮中适宜的添加水平及比例。选用4头2.5岁、体重580 kg±50 kg、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公牛,采用3×4两因素设计,脂肪添加量为4%、5%及6%(干物质基础),不同添加量下,RPUF及胡麻籽的比例分别为100:0(100)、85:15(85)、70:30(70)和55:45(55),共12个组,分别表示为4/100、4/85、4/70、4/55、5/100、5/85、5/70、5/55、6/100、6/85、6/70和6/55,探究两种脂肪添加水平及比例对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PD)的影响。试验一共12期,每期14 d预试期,5 d采样期。结果表明:①两种脂肪源在不同水平及比例下对荷斯坦公牛瘤胃液pH、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6%脂肪组氨态氮(NH3-N)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5)。②4%脂肪组精料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5%和6%组(P<0.05),4/85、4/70和4/55组的显著高于5/55组(P<0.05);70:30组的精料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100:0组(P<0.05),5/70组显著高于6/100组(P<0.05)。③4%脂肪组尿囊素含量和PD含量显著高于5%和6%脂肪组(P<0.05)。综上所述,从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及PD产量综合来看,RPUF和胡麻籽以4%添加水平、70:30搭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发酵底物精粗比为7:3,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0、0.75g/L、1.5g/L、2.25g/L。结果表明,发酵各时间点,各处理组的pH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24h、36h、48h时,各处理组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2.25g/L处理组的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三个处理组的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发酵24h、48h时,三个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h、48h时,1.50g/L处理组的乙丙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整个发酵期内,1.50g/L、2.25g/L处理组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酵母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降低乙酸/丙酸比例,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4.
间接法评定绵羊瘤胃丙酸产生、吸收和流通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非同位素标记丙酸的启动-连续灌注的方法,采用非标记酸灌注条件下计算丙酸基本产生量的原理,研究了绵羊瘤胃碳水化合物产生丙酸的基本速率和通过灌注提高丙酸产生速率后,丙酸在瘤胃的消失率,离开瘤胃的流通速率;丙酸在瓣胃和真胃及小肠的吸收及其它有关液相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试验绵羊饲喂粗精比为54:46的日粮并满足维持饲养水平时,测得的丙酸基本产生速率为22.4mmol/h,瘤胃丙酸库容量为51.94mmol,仅占丙酸日产量的9.6%,还确定了瘤胃灌注丙酸后获得稳态的条件是:瘤胃液相pH的变异系数CV<0.5%,丙酸浓度的变异系数<6%,标记物Co浓度的变异系数<5%;丙酸在瘤胃的吸收速率与其在瘤胃的产生速率成正比(P<0.01),当丙酸的产生速率从37.14提高至145.07mmol/h时,瘤胃吸收的丙酸占丙酸产生量的2/3以上,而随液体离开瘤胃的丙酸不足丙酸产生量的1/3。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离开瘤胃的丙酸在瓣胃和真胃有96%以上被吸收,有3%-4%进入十二指肠;同时还获得了一系列通过瘤胃丙酸产生速率(PROD丙酸,mmol/h)预测其它液相特性指标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5.
4种日粮条件下30~150日龄羔羊瘤胃消化代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6~10kg装有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和蛋白质(CP,%)水平的日粮(DE/CP:11.91/20、11.91/14、8.15/20和8.15/14),以15d为一研究时间段,每时间段的第9、10和11天在第一次喂料后的第0、1、3、6和9h采取瘤胃液样品,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胃液pH、氨态氮、丙酸、乙+丙+丁酸浓度随日龄而不断升高,在100日龄时趋于稳定,并且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乙酸浓度的变化虽也受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但相对较小。羔羊瘤胃液体积在120日内几乎增加了15倍,并且也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瘤胃消化代谢的发育是渐进性的,在100日龄时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并且瘤胃液体积的增大对于瘤胃消化代谢能力的发育起着首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肉桂醛(CIN)和大蒜油(GAR)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的8个接种瘤胃液的连续培养发酵罐进行试验。瘤胃液供体牛为小母牛,日粮精粗比为50:50(17.6%CP,28.0%NDF),粗饲料为苜蓿。负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对照组添加1.25mg/L(MON)和12.5mg/L(MON10)的携带离子型莫能霉素;试验组添加31.2mg/L(CIN)和312mg/L(CINl0)的CIN,31.2mg/LGAR(GAR)和312mg/L(GARl0)的GAR(Alllum sativa)。