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津春4号"黄瓜为材料,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不同叶龄期进行不同次数喷施试验,研究了乙烯利对黄瓜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0μl/L的乙烯利在1叶或2叶龄期处理1次能有效提高雌花率及产量,特别是前期产量,且瓜条品质有所提高;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后黄瓜株高变矮,节间变短,空节率增高,而雌始节、雌花率和被影响的节数则表现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02-18104
[目的]探讨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幼苗2、4叶期处理引起的植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50~150μl/L)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抑制秧苗徒长,显著增加1~10节内雌花数(2叶期处理)和11~20节内雌花数(4叶期处理),降低第1雌花节位;使功能叶片维持较高的生理生化活性,表现为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光合速率(Pn),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肥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虽能提高黄瓜前期产量,但单瓜重偏低,某些营养成分下降。[结论]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改善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对秋季黄瓜雌花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200μg/g的乙烯利对秋季黄瓜不同叶期进行处理,探讨其对黄瓜雌花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对秋季黄瓜早熟性的影响与品种和处理的叶期有关,以3叶1心期前处理提早结瓜为好;不同叶期施用乙烯利均可大大提高20节以内的雌花节率,3叶1心期、5叶1心期、3叶1心期+10叶1心期处理影响的黄瓜节数分别为20节左右、30节左右、35节左右;乙烯利处理后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前期产量,而对总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乙烯利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上进行不同施用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用100μl.l-1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1次或2次,能有效地提高雌花率,而乙烯利浓度过高或施用次数过多,会导致空节的形成,降低雌花率.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对夏黄瓜雌花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瓜苗期不同叶龄,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观察黄瓜第1雌花着生节位和植株主蔓前20节位的雌花数。结果表明:幼苗期用乙烯利处理可增加黄瓜的雌花数.且第1雌花节位有明显的上升;处理苗龄以2~4叶时为宜,乙烯利浓度以50~150μL/L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丝瓜荷兰优美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的丝瓜幼苗,以研究其对丝瓜雌花始花节位、节间长度及叶片数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降低丝瓜第一雌花节位以1叶期100 mg/L效果最好,平均比对照降低1节;以2叶期200 mg/L处理的丝瓜叶片数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减少31.71%;以1叶期500 mg/L的矮壮素处理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比对照缩短86.44%;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效果不同,1叶期100 mg/L处理降低了丝瓜雌花始花节位,平均比对照降低0.4节,2叶期200 mg/L乙烯利处理叶片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缩短24.51%,1叶期200 mg/L浓度处理的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与对照相比缩短48.6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烯利的增产效果以及适合南方的使用处理方式。[方法]采用喷施、淋施的方式,设6个处理,调查了蔓长、节间距、叶片数、雌花和雄花数量、第一雌花节位等性状。[结果]结果表明,施用乙烯利后能显著抑制黄瓜蔓长的增加,缩短节间距,增加雌花,减少雄花数,对第一雌花的节位没有明显影响。6个处理中,1叶期淋施100mg/L乙烯利对植株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显著地增加雌花数,减少雄花数。[结论]施用乙烯利能否作为一项成熟的增产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其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8.
就乙烯利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对制种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增大叶面积和茎粗,缩短节间长度,并显著提高雌花节率,降低主枝雌花节位。以乙烯利浓度为7 000 mg/L、浸种6 h的处理矮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夏秋黄瓜生长发育期处于高温季节,日照长,雌花形成迟。用乙烯利在黄瓜幼苗期进行喷花处理,可促进雌性器官的发育,使原夹着生雄花的主茎节位形成雌花,降低雌花着生节位,多结黄瓜,既增产,又早熟,提高黄瓜的种植效益。具体方法如下:一、喷施时间夏秋黄瓜喷施乙烯利的适宜期为幼苗2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对迷你桔瓜雌性化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栽培中,在迷你桔瓜不同的幼苗期、不同的时间,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乙烯利,结果表明:大于50 mg/L乙烯利是促进迷你桔瓜雌花分化的有效浓度,其中以80 mg/L为最佳喷施浓度;最佳的喷施时期为1叶1心期;6:00喷施效果优于17:00的喷施效果;而且用合适浓度的乙烯利连续喷施2次,可以增加雌花数量和单株平均座果数。  相似文献   

11.
