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退耕还林工程三大效益和退耕还林工作经验及做法进行了分析,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搞好退耕还林工作,不仅要让农民把退耕地栽上林木,而且要让农民管护好栽植的林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收入问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我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几种适宜我市及豫北地区的退耕还林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福奋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61-162,165
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应着眼于改善生态状况,结合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充分考虑石山地区自然条件、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农民文化素质以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好工程技术标准各项环节,恢复和改善山区生态状况,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百色市石山比较集中的县(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思路,对石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工程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并促使了新型行业的产生,促进了农村居民大幅增收。  相似文献   

5.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及依据 退耕还林是西部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发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退耕还林工程中树种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低丘山区降雨量大,水土流失也很严重。针对南方生态脆弱区坡耕地的特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的必要性;提出了退耕还林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走群众路线,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实施生态移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对策,并阐述了在南方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存在若干问题,如科研滞后、现行政策不配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退耕还林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尊重生态规律、避免造成人为生态失衡,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今年起,国家将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在我省,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全面启动退耕还林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整体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西部地区要在总结前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朱钅容基总理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前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抓住粮食库存较多的有利时机,加快实行退耕还林,开仓济贫。”朱总理还多次语重心长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总体构想与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切入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全面分析安徽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建设条件,提出了全省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体构想,并指出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顺利进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数据对其产生的经济、生态、人文效益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的建设思路及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为下一步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保持林区位于六盘山以东,子午岭水源涵养林以西,南北分别于陕西、宁夏交界,总面积282万hm2。该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也是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区坡度大于25°以上的耕地全部要退耕还林。酸枣作为温带黄土性土壤上富集氮量极高的树种犤1犦,在本地分布较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如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陡坡退耕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经营,对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力为中心的生态建…  相似文献   

12.
结合退耕还林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当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全面实施时,水利部提出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这一新思路的要意就是,要抓住当前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利机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即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封育保护、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调研,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进一步的认识、理解,明确了作为一个林业基层事业单位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和必要性,树立起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先进意识。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笔者结合甘肃省夏玛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等,就当前林区生态种苗生产体系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2000~200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针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沐川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当地政府围绕产业抓发展的典型经验,总结了该工程的实施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以便周边相邻县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区发展果品经济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四川省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中偏重于发展果品经济林的现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必须采取有力限制退耕还林还林区果品经济林的发展,调整经济林的树种结构,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白成亮 《云南林业》2006,27(6):7-10
一、我省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退耕还林工程经过7年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基层干部群众把退耕还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8.
刘正平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1):14-16,20
湖南省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在全省全面实施,6年来各地在退耕还林实践中创造出了一批成功的造林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总结湖南省主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技术措施,分析其生态和经济效益,走生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之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等为基本出发点.本文对包头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目标,为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省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调查、对工程区11个退耕还林重点县的20个乡688户退耕户的人户调查以及对典型案例的追踪调查结果,结合退耕还林固定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贵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重点评价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