试验结果表明,添加MON10组引起瘤胃微生物发酵模式的改变(降低了纤维消化率、氨氮浓度和乙、丁酸比例,提高了丙酸比例,有增加小肽氨基酸氮浓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南霉素对人工瘤胃体外发酵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精料日粮日粮条件下(6:4),利用体外静态模拟发酵法,设计4个水平3个重复,通过分别添加0mg/L、50mg/L、100mg/L、150mg/L海南霉素于发酵瓶中,研究海南霉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恒温培养箱39℃培养72h,在设定的时间点测定pH值、产气量、氨氮含量、挥发性脂肪酸、中性洗涤纤维,发现在体外条件下海南霉素各处理组在0~24h内能减缓pH的下降,和对照组比差异都显著,但24h后却影响不大;产气方面,各时间点的海南霉素各处理组的产气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72h时间点上,50mg/L、100mg/L、150mg/L海南霉素组分别比对照纽减少产气25.1%、28.2%、20.9%,和对照组都差异极显著(P〈0.01);海南霉素能减少瘤胃液中氨氮含量,72h后,50mg/L、100mg/L与150mg/L处理组比对照组氨氮浓度分别减少31.9%、33.4%、28.7%,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类型,海南霉素各处理组能降低乙酸丙酸比例,差异显著(P〈0.05),而72h后各处理组能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但影响不大(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挥发性脂肪酸 (volatilefattyacids ,VFA)是碳链为 1~ 6的脂肪酸 ,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 ,其中对动物体代谢作用最为重要的有直链乙酸、丙酸和丁酸 ,约占瘤胃发酵VFA总产量的 95 % ,乙酸是产量最大的VFA ,约占VFA总产量的 70 %~ 75 %。挥发性脂肪酸在不同动物体内其比例和数量不同 ,见表 1。表 1 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中各酸比例绵羊瘤胃猪盲肠鸡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 (mmol/L) 1 1 91 8 2 1 0 7乙酸 (% ) 54 55 61丙酸 (% ) 2 5 2 7 2 7丁酸 (% ) 1 7 6 1 1长链脂肪酸 (% ) 4 2 1  注 :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9.
研究山羊瘤胃内放入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带有瘤胃瘘管的山羊为实验动物,结合尼龙袋法测定3类牧草在山羊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装有不同牧草的尼龙袋后,山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并在4h达到峰值,其中乙酸浓度约为70.49%、丙酸浓度约为15.38%,瘤胃的发酵类型总体上偏向于乙酸-丙酸型.3类牧草均适用于山羊的科学饲养。由此可见,添加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均会对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影响,其原因主要与原料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通过人工瘤胃持续发酵体系,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研究设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1%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1组(TR1)和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5%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2组(TR2)。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有提高瘤胃pH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TR2组NH3-N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CK)(P〈0.05),但TR1与CK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中TR1和TR2组微生物蛋白(MCP)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较,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挥发性脂肪酸(VFA)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R2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分别提高6.52%、1.96%、11.02%和5.77%(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上升(P〈O.05);但TR1和TR2组之间,TR2组除了丁酸含量显著高于TR1组(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氮的转化利用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瘤胃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12.
阉牛不同日粮的纤维消化,瘤胃内VFA对甲烷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装有瘤胃和真胃瘘管的成年阉牛4头,体重(500±50)kg,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在呼吸代谢室内就不同日粮的纤维消化、瘤胃内VFA对甲烷产生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DNDF)和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DADF)的甲烷产生量,在不同加工细度羊草之间(7.5mm,15mm,35mm和长草)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精粗比日粮(0∶100,25∶75,50∶50,75∶25)的NDF或ADF降解量(kg/d)与甲烷产生量呈较高的线性正相关(r=0.8689或r=0.9775),乙酸、丙酸、乙酸+丙酸产量(mol/d)以及乙酸/丙酸与CH4产生量(L/d)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r依次为0.9691,-0.9683,0.9789,0.8833)。  相似文献   

13.
取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体重28.3±3.8kg)进行瘤胃消化代谢试验,按3×3拉丁方试验设计,喂给三种日粮,代谢能浓度(MJ·KgDM-1)分别为:高浓度组(HC)11.32、低浓度组(LC)10.44和中浓度组(CM)11.O1;粗蛋白含量13.75%。试验结果表明,瘤胃稀释速率7.81%·h~(-1),瘤胃体积2.421,平均流速187.2ml·h-1,周转率12.87h·次-1;冻干菌含量2.24mg·ml-1,细菌含蛋白质量60%,瘤胃液菌蛋白含量1.35mg·ml-1,原虫蛋白含量0.17mg·ml-1,RNA-N5.78mg·g-1,DNA-N1.84mg·g-1,RNA-N/BN6.11%,DNA-N/BN1.98%,核酸N/BN8.09%,瘤胃液pH值平均6.13,TVFA4.96mmol·100ml-1,乙酸:丙酸:丁酸46.6:34.7:18.7,乙酸/丙酸1.35,(乙酸 丁酸)/丙酸1.90。  相似文献   

14.
