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等18份热带豆科牧草种质,1982-1983年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1985-198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84-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86-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喜湿润热带气候,适合年降水10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在酸性瘦土表现优良;草产量可达36382.5 kg/hm2/a.,高于对照(异果山绿豆)38.76%,耐荫性强,适合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主要用于人工草地建植和林草间作覆盖作物,适合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青藏扁蓿豆在西宁地区生长良好,但播种当年不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3 520.8℃,生育期约167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8 661.8 kg/hm2,干草达4 911 kg/hm2,种子产量为487.43 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7。  相似文献   

3.
四份披碱草属牧草在同德地区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份披碱草属牧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从生育期、产量、茎叶比等方面进行了生产性能评价,为其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种子生产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份材料在同德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各材料在生长第二年产量最大,青牧1号老芒麦和同德老芒麦在同德地区产量表现较高,其在第二年鲜草、干草和种子产量分别为36500.2 kg/hm2、44894.6 kg/hm2、908.7 kg/hm2和35500.2 kg/hm2、10924.0 kg/hm2、902.4 kg/hm2.且这两个品种叶量丰富,是饲喂家畜的优质牧草.四份披碱草属材料适宜在海拔3200m左右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杨凌地区生长的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的株高、株长、产量、草层结构、鲜干比、茎叶比等的研究表明:生长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时刈割的鹰嘴紫云英平均株高达57 cm,株长达102 cm,鲜草产量达47 077.6 kg/hm^2,干草产量8 702.0 kg/hm^2,其茎、叶主要分布在0~40cm的草层中,茎、叶鲜重分别占到总重量的52.39%和31.88%,鲜干比为5.41:1,茎叶比为1.47:1,属典型的下繁型牧草,具产草量高、营养丰富、牧草品质好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6.
南方热区对高品质牧草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形态特征综合评价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前提。本试验以9种76份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种质为材料,对32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研究其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2个植物学性状中荚果形状和茎毛类型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60.72%和50.45%,说明山蚂蝗属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7处可将76份种质分为7类,其中第一类中糙毛假地豆071221227、灰色山蚂蝗CIAT46561、假地豆061002029,081229011,071221025,070302002、卵叶山蚂蝗CIAT350、异果山绿豆041104057,070117039叶形及果形大、中央小叶较宽、被毛少,具有高产优质特点,可作为育种的候选材料。本研究明确了山蚂蝗种间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特点,获得的9份材料为山蚂蝗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果园套种豆科牧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芒果园、龙眼园、荔枝园树下套种了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 DC)、白花扁豆(Lablab purpureu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等9个牧草品种,对它们的生长速度、鲜草产量、茎叶比、风干率及营养成分等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山毛豆、白花扁豆、大翼豆(Mac-roptiliumlathyroides)、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等5个品种在果园内种植,再生性好,鲜草产量较高,耐荫性强,粗蛋白含量高,动物喜食,并能抑制果园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果树生长,可以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山蚂蝗属(Desmodium)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豆科牧草,目前国内仅有一个国审品种,无法满足南方草牧业发展对种质资源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国外安全引种是增加我国南方牧草品种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国审品种‘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D. ovalifolium ‘Reyan No.16’)为对照,从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等10个指标评价了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的16个山蚂蝗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光滑山蚂蝗、变色山蚂蝗、乳突叶山蚂蝗、楔叶山蚂蝗、威格斯山蚂蝗、斜茎山蚂蝗、粗毛山蚂蝗、木豆叶山蚂蝗、柳叶山蚂蝗9份山蚂蝗资源的综合评分高且单宁含量显著低于(P<0.05)对照或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为优质的山蚂蝗牧草品种资源;其余7份单宁含量较高且资源综合评分不高,可作为绿肥或者覆盖作物品种资源。本研究为南方山蚂蝗属牧草资源培育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有利于满足我国南方草牧业发展对优质牧草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在高寒地区追施有机肥对牧草干草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在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短芒老芒麦种子繁殖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为3000kg/hm2的小区牧草产量最高为3.883t/hm2,对照小区短芒老芒麦种子产量最高为0.471t/hm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追施有机肥对高寒地区牧草干草和种子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哈尔滨市几种一年生牧草不同刈割高度下,再生性能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时留茬高度不同,对牧草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晚熟籽粒苋留茬50 cm,刈割时期为抽穗初期,刈割次数可达到3次,总产量可达到54 500 kg/hm^2;晚熟苦荬菜株高达到60-100 cm,留茬20 cm,产量达到43 950kg/hm^2;菊苣株高50-60 cm,留茬5 cm,产量达到50 700 kg/hm^2;高丹草留茬20 cm,产量达到96 300kg/hm^2。  相似文献   