夏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69,72
[目的]筛选出能催熟金橘果实的同时增进果实品质的处理方法,为柑橘的成熟期调控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金橘转色初期,用浓度0、500、1 000μl/L乙烯利(CEPA)和0、500、1000、2 000倍"果彤红"进行喷果试验,喷果后观测果实的着色指数、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并计算固酸比和糖酸比。[结果]所有浓度的CEPA和"果彤红"组合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果实着色;用浓度500μl/L CEPA+500倍"果彤红"处理果实着色最快,同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没有影响。果实对"果彤红"的反应在不同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浓度500μl/L CEPA+500倍"果彤红"处理组合来促进金橘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对外源激素的响应。[方法]用0.1、1.0、1.5、2.0μmoL/L6-苄氨基嘌吟(6-B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萘乙酸(NAA)、乙烯利、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分别浸湿滤纸发芽床,每组50粒蒺藜状苜蓿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天数。[结果]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6-BA、GA3、IBA和乙烯利均能促进蒺藜状苜蓿种子的发芽,促进能力为6-BA、GA3和乙烯利强于IBA;NAA和IAA在低浓度时可抑制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但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升高而解除,ABA抑制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抑制能力为ABA〉IAA〉NAA。[结论]为阐明蒺藜状苜蓿种子休眠发芽机理与激素调控的关系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烯利对苦瓜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苦瓜性别表现的影响,为苦瓜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苗期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苦瓜叶面和茎尖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以喷蒸馏水为对照(CK),分别于施药后第0、10、20和30 d取茎尖样品测定POD、CAT和SOD活性,观察移栽后苦瓜的第一雌、雄花节位,计算前35节雌花节率.[结果]在各测定时期,50.0和10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的POD活性均高于同期其他处理,最高值均出现在施药后第30 d.5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33号的SOD活性均低于同期其他处理,以施药后第30 d时最低,为CK的32.7%;10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41号的SOD活性均低于同期其他处理,以施药后第30 d时最低,为CK的45.1%.乙烯利处理后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的CAT活性变化趋势与SOD变化趋势一致.5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33号的第一雌、雄花节位最低,分别为8.0和5.2节,雌花节率最高,为0.465,且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100.0 mg/L处理如玉41号的第一雌、雄花节位最低,分别为9.8和6.2节,雌花节率最高,为0.512,也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喷施乙烯利可使苦瓜茎尖的POD活性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有效降低苦瓜第一雌、雄花节位,提高雌花节率,以分别喷施50.0和100.0 mg/L乙烯利对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提早开花、增加早期雌花数量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杂交油菜沣油737在勉县的保优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5 a的双低杂交油菜沣油737制种技术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宜陕南勉县气候条件下的高产保纯制种技术。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选择优势基地,制种基地应相对集中连片,土质肥沃;在保证隔离安全的条件下,培育壮苗,规范栽培,严格父母本行比为1∶2;母本适时打薹促花遇,薹高15~20cm时开始打薹,要打去薹高的1/3;采用化学杀雄剂控制不育系前期微粉,在母本显蕾期用2~3μg/m L定军1号水剂化杀剂喷施1~2次能起到很好的杀雄效果,种子纯度能提高5%~20%。  相似文献   

16.
海藻提取液对黄瓜·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对黄瓜和番茄种子的浸种试验,研究2种海藻提取液对黄瓜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的水培试验,研究2种海藻提取液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浸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藻发酵液1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海藻发酵液2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海藻碱提液200倍和4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海藻碱提液400倍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水培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藻发酵液100倍和200倍处理组能显著增加黄瓜和番茄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干质量、茎粗;海藻碱提液400倍处理组能显著增加黄瓜和番茄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干质量、茎粗、根冠比。[结论]海藻发酵液和海藻碱提液均能促进黄瓜、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王伟青  岳瑾  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2-123
[目的]筛选出适宜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防治药剂。[方法]选取3种药剂,设置15个浓度梯度,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品种和浓度,并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75%百菌清WP 300、400、500倍稀释液对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好的是55℃温汤浸种30 min、75%百菌清WP 500倍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 500.00 mg/L)的处理。[结论]确定了田间防效最好的种子处理方式,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创新蓝莓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方法]以6个高丛蓝莓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授粉方式进行人工杂交,设5个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研究赤霉素对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选取即将开放的花蕾去雄授粉,以去雄后直接授粉的结实率最低,去雄后5 d授粉的结实率最高。参试6个高丛蓝莓品种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坐果率不同且不呈正相关,同一对亲本的正反交结实率有较大差异,薄雾×夏普兰结实率、坐果率最高(分别为87.2%、62.8%),莱格西×奥尼尔结实率最低(为65.4%),布里吉塔×南金坐果率最低(为41.5%)。杂交果实的成熟期提前,杂种果实性状受母本影响较大。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始发芽时间均显著缩短,200 mg/L赤霉素是奥尼尔×南金发芽最佳处理,大于600 mg/L赤霉素浸种不利于奥尼尔×夏普兰发芽。赤霉素处理不同组合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在35.0%~75.0%,始发芽时间在20~30 d。[结论]相同倍性蓝莓品种杂交亲和性较高,授粉以去雄后3~5 d为宜,赤霉素处理能显著缩短杂交种子的始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