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扬黄灌区水资源锐减的矛盾,开展玉米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相对传统栽培,机械旋耕施肥覆膜穴播宽窄行栽培在节约农田用水的前提下实现了玉米稳产高产,水分生产效率达19.1 kg/(mm·hm2),降水利用率达57.3%,水分利用率提高51.76%,减少灌溉用水35%;玉米产量平均高于机械常规播种均行栽培对照3 150.5 kg/hm2,经济产投比高于机械常规播种均行栽培对照10.3%,有效缓解了水分限制播种、播种限制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王世法  高照华 《北京农业》2014,(30):246-247
为提高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种植效益,沂南县经作站于2012年开展了花生机械覆膜播种联合收获一体化技术研究,引进2BFD-2C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和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4HBL-2型花生联合收获机11台,研究推广了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和联合收获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78.7 hm2,平均产量460.00 kg,较常规播种平均增产43.00 kg,增产10.3%;增加花生总产11.52万kg,提高了项目区农民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玉米110厘米大垄机械覆膜播种一体化轻简技术,即一次性完成侧深施肥、表土旋耕、种床凹形、覆膜、精播、膜上覆土作业。藉此挖掘我省玉米增产潜力的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38-1739
[目的]比较不同花生覆膜播种机具的增产效果。[方法]选用山东万能达花生覆膜播种机为对照,以出苗率、苗期生长势、抗旱性、小区产量、增效率为指标,验证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与阜新县科技局合作研制的花生覆膜打孔播种机的机构性能。[结果]新机构播种的花生自行出苗率96%以上,生长势和抗旱性明显优于对照;新机构节省费用1 500元/hm2,增产210 kg/hm2,按花生每公斤5元的价格计算,比不覆膜增收5 400元/hm2,比用万能达覆膜播种机增收2 250~4 500元/hm2。[结论]该机经过试验示范,自行出苗率96%以上,增产增收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3种柠条施肥播种机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型号施肥播种机的生产率、生产成本、生育性状、土壤含水量、肥料利用率以山东大华2BMYFS-4/4-4型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表现最优,其生产率分别较旋耕施肥播种和机械化常规播种高0.11、0.03 hm~2/h、生产成本分别低525、975元/hm~2;5~10 cm、10~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较旋播和常规播种高25.3%和30.9%、33.6%和36.8%;出苗率分别较旋播和常规播种提高11.3%和12.6%;1年后单株平均干重8.9 g,分别较旋播和常规播种增加2.3、1.9 g,次生根分别多1.1、0.8条,所播柠条生育性状最优,是目前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种植的首选机型。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播种质量,选择本地代表性的单粒精播机(2BYF-3型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器在播深、播量、重播率、漏播率、粒距合格指数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机械设计;产量结果同大田人工播种基本持平,同时又起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机械深施肥对玉米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机械施肥将肥料施入不同深度的土层,对玉米性状及产量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施肥深度为15 cm时,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最高,产量为12 65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985 kg/hm2,增产率为8.44%;比25 cm施肥深度的玉米产量高251.67 kg/hm2;比5 cm施肥深度的玉米产量高381.67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方式下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夏玉米种植区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机械化种、肥同播关键技术指标,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不同玉米播种方式(铁茬直播和旋耕灭茬)、不同播种深度(播深5 cm、10 cm)和不同测深施肥种、肥距离(测深施肥种、肥距离15 cm、20 cm)等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直播+种子播深10 cm+种、肥距离20 cm模式下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 987.6 kg/hm2,较铁茬直播+播深5 cm+种、肥距离15 cm处理模式产量增加14.9%(P0.05)。该模式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19.12 g,叶面积指数整个生育期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苗期土壤含水量旋耕灭茬处理高于铁茬直播处理,灌浆中期种、肥距离2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高于种、肥距离15 cm处理。铁茬直播+种子播深10 cm+种、肥距离20 cm为最佳的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覆膜机的型式多种多样,从小四轮的牵引到大型拖拉机的牵引,从分段播种、覆膜到一次性完成多条垄的起垄、施肥、播种、镇压、覆膜、覆土的作业,实现了玉米覆膜的机械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海林市海丰机械厂生产的2BMP-2型玉米精量覆膜播种机,在海林农场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该机适于玉米覆膜点播作业,可一次完成侧深施肥、地膜覆盖、精量点播、种子及膜边覆土和镇压等作业。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西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及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播种机。该机具由有机肥排肥装置、滴灌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排沙装置、膜上覆土装置和播种装置等6部分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正常工作时机具匹配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和覆沙装置的合理容积;确定穴播器和排肥器的外形尺寸;通过Adams分析软件验证了机具种肥同穴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55m/s时,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92.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97.8%。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覆沙、播种、覆土等工序,实现了旱区玉米的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的栽培且满足覆膜穴播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2BZJ-4型精量供水播种机是与实施节水抗旱的关键技术相配套的播种机械,机供水采用旋泵式分水器可实现间歇精量施水,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准确完成种、水同位工序。该精量供水播种机可同时实现开沟、施肥、注水、播种和覆土镇压等作业,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生产试验表明,种、水同位率达97%以上,节水率达50%以上,排种稳定性达100%。各项指标均满足玉米坐水栽培技术要求,为玉米的高质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现有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参考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试验测试,分析育秧播种机的铺土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和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结果表明,该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只需驾驶员和辅助人员两人即可完成,每小时可播种4 000盘以上,具有用工少、生产效率高、播种质量高等特点。该机采用直径为160 mm的大直径外槽轮式排土辊和直径为110 mm的大直径、大窝眼式排种辊,满足了水稻育秧底土量和播种量较大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内不同点的底土铺土厚度变异系数均小于6%,每盘播种均匀度和总播种均匀度均在90%以上,按插秧时对应切块位置测得的每格播量合格率均≥85%,作业流畅、性能稳定,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生产要求。研究表明,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挂接在插秧机底盘后,可一次完成在水稻育秧盘内均匀铺底土和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苏南地区油菜播种一体机作业过程中种子监测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VDF双压电薄膜的油菜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性能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播种机安装在测速轮上的编码器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设定的目标播量,得到理论排种间距,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监测装置,采集油菜种子落粒数。为了滤除机器振动信号干扰,设置参照压电薄膜,通过逻辑运算模块降低振动干扰,采用施密特电路迟滞原理消除比较器抖动干扰。系统采用STM32F103VBT6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结合设定的理论株距、相邻脉冲电压信号的时间间隔与播种机前进速度,计算得出播种量、排种速度、漏播率与重播率等性能指标。试验台试验表明,在26.5~42.2 r/min排种轴转速下,系统对排种量的检测精度不低于96.4%,漏播检测精度高于95.8%,重播检测精度高于98.4%;振动频率8~16 Hz条件下,系统播量检测精度高于95.2%。  相似文献   

