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黔北丹霞地貌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集中分布区,不同物种组成的桫椤群落在土壤养分是如何随土层深度垂直分布的特征缺乏关注。探索桫椤群落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对深入探索桫椤种群濒危机制及保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贵州赤水和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丹霞地貌4个典型桫椤群落样地进行样方调查,并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群落样地和不同土层深度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桫椤群落类型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土壤全氮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且二者交互作用对有效态养分和有机质显著影响;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N/P、N/K、P/K比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速效磷则是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趋势。研究表明,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随群落物种组成和土层深度变化而垂直分异。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分4次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331.366~430.298 mg/g,平均值为373.47 mg/g,不同采样点有机质水平分布差异显著。不同深度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0~2、2~5、5~8 cm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16.54~152.29、106.59~143.89、103.28~134.11 mg/g。表层有机质浓度最高,平均35.19%的有机质分布在0~2 cm表层。春季有机质含量略低于秋、夏、冬,最高含量均出现在10月,为152.29 mg/g。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氮的垂直分布特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重力型柱状采样器分别在赣江南支入湖口、抚河入湖口、信江西支入湖口和3条河流汇合后的湖区进行柱状沉积物采集。每个采样点沉积物柱芯20~30cm,在现场根据沉积物沉积特点按1~5cm间隔分截,分截好的沉积物样品用聚乙烯袋分装密封,带回实验室于-20℃冷冻保存。沉积物有机质(TOM)的测定参照《土壤农化分析》中方法进行。取风干样品用KCl浸提,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上清液NH4+-N的含量;CaSO4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NO3-N的含量;取风干泥样研磨至200目,用德国元素分析系统公司VARIOMACROCNS元素分析仪测定其总氮(TN)含量,研究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垂直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TN随深度变化范围为480.0~1900.0μg/g,其含量随深度变化表现为3种分布类型:随深度逐渐减小型、随深度逐渐增加型和两端含量低中间高型。NH4+-N含量变化范围为8.7~37.1μg/g,NH4+-N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总体增加趋势;NO3-N含量较低,其变化范围为0~15μg/g,随深度变化其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中,NH4+-N与TOM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H4+-N与NO3-N以及TN与TO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毛兰  艾永平  周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86-18088
研究了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垂直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TN随深度变化范围为480.0~1900.0μg/g,其含量随深度变化表现为3种分布类型:随深度逐渐减小型、随深度逐渐增加型和两端含量低中间高型。NH_4~+-N含量变化范围为8.7~37.1μg/g,NH_4~+-N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总体增加趋势;NO_3~--N含量较低,其变化范围为0~15μg/g,随深度变化其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中,NH_4~+-N与TOM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H_4~+-N与NO_3~--N以及TN与TO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州省红枫湖不同形态硫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特征,对红枫湖6个站点进行采样,测定红枫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硫含量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结果表明: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不同形态硫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各采样点总硫(TS)含量分布范围为934~10017 μg/g,平均为4 568.33μg/g;SRB变化幅度是7 013~1 34669 cfu/g(干泥重),在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广泛存在,且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在垂直分布上,不同形态硫总体分布趋势为自上而下逐渐降低,SRB在沉积物界面下5 cm内分布较广.以全湖平均值看,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硫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黄铁矿硫>酸可挥发性硫(AVS)>硫代硫酸盐>硫酸盐>亚硫酸盐>单质硫.相关性分析表明:SRB与AVS、硫代硫酸盐及硫酸盐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与同步提取的重金属(SEM)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控制缺氧性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定方法,对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的AVS、SEM、[SEM]/[AVS]进行了作图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河补水的污染、历史及现有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径流以及游船排放均提高了南海湖的重金属含量,并形成重金属含量高值区。水深的增加和现有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挺水植物的影响形成南海湖下游区域AVS明显高于上游。南海湖AVS垂向分布出现极大值下移和多个极大值的现象,不同于一般淡水湖泊。南海湖表层和垂向沉积物中AVS含量均远高于SEM含量,初步评价得出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疏浚及水生植被重建对太湖西五里湖沉积物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采样及分析测定,研究了太湖两五里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两年后,环保疏浚区、疏浚并水生植被重建区、退渔还湖区及对照区沉积物有机质及总氮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疏浚及植被重建均对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影响很大,尤其是疏浚基础上进行的水生植被重建."干湖清淤"措施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湖泊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也减少了总氮的含量.疏浚并植被重建示范区的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年均值最高,垂直分布上看,水生植被重建区,夏秋季节水生植物的旺盛生长降低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而冬春季节,由于水生植物的枯萎、腐烂导敛爪范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大型水生植被的种植对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作用显著,这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对富营养化湖泊进行生态修复措施后,对于种植了大型水生植被的区域,为减少水生植物携带的营养盐的沉积与再释放,应在这种释放作用发生之前对水生植物进行收刈.  相似文献   