12.
曾丹娟  黄玉清  莫凌  黎彦余  王静  王三秋 《草业科学》2011,28(12):2170-2174
以菊苣(Cichorium intybu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Hunter Rive、Overseason、WL525HQ、Eureka)和3个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品种(Haifa、Rivenda、Koala)为对象,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种植牧草后土壤养分的变化,为果园套种牧草选择适宜的种类。结果表明,菊苣、黑麦草、Hunter Rive和Haifa 4个牧草具有较高的草产量,黑麦草草产量主要集中在3月,Hunter Rive和Haifa以6月份的草产量较高,菊苣各月草产量较为平均,此4种牧草搭配,可满足家畜不同时期和牧草营养多样化的需求。种植牧草后的土壤中水解性氮和有机质的含量明显提高,土壤酸度降低,有利于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3.
文香 《青海草业》2007,16(2):27-29,42
对青海省野生甘草资源、生态适应性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发展甘草种植产业是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和草地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介绍了适宜青海人工栽培甘草的种植技术。在柴达木地区使用该技术,移栽2年和3年后,分别收获干草2676kg/hm2、3265.5kg/hm2:甘草质量以育苗移栽3~4年的最好、移栽2年的次之、直播2年的较差;平均可收入9796~12042元/hm2.a  相似文献   

14.
在百脉灵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上研究了 N、P、K 不同施肥量对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伊犁新垦区土壤肥力条件下,春季在混播草地上一次性施入尿素26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不仅能促进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提高了豆科牧草比例,改善牧草品质,还显著增加了混播草地的干、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干草3042.7 kg/hm2,且增加净收入达1282.7元/h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 T2处理下混播草地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当施肥量持续增加至 T3处理时产草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温带人工草地上经济施用钾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合理的亚热带地区冬季牧草高产、高品质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分别与4种豆科牧草苕子(Vicia dasycarpa)、豌豆(Pisum sativum)、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进行混播,测定不同组合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特性指标。结果表明,混播组合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鲜草产量以及良好的营养特性;在刈割3次的情况下,多花黑麦草+紫云英、多花黑麦草+豌豆、多花黑麦草+白三叶、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苕子+紫云英组合的鲜草总产量分别为44 863.33、43 923.33、47 003.33、46 470.00和37 970.00 kg·hm-2,豆禾比分别为0.076、0.198、0.085、0.116和0.137;在品质方面,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白三叶组合的营养产出量较优,但前者粗蛋白总产量最高,各项营养产出量中,多花黑麦草+豌豆组合与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组合较接近,但稍低于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白三叶两个组合。综合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品质,以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豌豆两个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In experiments conducted over a four-year period the effect of pasture type (Setaria sphacelata and a Brachiaria decumbens/Leucaena leucocephala mixture), management system (rotational grazing and cut and carry) and level of concentrate supplement (0, 4 and 6 kg fresh weight/cow per day) on milk production in smallholder dairy units was examined. All units were 1 ha in size and stocked with five Sahiwal X Friesian cows. Milk yields/ha were higher from rotational grazing and the brachiaria/leucaena pastur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ut and carry system and the setaria pasture respectively. In subsequent experiments smallholder units were based on brachiaria/leucaena and rotational grazing. A supplement of 4 kg fresh weight of concentrate (11 MJ/kg DM and 150 g/kg DM CP) increased milk yield/ha from 7,760 to 13,045 kg while in a third trial milk yield/ha was further increased from 14,148 to 16,760 kg when concentrate level was raised from 4 to 6 kg fresh weight/da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mallholder dairy units in Malaysia could be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competitive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uch as rubber and oil palm.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甜高粱干物质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力士甜高粱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两年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 kg N/hm2)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绿叶数、茎叶比、鲜干比、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产量7个参数,并对上述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均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1**,r=0.865**,r=0.758**。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是决定干物质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比和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对不同施氮水平有不同响应。较低施氮水平(0,100 kg N/hm2)下,茎叶比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925),叶面积指数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P=0.162)。中等施氮水平(200,300 kg N/hm2)下,茎叶比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降低(P=0.073),叶面积指数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增加(P=0.797)。较高施氮水平(400,500 kg N/hm2)下,茎叶比和叶面积指数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P=-0.125,P=-0.040)。施氮量为200~400 kg N/hm2时,干物质产量较高。综上可知,在较高施氮条件下,合理密植是获得较高干物质产量的关键。当供氮水平较低时,应注意收获时间的选择,以便更好地兼顾干物质产量和饲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伟光  李红  毛小涛  黄新育  杨曌 《草业科学》2011,28(12):2221-2224
对河南郑州引进的晚熟品种大叶苦荬菜(Luctuca indica)和当地的早熟品种龙牧苦荬菜(L.indica cv.Longmu),进行了发芽情况、物候期、茎叶、生长速度、抗病性、产量以及营养成分测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种子发芽速度、茎叶性状、单株鲜质量与鲜草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叶苦荬菜生育期较长,在齐齐哈尔地区未能成熟,3年平均单株鲜质量526.39 g,鲜草产量达36 196.99 kg/hm2;龙牧苦荬菜3年平均单株鲜质量413.38 g,鲜草产量44 978.58 kg/hm2。  相似文献   

20.
贵州高羊茅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10年对选育鉴定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新品系,按照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方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株高30~40 cm时刈割测产,大方高羊茅每年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都比对照Fawn高许多,其中第2年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87 825和15 36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