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东方村旅游式乡村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植物景观是建设新农村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植物景观配置成为建设村庄植物景观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对湖南省醴陵市东方村的植物景观特色开展调查分析,从东方村的人文特色、植物景观现状、旅游式生活村落特点等方面逐层深入研究,以东方村原有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组织、建筑群落为基础,根据各区域的空间性质,结合村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运用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植物造景技术对东方村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营造了一个适合生活、享受生活的村庄。  相似文献   

2.
地域特征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在现代城市建设逐渐"西化"的大潮中,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特定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质,景观营造应从地域特征中找寻设计语言,打造具有地方风格的城市景观。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分析了北碚区的地域特征类型和特点,并通过对地域特征要素在北碚区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分析,最后总结出地域特征在北碚区城市景观运用中的布局特点和所取得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景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论述了农村景观评价、村域景观规划以及村庄绿化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为农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城乡过渡景观的分析和对登封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要求,对Y060生态廊道提出田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通过新建景观、改造景观、提升景观3种景观打造方式,完成逐村逐段的设计。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花坛、模纹等)打造生态修复景观,以大地田园景观为主要对象,打造农田景观带和以原有杨树林及补植乔木为茂密森林景观的森林景观带。3个景观区域互相联系而又逐步演化,体现了不同景观的和谐过渡以及从人文到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围绕"花园乡村"建设,以缙云县小仙都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资料调查、现场记录等方式,开展植物科属种、植物生活型、植物生长型、植物生长状况、四季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方式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缙云县小仙都村共有植物51种,以草本居多;春夏季观赏效果最佳;植物景观单一.建议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增加水生植物种类;引入观花观叶植物,营造观赏草景观;创新可食地景,打造农家菜地景观;增加观果植物,提升节点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6.
王红英  肖静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31-21132,21183
探讨当前大学校园景观,提出场所精神营造是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成败的关键。针对"大学城"建设的热潮,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景观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及办学特色等内涵的挖掘,得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所精神营造的途径。提倡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营建地域文脉和场所精神,满足新时期大学校园环境教育培养的多项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为研究对象,通过景区实例分析,从保护自然环境、融合地域文化和反映历史文脉3个层面研究地域性的表达,探讨如何尊重地域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性的景观植物,深化地域文化意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符合大众审美和兼具使用功能的植物景观,为相关景区地域性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东江嘴村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不完善,乡土景观遗失等问题,结合东江嘴村特色资源和用地建设现状,提出了以"渔乡风情"的构思作为规划建设乡土景观的主题,把发展乡村旅游、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休闲空间等作为规划原则,从而对村庄改造和建设的不同功能进行侧重的布局,重点分析功能布局和乡土景观的建设要求,营造乡土景观特色鲜明的渔乡风情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阳市西峡县鹳河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在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景点意境的创造、植物的种植规划和景观小品的设计,融地方历史文脉、地域特征于一体,做本土化,诗意化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村景观正在经历一个加速变迁的过程,新农村景观规划将成为今后的重点和难点。德州地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且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农村景观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以古台寺村为研究对象从变迁的角度探究新农村景观规划理念。对该村村庄景观、廊道景观、农田基质景观、生活文化景观进行现场调查、问卷、查阅相关文献,研究不同阶段的景观特征,分析变迁成因,探索变迁规律。并基于景观学提出德州地区农村景观规划理论,为该地区农村景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吴堡县"谐园小区"为例,围绕生态性、树种合理、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经济性解析了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指明了小区的规划主题在于增强邻里沟通,加强交流,并以打造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创造健康交流的场所,重现地域生态文化,创造和谐家园为设计立意。具体从主入口区、中心主题广场、次景观轴线、小区道路和建筑小品方面分析了"谐园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布局,与此同时阐释了小区的种植设计和居住区功能设计。以探讨居住区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杨  代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49-15750,15780
阐述了"迁村并点"在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从新村选址、规划结构、规划道路、建筑布局、公共设施以及景观设计6个方面对平地、香云新村"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分析,指出"迁村并点"不仅可以节约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彤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6-8187,8193
基于安徽省六安一中的自然环境基础,将六安一中的平面规划布局思路设定为一条玉带、三大功能分区、生态景观环绕。校园由两个入口引入形成双T字型布局轴线,并由此构成功能性主步行道;由东南侧沿水系布局成L型集中生态景观带,并以此构成滨水漫步道。校园建筑以组群构成模式集中布局,借助自然环境设计绿化景观场所。在设计中采用了地热系统、屋面绿化、太阳能利用等绿色建筑技术,旨在为六安一中建设融于环境,生态良好,舒适宜人,和谐共生的校园园林环境,以期为当前的生态校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维东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4-8196
分析了土地与乡村景观的概念与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灾后绵竹棚花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例,介绍了棚花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解析了棚花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布局,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法。强调应保障安全,集约建设用地;调整土地用途和格局,丰富乡村田园美景;重塑年画之村,再现川西林盘风光。以期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完善地块形态,合理配置用地类型,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园林的发展已由简单的植树绿化转化到利用植物的不同观赏特性进行景观塑造,地被植物由于其独特的景观效果,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被重视,本文通过对洛阳市区地被植物的应用调查和分析研究,论述了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新优地被植物的大量引进,对丰富景观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提升城市品味,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概念、园林植物的特性、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配置类型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合理搭配等问题,提出了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利用植物形态、色彩、质感等创造季相美和意境美的理论和方法,在科学化、艺术化、人性化角度创新和发展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配植的各类型在特定环境中灵活应用的手段和各类型的造景手法等是今后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许志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86-1588
概述了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发展历程与概况,解析了我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规划忽视园林绿地设计师的参与,忽视植物空间布局与造景,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缺乏地方风格与设计个性,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简单,工程效果图与实际效果严重不符。指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因地制宜、经济适用,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及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对策与措施,强调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人员的参与,提倡以人为本,营造富于创造性的地方特色景观,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方的沟通,注重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建立种质资源的种苗繁育与引种驯化,强化园林的施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周云婷  杨茅矛  石锦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00-9002,9047
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分水村居民聚居点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针对土地堡聚居点、狗咬脑壳聚居点、变压器聚居点,分析了其区位优势与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川东乡村的规划依据,突出了聚居地的整体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相融性以及景观的共享性。认为川东乡村景观规划应遵循人地协调的原则,保护与传承川东民俗文化特色,关注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总结了川东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认为重点在于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注重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风貌是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及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现。阐述了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其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规划要点,以期促进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