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2011年7月,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的一栋105日龄肥育猪舍发生了一种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出现紫红色淤血斑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一栋肥育猪舍共计3685头猪,其中1036头不同程度发病,发病率为28.1%。7月12日,有的猪开始出现轻微的呼吸  相似文献   

2.
选取杜×长×大三元肥育猪120头作为试验动物,研究育肥舍内安装了喷雾降温和纵向通风降温措施后,对猪舍内环境和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立体降温的猪舍内温度比对照组至少低2.25℃,湿度未见明显变化;肥育猪日增重提高13.91%,饲料转化率提高8.4%。由此可见,猪舍内采用了立体降温措施后,改善了舍内热循环的质量,给猪只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肥育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272厂居委会的养猪大户龙某,存栏肥育猪428头,母猪60头,种公猪4头。从9月10日起,母猪群发生以高热、尿呈红褐色和流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逐渐蔓延到肥育猪群,畜主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至28日已死亡母猪12头。9月28日求治于笔者,现将诊冶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基本情况1.1防疫情况该猪场周围环境僻静,交通闭塞,没有其他养殖户和住户。猪舍地势较高,沿山坡自上而下,依次为母猪舍,肥育猪舍和种公猪舍,呈一线贯通,人流、物流只能通过山坡上的母猪舍进出;饲养管理人员都集中住在母猪舍前面的宿舍里。该猪场建场7…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饲养试验对试猪的生长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进行测试,旨在分析夏季可拆迁式猪舍设计及应用的主要技术参数。选取杜大长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216头,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可拆迁式猪舍组和固定猪舍组2个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固定猪舍组高18.75%、7.35%(P<0.01),饲料增重比降低10.42%(P<0.05);当室外平均最高气温为36.5℃时,两者舍内平均日温差差值达3.12℃(P<0.01);可拆迁式猪舍内日最高温度比固定猪舍内低3.14℃(P<0.01)。结果提示,夏季可拆迁式猪舍饲养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舍内温湿度环境指标优于传统的固定猪舍。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7,(3)
为评价冬季肥育猪舍内处于不同位置猪只生长性能的差异,试验选择225头日龄、健康程度一致,体重在29~33 kg的长大阉公猪,平均分布在猪舍前、中、后3个区域,即靠近水帘处75头,处于猪舍中间位置75头,靠近风机处75头。每个方位区域有5个重复栏,每个重复栏有15头肥猪。试验分为3个阶段:肥育前期,猪群体重在30~45 kg,3组均饲喂相同的小猪料;肥育中期,猪群体重在45~75 kg,3组均饲喂相同的中猪料;肥育后期,猪群体重在75~105 kg,3组均饲喂相同的大猪料。结果表明,在肥育前期、肥育中期、肥育后期,方位前组和方位后组料重比均高于方位中组,其中肥育前期,方位前组比方位中组显著提高4.48%。在肥育前期和肥育中期,方位前组日采食量高于方位中组和方位后组,但差异不显著。肥育全期,方位前组和方位后组日采食量分别比方位中组提高3.15%和0.39%,均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方位前组和方位后组分别比方位中组降低1.04%和2.08%,均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方位前组和方位后组分别比方位中组提高3.77%(P0.05)和2.26%(P0.05)。  相似文献   

6.
最近 ,法国报道全国 80 %的母猪都感染了疥螨寄生虫 ,有 30 %的生长肥育猪舍受到影响。以前也曾有报道表明西班牙和英国的生长肥育猪分别有 2 7.5%和 30 %感染了疥螨 ,其中西班牙有80 %的猪舍发现疥螨 ,英国 67%的猪舍发现疥螨。在德国发现感染疥螨属疥疮 var.suis寄生虫的肥育猪占 36.5%,比利时和丹麦分别为 36%和2 7.5%,其中比利时有 30 %的猪舍发现疥螨感染 ,丹麦则占 40 %。意大利最近报道 ,在体重为2 5kg至屠宰的肥育猪中检测到 1 3%的猪感染了疥螨 ,几乎 58%的肥育猪舍都发现了感染个体。在意大利的屠宰场胴体检测中发现约 62 %的猪由…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2010年7月10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孟庄镇一养猪场出现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群发病。两栋肥育猪舍共计389头,其中256头不同程度发病,发病率为65.8%。大面积发病,疫情  相似文献   

8.
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1 999年 4月 2 7日 1 6时收到密山两个个体养猪户送检的两头病死猪 ,畜主陈述了购猪和猪的发病情况 :其一 ,为第一次养猪 ,新建一栋猪舍。十几天前从一个体贩猪户处购买 41头肥育猪 ,购回后放入新建成的猪舍隔离饲养 ,2天后 ,部分猪开始发病 ,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 ,先便秘后腹泻、行走缓慢、打晃、聚堆、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并扩散到全身 ,后期呼吸困难 ,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没有明显效果 ,发病后 2~ 3天出现死亡 ,其他猪也陆续发病死亡。其二 ,也是从上述同一贩猪户同一时间购买 31头育肥猪 ,发病情…  相似文献   