8.
梁子湖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 -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 -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相似文献   

9.
了解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规律,为揭示土壤-海拔生态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山西吕梁关帝山自然保护区八道沟和柴禄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取样,测定土壤总氮、有效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土壤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分析土壤养分水平和垂直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关帝山八道沟、柴禄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7.38 g/kg、55.38 g/kg,两区域有机质含量充沛,其余土壤各养分含量也相对较高。(2)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两区域土壤养分,得出除柴禄沟土壤有机质含量拟合程度不高外,两区域的土壤其余养分拟合模型理想,八道沟土壤总氮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小于柴禄沟。(3)分析两区域典型林分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可知,两区域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在东北方向上占绝对优势。八道沟土壤各养分空间分布较为复杂。(4)根据土壤各类养分含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养分两两之间存在相关性,具有协同效应。土壤有机质与有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与土壤铵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性。(5)对土壤养分含量随海拔梯度变化分析可知,土壤养分含量大体上均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土壤总氮和有机质含量随海拔梯度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0.
贵定茶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贵定茶产区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测定了贵定茶产区不同茶园和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重 金属元素(As、Pb、Cr、Cd、Hg)在各剖面土层中的含量,并进行垂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院5 种重金属的含量都随土层 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表层变异大,垂直方向上Pb 和Cr 的含量变异最大,As 含量变异最小,表明Pb 和Cr 受外源 影响大。表层土壤有机质与各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是影响重金属表层积累的重要因素。Pb 和Cr含量的相关 性极显著,且不受土层深度的影响,表明二者来源可能相同。不同生态环境茶园中,远离外源污染的原生茶园土壤重 金属含量最低(Cd、Hg 除外),垂直变异最小,人工茶园则最大。不同茶园中,方家茶园重金属含量最高,七里冲茶园 的As 垂直变异最大,云雾中心茶园和旧治茶园的Pb、Cr 垂直变异最大。在不同品种茶园重金属含量和垂直变异基 本表现为人工鸟王茶园跃人工福鼎茶园跃“生鸟王茶园。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有机质降解有毒气体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沉积物重金属加标试验和沉积物间隙水的分析,研究了在硫化物存在条件下,二价有毒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系统中的浓度分配。结果表明,加标沉积物的浓度与间隙水中重金属锌或铅浓度呈正相关,而与沉积物重金属锌或铅总量无关。在硫化物存在条件下,沉积物-间隙水系统中,二价重金属锌或铅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主要受酸溶硫化物(AV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变化特征和迁移规律,选取太湖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Cd、Pb、Cu、Cr 4种重金属的总量及赋存形态,分析重金属在垂向上的分布状况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金属Cd、Pb、Cu、Cr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在1950年和1980年出现拐点,其中1980年污染最为严重;湖区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北部梅梁湾、竺山湾和贡湖湾的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湖心次之;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Cd、Pb、Cu、Cr的残渣态分别占59.74%、81.67%、77.81%、97.56%,除残渣态外,Cd和Cu的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分别占15.81%、13.62%,而Pb的铁锰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较高,平均为11.36%。通过计算淋失比可知,重金属在上层沉积物中的迁移率较高,而下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较稳定,迁移性较弱;分析重金属的形态迁移可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较多,由细颗粒物质等吸附直接沉淀在表层沉积物中,随着泥沙的运动逐渐向下迁移;随着沉积物中铁锰化物的积累、AVS(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积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交换态向铁锰化物结合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转化。  相似文献   