传统饲喂与TMR饲喂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挑选了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24头2~3胎产奶中期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两组进行TMR(全混合日粮)与传统日粮的饲喂试验,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瘤胃pH值、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50天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增加;2、对照组奶牛一天24小时内的瘤胃pH值在5.4~7.3之间波动,试验组的奶牛瘤胃pH值稳定在6.4~6.7之间。3、试验组奶牛牛奶体细胞数从77万/mL降低到53万/mL;4、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纯收入多9.28元/d·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择9只年龄3.2±0.2岁、体重50.4±2.6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辽宁绒山羊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动物分为3组,分别饲喂给以玉米秸、大豆秸、花生秸为主的1、2、3号试验日粮,每天8:00和16:00饲喂,全天自由饮水。试验预试期15d,试验期15d,连续7d测排尿量,采集瘤胃液、尿液,研究瘤胃内酸度和氮代谢参数。结果表明:三组的瘤胃液pH、乳酸浓度、总酸度、TVFA和戊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1组到3组,瘤胃液TVFA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异丁酸浓度、丁酸浓度、异戊酸浓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试验3组的丙酸和异丁酸、异戊酸均显著(P〈O.05)高于1组;并且试验3组的丁酸极显著(P〈0.01)高于1组;其他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瘤胃NH4-N极显著(P〈0.01)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而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uN浓度显著(P〈0.05)低于试验3组,但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试验组瘤胃液BCP浓度和MCP合成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2组与3组BCP浓度和MCP合成量均高于试验1组。相关分析表明,瘤胃MCP(Y,g/d)合成量与瘤胃液TVFA(x,mmol/L)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y=2.32x+2.22,r2=0.61,P〈0.05;瘤胃MCP(y,g/d)合成量与瘤胃液丙酸浓度(X,mm01/L)存在显著相关关系:y=0.23x+9.68,r2=0.64,P〈0.05;瘤胃液MCP(Y,g/d)与UN(x,mg/L)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1.32x+2.53,r2=0.78,P〈0.05。因此,以花生秸为主的日粮瘤胃液BCP浓度、MCP合成量较高,秸秆粗饲料转化利用效率较好,提高该日粮的能量蛋白水平会进一步增加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动物对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奶牛日粮中不同比例豆粕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用3头经产的中国荷斯坦泌乳中期奶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日粮包括对照组、50%颗粒替代组(试验Ⅰ组)和100%颗粒替代组(试验Ⅱ组),共3期,每期17d。结果表明:(1)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奶牛瘤胃内pH呈升高趋势。对照组pH平均值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2)三个处理组奶牛瘤胃液内NH3-N浓度平均值依次增加,其中对照组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3)对照组瘤胃液内的乙酸、丙酸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高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乙酸丙酸比值平均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低于试验Ⅱ组(P〉0.05)。  相似文献   

17.
选用4头体重420 kg,年龄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异戊酸(0、0.02、0.04和0.06 g/kg体重)对瘤胃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0.06 g/kg体重组显著降低瘤胃pH(P<0.05),饲喂后3~6 h 0.04 g/kg体重组和0.06 g/kg体重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2 g/kg体重组(P<0.05);0.04 g/kg体重组瘤胃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异戊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4 g/kg体重。  相似文献   

18.
以装有瘤胃瘘管的肉牛(390±30kg)饲喂全羊草的基础日粮,瘤胃灌注4种不同摩尔比例的混合VFA(乙酸:丙酸:丁酸为75∶15∶10,65∶25∶10,55∶35∶10和45∶45∶10),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测定了灌注后代谢产热率(HP/ME),VFA转化为体脂肪的效率(Kf)和可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结果表明,随着灌注混合VFA中丙酸比例超过25%,HP/ME明显降低(P<005),Kf值极显著地增加(P<001);可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显著增加(P<005);HP/ME与瘤胃中乙酸比例、Kf值与瘤胃液中丙酸比例均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天蓝苜蓿种子发育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和种子苗叶片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基本培齐与外源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子叶、下胚轴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的基础培养基分别是MS、B5和SH;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因不同的外植体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子叶、下胚轴以MS+NAA(0.5~1.0mg/L)+6-BA(0.7mg/L)效果较好,叶片以SH+NAA(0.5—1.0mg/L)+2,4-D(1.5~5mg/L)十6胡A(0.7mg/L)较好,少量下胚轴在MS+NAA(0.5mg/L)+6-BA(0.7mg/L)和MS+NAA(0.5mg/L)+KT(0.5mg/L)的培养基中直接分化出胚状体,并成功发育成植株。在培养基Whb5上,子叶、下胚轴和叶片的分化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分化率分别为43%、57%、40%,15~30d后都能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0.
研究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种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1.51,0.92,0.71)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绵羊日粮中SC:NSC值在一定范围内对瘤胃最大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SC:NSC值与产气速率呈负相关,对干物质的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C:NSC值的降低,干物质降解率逐渐提高,对瘤胃微生物降解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起到促进作用,随着SC:NSC值降低NDF、ADF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0—48h的NH3-N浓度随SC:NSC值的下降不断增加,差异显著(P〈0.05);而对pH值、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0~24h木聚糖酶活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木聚糖酶活与SC:NSC值呈正相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和丁酸摩尔百分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乙酸与丙酸比例得到调控,从而使饲料转化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