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又名冬瓜树、大树芭蕉,为番木瓜科常绿乔木.其果实含木瓜蛋白酶、凝乳酶、番木瓜碱等.番木瓜碱能引起家畜中毒而死亡.其在胃肠道中被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呼吸麻痹、血压下降等.  相似文献   

2.
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各种酶的主要来源。酶制剂可通过微生物如米曲霉、黑曲霉、枯草杆菌和酿酒酵母等提出,也可从植物果实中提出。酶制剂在饲料和养殖业中日益发挥作用。本试验用4种消化酶制剂对黄羽肉鸡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酶制剂“利佳多”(第2组)、“保力胺”(第3组)、“八宝威”(第4组)、木瓜蛋白酶(第5组)在饲  相似文献   

3.
将几种还原剂分别与木瓜蛋白酶复配用于蚕丝精练脱胶,筛选能明显增强木瓜蛋白酶脱胶效果的还原剂。结果表明:以还原剂A、B及硫代硫酸钠和半胱氨酸作复配剂均能提高木瓜蛋白酶对蚕丝脱胶的练减率,尤以半胱氨酸的复配效果最明显;而以L-抗坏血酸(Vc)作复配剂对木瓜蛋白酶脱胶没有促进作用,反而随使用浓度的增加对木瓜蛋白酶脱胶产生抑制作用。还原剂A、B及硫代硫酸钠和半胱氨酸与木瓜蛋白酶复配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5 g/L、2.0 g/L、4.0 g/L、2.0 g/L,几种复配酶液对蚕丝脱胶处理的练减率分别为对照的1.27倍、1.39倍、1.35倍、2.20倍。筛选的4种还原剂可与木瓜蛋白酶复配用于蚕丝精练加工,有望在不增加酶用量的前提下提高蚕丝脱胶的练减率。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32期《软儿梨冷冻贮藏过程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的区域化分布》(作者段瑞君等)报道,为研究冷冻贮藏中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分布特征,以青海省地方梨优良品种"软儿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软儿梨果实后熟(室温)、冻藏(-18℃)和解冻(室温)3个时期的果皮、果肉中总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果肉果皮,多酚氧化酶则果皮果肉;冷冻贮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浓度1-MCP(0、0.5、1.0和1.5μL/L)处理12h对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的‘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了果皮色差a*、b*、L*值和色调角h值,果实失重率,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的抑制贮藏过程中番石榴果实的失重率、推迟果实乙烯的释放高峰、延缓果实的黄化进程;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四季桃’番石榴果实的保鲜效果不同,其中1.0μL/L 1-MCP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在(25±2)℃下贮藏时,‘四季桃’果实未出现明显的乙烯释放高峰。因此认为,浓度为1.0μL/L的1-MCP处理12 h可以作为‘四季桃’番石榴果实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保持其果实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的最适宜的浓度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高寒嵩草草甸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及表皮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1种植物隶属13科34属;24种为果实,其中瘦果18种、小坚果4种、双悬果2种;以果实形态从植株脱离落入土壤是植物对寒冷气候条件的适应。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颜色以褐色、黄褐色、黑色为主,形状各异,以椭圆形、卵形、长圆柱形等为主。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种子(果实)的传播主要依靠风力,很多植物的果实具附属物,另外,种子或果实大多质量较轻,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千粒重平均为0.798g,有33种植物的种子千粒重小于1g,其中三脉梅花草和黑边假龙胆的千粒重仅为0.079g、0.085g。同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形态特征基本稳定,不同分类群的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具有明显的相异性,对分类具有参考意义;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影响种子(果实)的散布和萌发。对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表皮特征研究,可作为土壤种子库种子鉴定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柑橘一旦感染黄龙病,叶片将出现黄化、果实品质劣变。本研究比较了赣州纽荷尔脐橙、永春芦柑、广西砂糖桔的黄龙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在果实大小、形状、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和矿质营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感病果实纵、横径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中纽荷尔果实的果形指数显著变小、芦柑和砂糖桔的果实指数则显著变长,并且纽荷尔和芦柑的感病果实重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次,感病果实的TS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但是TA和Vc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现不一致。另外,矿质元素分析表明,纽荷尔病果中N、P、K、Ca、B、Cu、Zn、Al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芦柑病果中只有Z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砂糖桔病果中有Ca、Fe、M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  相似文献   

8.