16.
基于PID算法的水稻直播机播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的机械式水稻直播机镇压轮传动播种导致的漏播以及播量无法同步均匀调节的问题,实现水稻直播机播量自动精准调节。【方法】对现有苏南地区传统机械式水稻直播机进行自动化改造,设计了基于PID调速算法的水稻直播机播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在田间播种作业时,由设计的测速轮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设定的目标播种量和机具作业速度,依据播量控制策略得到排种轴理论转速;利用PID调速算法和编码器测到的排种轴反馈转速对直流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可在线无极调节播量,从而实现精准播种。【结果】该系统排种电机空载时转速调整时间小于0.63 s,最大超调量8.21%,施加12.5 N·m负载时,排种电机最长回调时间为0.32 s。目标设计播量对应转速范围内,转速控制误差最大值小于7.21%,转速误差小于5.21%,田间播量误差小于4.92%。田间车速阶梯变化时,排种转速跟随响应及时,具有较高的排种同步性,与传统机械式水稻直播机相比播量调节性能显著提高。【结论】该系统自动化改造简便,重点改进了播量调节机构,提高了传统播种机播种性能,对传统机械直播机具有较高适配性。  相似文献   

17.
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秸秆覆盖下作物群体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渭北旱塬研究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模式下播种密度对土壤储水量、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休闲期在0~3.6m土层多蓄水105mm,主要于小麦拔节后利用。不同播种密度主要影响小麦抽穗前的群体大小,抽穗后群体差异不显著。小麦籽粒产量为2 841~3 496kg/hm2,不同密度水平或覆盖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但是高密度处理较中、低密度显著降低小麦收获指数。另外,秸秆覆盖小麦较常规增加20%耗水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1%。因此,在休闲期降雨丰富,生育期特旱的气候条件下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小麦产量没有影响,显著增加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播种密度、秸秆覆盖及其交互效应还有待于在其他气候年型下进一步研究观测以便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而建立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用水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和病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宁夏旱地小麦等旱作密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设计了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膜侧种植和露地条播4种种植方式,考察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土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与露地条播种植相比,在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和0~25cm平均地温均有所提高;小麦株高高出12.2cm,穗长增加1.28cm,千粒重增加4.11g,产量高出636.0kg/hm^2,增产38.3%。  相似文献   

20.
2BML-2(Z)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玉米垄作留茬栽培模式,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要点,设计了2BML-2(Z)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动力驱动式破茬装置、开沟施肥装置、镇压传动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粒距合格率约96.2%,破茬刀平均入土深度8.5 cm,播种平均深度5.2 cm,施肥平均深度8.5 cm,种肥间距3.3 cm。一次进地可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作业,作业时土壤扰动小,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