9.
1982年10月,新疆某团猪场,饲养种猪937头,其中大公猪7头,近产母猪85头,其余均为30—60公斤的肥育猪。饲料以玉米为主,发霉玉米的检出率占86%。饲喂玉米的时间为1982年10月至1983年3月初。猪群先后发病,死亡107头。发病和死亡的猪,极大部分为30—60公斤的肥育猪。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可拆迁式猪舍与传统(固定)猪舍的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冬季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选取同期转群、体重30 kg左右杜大长生长猪216头,随机分成可拆迁式猪舍组和传统猪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头。试验至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出栏结束。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试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传统猪舍组提高17.28%(P0.01)和12.13%(P0.01),饲料料增重比降低7.00%(P0.05);可拆迁式猪舍的舍内平均温度为20.33℃,比固定猪舍的16.86℃高3.47℃,比室外的15.15℃高5.1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育肥的生长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优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1.
Marcel和Nicole Keysers买下了一个面积为一公顷的农场,农场里有三幢猪舍,总共可容纳1000头肥育猪。他们首先建造了独立的设施,开始建立种猪群,在几个月之前他们已出售9周龄或20公斤体重的断奶仔猪,(除了可留作后备母猪的优良仔猪)。与此同时,他们继续利用现有肥育猪舍来育肥更多的肉猪。这些肥育猪舍为常规的建筑形式:两排猪圈,中间由饲养通道分隔开,在同样大小的空间里只能容纳350头猪。猪圈内配备有由自动输送机充料的自由采食槽。部分地面为漏缝地板,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另外,进入的空气通过两侧墙壁  相似文献   

12.
选用90头体重31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3组,饲喂3种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粮蛋白水平,生长猪阶段分别为17%、14%和15%;肥育猪阶段分别为15%、13%和1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粮按照猪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结果表明,猪各个阶段的日增重与料重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生长肥育猪试验Ⅰ组、Ⅱ组猪血清尿素氮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猪阶段猪舍内氨气质量浓度,试验Ⅰ组、Ⅱ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育猪阶段猪舍内氨气质量浓度,试验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各阶段猪舍内硫化氢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氮排泄量试验Ⅰ组、Ⅱ组分别显著降低15.7%(P〈0.05)和11.4%(P〈0.05);肥育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氮排泄量,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降低15.2%(P〈0.05)和8.9%(P〉0.05)。  相似文献   

13.
李振 《中国兽医杂志》2004,40(12):50-50
1 发病情况 2003年7月的一天,天气晴好,山东省郯城县一养猪场给开放式猪舍饲养的母猪和肥育猪补饲了大量的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约计3h后,猪头部、颈部和背部等部位相继出现红色斑状疹块、精神兴奋、到处乱窜、蹭痒等现象,发病68头,发病率达83%。  相似文献   

14.
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病,其发病率在14%~15%左右,该病轻则影响猪的食欲,重则造成淘汰。本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以12月发病最多。发病的多为后备公、母猪和3~4月龄的肥育猪。铺设水泥、方砖地面的猪舍,猪只发病率较高。本病轻者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海某猪场存栏种猪650头、哺乳仔猪656头、培育猪770头、生长肥育猪2 268头.2010年11月以来,由于天气变化,昼夜温差大,猪群发生拉稀,生长育肥猪、保育猪喘气、咳嗽比以前严重,当月发病275头,其中哺乳仔猪98头、保育猪75头、生长肥育猪100头、种猪2头,比10月增加180头,其中哺乳仔猪53头、培育猪45头、生长肥育猪80头、种猪2头.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并发猪流行性腹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粗纤维水平饲粮对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于2017年7-12月开展了相关试验。选择阉割过的30 kg左右的大河乌猪36头(公母对半),公母猪均衡搭配分成A、B、C三个组,每组12头,在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分别放入安装有"奥饲本"自动投喂设备的2、4、5号猪舍进行育肥试验测定,2、4、5号猪舍分别采用A组4%、B组5%和C组6%三种粗纤维水平饲粮。三组均实行自由采食、饮水,自动记料、记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在30~120 kg全程肥育时,用5%粗纤维水平饲粮饲喂的日增重最高,每增重1kg所耗饲料较少;大河乌猪耐粗饲且肥育猪瘦肉率随饲粮中粗纤维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起猪肺疫暴发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 2007年3月下旬,我县草坝马街村赵某从市场购入仔猪38头,饲养在2栋猪舍内.4月初进行了猪瘟和仔猪副伤寒疫苗的免疫,准备隔1星期后免疫猪肺疫疫苗.4月10日,气温下降,4月13日其中1栋猪舍的猪开始发病,次日另1栋猪舍也发现病猪,1星期内2栋猪舍的猪相继发病,共发病19头,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47%.  相似文献   

18.
英国JSR Genetics公司为迪科伊( Decoy)牧场从美国引进最先进的猪肥育设备,此设备花费210万英镑,装备一座目前为止最为先进的拥有全漏缝地板的全封闭猪舍,这套设备可饲养8 100头断奶到育肥阶段的猪(图1). JSR牧场总经理Glenn Dams说出了从北美引入猪育成设备的真正原因,他说:"英国有最佳的猪舍饲散养系统,但在猪的肥育设备方面是落后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10日,龙文区朝阳镇某猪有100头肥育猪发病,已有8头肥育猪死亡,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镜检,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4月 ,武威某猪场发生猪瘟 ,病期延绵 2月余 ,共发病大小猪 96头 ,发病率2 2 5 % (96 /4 2 6 ) ,先后死亡 74头 ,病死率77.1 %。发病以断奶前后仔猪为多数 ,共发病仔猪 79头 ,占同龄仔猪总数的 75 2 %(79/1 0 5 ) ,占全部发病猪的 82 3% ;70日龄以上肥育猪发病 1 7头 ,占同期肥育猪的7 2 % (1 7/2 35 ) ,占全部发病猪的 1 7 7%。经过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扑杀、消毒、治疗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病程 30~ 6 9d ,体温 40~ 41 5℃ ,病情时轻时重 ,表现精神沉郁 ,伏卧嗜睡 ;拱背 ,四肢无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