以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制备酪蛋白酶解产物,研究其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活性和理化特性.以DPP-Ⅳ抑制率为指标,研究水解时间和蛋白酶的种类对酶解产物DPP-Ⅳ抑制活性的影响,以水解度、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richloroacetic acid-nitrogen soluble index,TCA-NSI)、溶解性和灰分含量为指标,评价酶解产物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相同水解时间点获得的酶解产物,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DPP-Ⅳ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蛋白酶的酶解产物(P<0.05).利用木瓜蛋白酶水解0.50 h的酶解产物具有最高的DPP-Ⅳ抑制活性(抑制率可达(53.95±1.57)%)、较高的水解程度以及最低的灰分含量.说明利用蛋白酶水解技术能够使牦牛乳酪蛋白中具有DPP-Ⅳ抑制活性的多肽释放,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可作为功能性乳基料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前言自从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多利诞生以来(Wilmut,1997),牛(Kato,1998; Galli,1999;Renard,1999;Shiga,1999;Wells,1997;Zakhartchenko,1999;Hill,2000; Kubota,2000; Tian,2000)、小鼠(Wakayama,1998; 1999; Rideout,2000)、猪(Polejaeva,2000; Onishi,2000)、山羊(Keefer,2000)等多种成年动物的克隆后代相继问世.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濒危动物保护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潜力.该项技术在应用于上述领域之前,对那些与克隆动物发育有关的潜在问题,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产气荚膜梭菌B型、D型及诺氏梭菌B型等五个菌株,在最好的蛋白胨培养基中,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β毒素;在番木瓜蛋白酶(Papain)消化肉汤中能产生ε毒素。熟肉基能产生诺氏梭菌α毒素。这三种毒素产量最高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4、48与120小时,最  相似文献   

11.
蚕茧在枇杷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蚕茧)吸附式保鲜剂,分室温(25℃±5℃)、冷藏(3℃±1℃)及薄膜包装贮藏(3℃±1℃)3种贮藏条件,研究蚕茧对枇杷果实的保鲜作用以及枇杷在保鲜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蚕茧作为固体吸附式保鲜剂的样品贮藏期比空白对照长7 d左右;低温可明显延长枇杷的贮藏期,并能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品质的损失,果实可贮藏40 d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楝树皮及其果实中含有苦楝素(too-senolanin)、苦楝萜酮内脂、生物碱、山奈醇、树脂及鞣酸等物质。果实俗称苦楝子,冬季成熟呈黄色,常落地。果实内含种子3~5粒。在溧河公社的常庄和王庄曾见80斤和200斤重的猪发生苦楝子中毒,每头吃食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的效果,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 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重、单粒重、实测小区产量等);室内仪器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1.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使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试验所有处理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2. 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处理的着色指数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 (P<0.05)。3.经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要高于清水对照,其可滴定酸(TA)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清水对照处理(P<0.05)。4. “夏黑”葡萄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结论]“夏黑”葡萄于果实黑色初期喷雾施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着色指数,促进果实明显着色;与清水对照相比,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裂果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提升葡萄果实品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的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mg/kg,用水量为833.3L/hm2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5):25-30