13.
28条环太湖河流沉积物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定了太湖流域不同污染控制区中28条主要环湖河流河口处表层0~10cm沉积物中氨氮(NH3-N)、硝氮(NO-3-N)、有机氮(Org-N)及总氮(TN)含量,揭示氮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各形态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T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污染控制区>北部区>湖西区>浙西污染控制区,平均958.70mg.kg-1,且以东部污染控制区中吴溇河口最高,污染最重。NH3-N含量远高于NO-3-N,平均200.29mg.kg-1;Org-N含量及分布与TN相似,平均758.40mg.kg-1,占TN的39.27%~95.12%。NH3-N是可交换态氮(EN)的主要存在形式,Org-N是沉积物中氮的主导形态,沉积物中TN只有极少部分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矿化。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沉积物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会随着外源磷的输入而发生变化。采用泥(沉积物)水质量比约为1:1,周期为56d的室内模拟试验系统。设置包括对照组在内的6个输入过磷酸钠的浓度梯度试验组,研究不同水平的外源磷输入所引起的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变化特征。同时,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含磷物质的加入对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结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沉积物TOC含量在第56天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0%、7.08%、8.09%、9.33%、11.80%,表明随着外源磷输入量增加,长江口沉积物中TOC加速分解。在试验周期内,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最大值与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溶解有机质分子量和芳香环结构变化幅度与外源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说明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大能够加快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变化。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不同磷水平的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呈现先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的趋势;而溶解有机质的分子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其芳香环取代基上的取代基逐渐替换为更具有活性的官能团。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减少过程中,先生成腐殖质,随着腐殖质继续分解,其腐殖化程度降低,且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15.
陈鑫  陈月华  朱磊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41-9443
金井河河道植物规划设计是在对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种类与植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对河道植物的布置和植物种类的选择进行定位。依据植物规划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植物总体规划,以求延展水岸特色景观,使山体、水系、农田和民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恢复乡村河道植物的生态功效,创造出自然原生态的绿色河道。  相似文献   

16.
对流域内33个河流表层沉积物样点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磷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碳、氮、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进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平均含量为0.99%,TN平均含量为0.15%,TP平均含量为1 904.93 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TOC与TN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4),TOC与草地面积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R2为0.685;TN和草地面积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2=0.392);TP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均不明显,但OP和Fe/Al-P与城镇居民用地面积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664和0.698,与林地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472和-0.403。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有48.5%的采样点有机指数处于Ⅰ类水平,有39.4%和48.5%样点有机氮处于Ⅲ和Ⅳ类污染水平,表明于桥水库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有机指数整体处于尚清洁及以上水平,受到有机污染程度较小,而流域内的有机氮污染相对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高原湖泊流域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以云南省4种典型农村(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和传统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并应用有机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底泥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村之间w(TN)、w(TP)和w(OM)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w(TN)和w(TP)均表现为畜禽养殖型集镇生态休闲型传统型,w(OM)表现为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传统型。TN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元素在底泥累积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同步性;TP与OM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OM是磷元素的重要载体;TN与OM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农村沟渠底泥氮的主要来源并不是OM的矿化与分解。各村沟渠底泥氮和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状态,磷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畜禽养殖型农村属于中度污染,集镇型和生态休闲型农村属于轻度污染,传统型农村属于清洁型。畜禽养殖业是高原湖泊流域典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赵广孺  王军广  赵志忠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97-16099,16138
以自然条件复杂的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垂直变化特征,探讨了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Zn〉Cr〉N i〉Cu〉Pb〉Co〉As〉Mo〉Hg,微量元素在不同的区域含量不同,东寨港红树林区和清澜港红树林区中表层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新盈港红树林区的相对较低。新盈港红树林区除了As元素外,几乎所有的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都高于下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这说明微量元素在新盈港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富集;东寨港红树林区,下层沉积物中6种微量元素高于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说明表层沉积物受淋溶作用影响大,微量元素在其下层富集;清澜港红树林区,Cd、Cr、Zn在沉积物下层富集,As、Co、Cu、Hg、Ni、Pb等元素在沉积物表层富集。  相似文献   

19.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