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玉林)包括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区,资源现状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稻种质贮量达110.90万份(丛),其中药用野生稻2.91万份(丛),普通野生稻107.99万份(丛);包含白芒直立型、白芒半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半卷叶型与展叶型药用野生稻等类型,优异种质资源丰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保护、研究、利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建议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区农业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理论,以海南某公司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独有的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科研成果为依托,构建从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实践过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热区种质资源开发和构建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诸多因素.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及生态省建设和甩掉农业欠发达省份的帽子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法.种质库、种质圃和原位保存相结合是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方法,种质圃保存要注意创造与不同野生稻种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收集采样时注意根据不同野生稻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采样策略,包括采集样本数量、采集方式、采集点设置.  相似文献   

6.
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取得了良好进展,异位保存体系较为完善,但原位保存工作则在“十五”期间刚刚起步。建立完善的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意义重大:有利于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鉴定、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稻作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决策者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调配。文章提出管理体系的模式图,明确了各部门的保护职责及保护区内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并指出法律法规是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管理体系的核心,保护好野生稻原位保护区内的种质资源必须依托独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浦野一号野生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不可再生的基因资源。对研究我国稻种起源、演变、亲缘关系等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水稻育种的亲本,也是水稻基因研究的宝贵材料。详细阐述了浦野一号野生稻的特征特性、生长环境条件及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对浦野一号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资源考察、记录和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规范采集数据,将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资源的表型数据、来源地、经纬度和水稻生产数据等有机结合,具备数据管理和用户查询功能。通过本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库内各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种质的特征特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数据共享构建基础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野生稻种质拥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基因,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资源.文章通过综述野生稻种质在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提出了建议:在科研体制上应加强顶层设计,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为培育重大品种创造环境;对于普通野生稻的利用,宜选择具有所需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作亲本进行回交、复交或选择不同野栽杂交后代中的优良株系进行兄妹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栽培品种上;通过胚拯救、转基因、花粉管导入或穗茎注射野生稻DNA、MAS等方法相结合、构建野生稻外源种质渗入的近等基因系和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等生物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其优异性状;利用骨干亲本材料与野生稻种质资源构建遗传材料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利用MAS技术在骨干亲本材料中进行高产QTL遗传效应验证,从而促进遗传育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形成了具备相对优势的区域分布特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有一定基础,但收集保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缺少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提出了浙江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拓宽水稻不育系种质资源,利用红芒野生稻与C418杂交,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具有野生稻胞质基因和特异亲和性核基因于一体的红莲型不育系C418A。C418A具有野生稻胞质,为水稻品种多样性和基因多元化提供了丰富的胞质基因,又具有C418的特殊亲和细胞核基因,可提高籼粳2个亚种的亲和力,是籼粳杂交育种优异胞质不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普通野生稻微核心种质中蕴含丰富的优异基因资源,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为了筛选携带广亲和基因S5n的普通野生稻种质,利用前人开发的鉴定水稻S5n基因的InDel分子标记,对107份野生稻微核心种质进行了PCR扩增和读带分析。结果筛选出3份携带S5n广亲和基因的野生稻种质,均来自海南省,该基因可能在海南完成演化。野生稻广亲和材料有助于籼粳交育种材料的创制。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和应用海南疣粒野生稻优异资源,本研究调查和筛选优异疣粒野生稻资源,经穗颈注射法向R225等水稻恢复系导入疣粒野生稻基因组DNA,创新水稻育种中间材料;与三系、两系不育系测交配组,对F1代及后代观察、考种与测产,选育杂交水稻强优新组合。采用SSR标记检测导入创新种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与疣粒野生稻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筛选出15份优异疣粒野生稻资源,获得7份导入种质创新材料,与不育系测交配组选育出12份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抗病等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5份高产抗病水稻新组合。SSR标记检测导入创新种质、杂交新组合具有疣粒野生稻特有分子标记带型,说明获得来自疣粒野生稻的种质创新材料,并可稳定遗传。本研究为海南疣粒野生稻种质创新和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的或已经消失了的特异基因,抗逆性较强,是天然的基因库。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中产量性状、抗病虫性和抗逆性优异基因定位及其在育种、生物技术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作物育种开发和利用野生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稻不育系、墨西哥高粱、野生稻以及常规稻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创新水稻种质利用试验研究,取得了水稻与高粱异属远缘杂交成功,把高粱种质导入水稻,育成了高粱稻。利用高梁稻为载体导入野生稻种质,育成了远杂209和远杂235株系,取得了野生稻种质利用技术的新突破。以高粱稻为载体与优质稻杂交,育成了新的优质稻恢复系,优质杂交稻组合选育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野生稻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稻资源含有栽培稻在进化过程中丢失的许多优异基因,是栽培稻突破性育种与稻作理论研究的宝贵材料,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综述野生稻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具有的优异种质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成就,提出加强野生稻原位与异位保存,加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促进优异种质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目前水稻主栽品种的抗性较低,急需高抗品种。广西近年来新收集了大量的野生稻种质资源,为早日鉴定出新抗源提供育种利用,本试验对1 820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初筛鉴定,对部分3级以上的材料进行多菌系重复鉴定,获得一批1级抗性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是一个重要的基因资源库,包含了水稻各种病害的抗性基因。本文综述了野生稻丰富的抗性资源及其基因的挖掘,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抗病育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