本文对中蜂授粉对金柑果实品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比较授粉组和非授粉组金柑的果实重量、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甜度、VC含量以及固酸比,来判定蜜蜂的授粉效果。授粉组金柑的果实重量、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以及固酸比,都存在着某一部位的果实要明显优于非授粉组金柑相应部位的果实。一造花金柑果实,授粉组上部和中部金柑的重量都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上部(P=0.0303)和中部(P=0.0346)的金柑;授粉组中部和下部金柑的果实出汁率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中部(P=0.0460)和下部(P=0.0202)的金柑;授粉组中部和下部金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中部(P=0.0007)和下部(P=0.0041)的金柑;授粉组下部金柑的VC含量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下部的金柑(P=0.0043),上部和中部则无显著差异;授粉组中部金柑的固酸比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中部的金柑(P=0.0292)。二造花金柑果实,授粉组上部和中部金柑重量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上部(P=0.0176)和中部(P=0.0305)的金柑;授粉组上部金柑的果实出汁率明显高于非授粉组上部的金柑(P=0.0315),中部和下部则无明显差异;授粉组上部、中部和下部金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于非授粉组上部(P=0.0186)、中部(P=0.0012)和下部(P=0.0041)的金柑;授粉组上部、中部和下部金柑的VC含量分别高于非授粉组上部(P=0.0410)、中部(P=0.0305)和下部(P=0.0100)的金柑;授粉组上部、中部和下部金柑的固酸比分别高于非授粉组上部(P=0.0348)、中部(P=0.0076)和下部(P=0.0333)的金柑。而在金柑两次所结的果实中,授粉组金柑和非授粉组金柑之间的甜度和酸度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据《核农学报》2015年第9期《肉桂精油对甜樱桃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作者张倩等)报道,为探明天然肉桂精油对甜樱桃采后货架期品质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布鲁克斯甜樱桃为试材,研究常温下肉桂精油3个浓度(10、15、20μL/L)处理对甜樱桃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实花青素和果柄叶绿素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6.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11期《赣南脐橙生长发育期果实和叶片矿质营养与重金属元素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作者王小玲等)报道,为了探究赣南脐橙不同生长发育期果实营养物质含量及果实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果实和叶片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998~1999年在长岭种马场村对黄蒿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季节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5.5%的生物量集中分布在地上,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4.5%,其中茎的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50%;地上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呈指数生长,7~9月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3.8%;黄蒿相对生长速率(RGR)在5~6月最高;果实数量呈直线增长,果实数量高峰值在9月(可达11905个/株);黄蒿枯黄期在10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木瓜蛋白酶(EC3·4·4·10)对蚕茧进行脱胶,结果表明:在pH6.5,温度50—60C,浴比1:5或1:7,酶浓度0.00025—0.01g/ml,作用时间30—180min,练减率均高于15%,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表明木瓜蛋白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脱交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提出缓解长江三峡库区秋冬季连阴雨导致的低温寡日照对中晚熟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采取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重庆柑橘主栽品种椪柑(Citrus sinensis(L.) Osbeck)、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O sbeck ‘Newhall’)和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 Tarocco)为材料,开展柑橘果实成熟期杜邦特卫强地膜全覆盖(Full cover,FC)、半覆盖(Half cover,HC)地表覆盖处理,和未覆盖作为对照(CK),测定了树体不同部位的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 Tyvek?覆盖后纽荷尔脐橙和塔罗科血橙的通过显著降低了树体下部果实黄绿色差b的值,进而HC和FC下部果实外观品质a/b相对提高达到9.00%以上,同时下部亮度L也有显著提高;对覆盖后对椪柑外观色泽影响较小。对于果实的内在品质而言,椪柑和纽荷尔脐橙Tyvek?覆盖在90d时的树体下部的果实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均显著降低,且椪柑T/A相对于CK均达到10%以上;塔罗科血橙在150dFC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iled content,TSS)显著的提高,HC处理显著降低了TA含量,最终覆盖后果实T/A均达到10%以上。研究表明在地表覆盖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秋冬季节多雨寡日照对中晚熟柑橘品质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中晚熟柑橘品种果实品质,提高中晚熟柑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油桃 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极早熟油桃新品种 ,重庆市林果研究所 1999年引入。该品种果实大 ,平均单果重 176g ,最大达310g以上 ,是极早熟油桃中果实最大的品种之一。果实椭圆形 ,果顶平 ,偶有突起 ,缝合线浅 ,对称性较好 ,梗洼浅。果皮底色白色 ,果面着全面鲜红色 (见封面 ) ,着色极好 ,外观艳丽 ,无裂果。果肉白色 ,硬溶质 ,粘核 ,核小 ,无酸味 ,微香 ,浓甜 ,含可溶性固形物 14 %。在重庆地区 ,3月上旬开花 ,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郑州地区 6月上中旬成熟 )。该品种需冷量短 ,在重庆地区 2 0 0 1年暖冬 (栽培地铜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