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甘肃省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为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于2016年对甘肃省番茄颈腐根腐病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分离法进行纯化,结合其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鉴定,通过盆栽法测定各菌株的致病性及筛选抗性品种,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番茄颈腐根腐病的病原.【结果】共分离得到6株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其致病性较强,发病率85%左右,病情指数为63左右.通过抗性鉴定,筛选出‘精品红美女’‘花绣球’‘元明粉玉女’和‘红色樱桃’ 4个抗性品种.【结论】尖孢镰孢菌是引起番茄颈腐根腐病的病原,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番茄尖孢镰刀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78-81
本研究以山东省单县番茄枯萎病及临淄、寿光、胶州、即墨、海阳、莱阳等地区的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植株为主要试验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培养,并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山东单县番茄枯萎病的致病菌为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其他地区番茄颈腐、根腐病致病菌为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3。  相似文献   

3.
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的建立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番茄颈腐根腐病(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FCRR)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番茄种质资源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分析,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抗性资源,为培育抗颈腐根腐病番茄品种打下基础.[方法]以尖镰孢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  相似文献   

4.
番茄颈腐根腐病是近年来温室栽培番茄上发病最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由土传真菌尖孢镰刀菌所引起,该病害的发生给我国的番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山东地区温室栽培番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番茄颈腐根腐病有不断扩展和加重趋势。本文作者介绍了山东地区温室栽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番茄颈腐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番茄颈腐根腐病菌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山东温室大棚中番茄发生大面积颈腐根腐病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文章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柯赫氏证病法分离鉴定病株病原菌,证实这一病害为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致死温度为63℃,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8℃,最适pH为9,最适光照为12h光照12h黑暗,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甘氨酸。产孢最适温为25℃,最适pH为8,最适光照为24h黑暗,最适培养基为PDA,碳源为葡萄糖,在PDA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不利于产孢。研究可为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分子检测方法,为复合侵染病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大豆根腐病的科学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原菌rDNA-ITS区段序列分析对各病原菌种进行分子验证,采用病原菌特异性引物对大豆根腐病各病原菌种进行分子标记,以特异性引物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多病原的分子判别体系.[结果]通过序列比对使收集到的7种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尖孢镰孢霉、禾谷镰孢霉、茄腐镰孢霉和茄腐镰孢霉蓝色变种、燕麦镰孢霉)的鉴定结果得到分子验证;采用6种针对各病原菌种的引物(茄腐镰孢霉和茄腐镰孢霉蓝色变种为同一引物)进行的扩增实验均有特异性条带;经扩增条件优化和灵敏度检测初步建立针对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的分子判别体系.[结论]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子标记技术基础上的病原菌分子判别体系可用于多病原复合侵染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的分子判别,并为该病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连根腐病腐霉属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是我国的重要中药材,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明确其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中的腐霉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菌,再通过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利用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并筛选出病原菌菌株的最适合培养基.结果共计分离到腐霉属真菌8株,其中Pythium.macrosporum在室温(日均温4.7~11.2℃)和25℃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时均显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P.macrosporum是病原菌之一,且具有在高温和低温都能致病的能力.纯脱皮小麦粒是P.macrosporum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康锋  王贤磊  李冠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6):1166-1171
[目的]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甜瓜病原菌新疆株(前人鉴定为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Schi)f.sp.melonis Snyder et Hansen)、枯萎病病原菌辽宁株和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进行研究,确定病原菌新疆株的种类.[结果]对病原菌新疆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有蓝色色素,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此后又对三种病原菌进行了大亚基rDNA-D1/D2区序列分析、rDNA-ITS区序列分析,两者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新疆株与根腐病病原菌同源性高.[结论]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病原菌新疆株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而非尖镰孢菌(Fusarium axysporum(Schi.)f.sp.melonis Snyder et Hansen),是根腐病病原菌,与前人鉴定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淄博市设施茄果类蔬菜存在的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番茄腐霉根腐病、番茄疫霉根腐病、番茄茎枯病、甜椒烂果、甜辣椒根腐病、辣椒疫病、茄子茎腐病等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安康地区魔芋田块频频出现新病害症状的原因,笔者开展田间调查取样、实验室分离鉴定等工作。结果表明,新病害症状均是由根腐病病原菌引起,并且在安康地区根腐病主要为干腐病和干性根腐两类。同时,本文就安康地区魔芋根腐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为根腐病的防控及大田魔芋健康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番茄茎基腐病常被误认为是根腐病,近几年该病在我国设施、露地种植的番茄上经常发生,特别是秋延迟番茄,已经成为危害最重的根部病害之一,造成番茄缺苗断垄,发病严重的地块甚至整片死亡。番茄茎基腐病症状与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保湿培养法和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山豆根植株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收集的病株组织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00株真菌菌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67株菌株进行ITS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n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7株菌株中包含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5株、茄腐镰刀菌(F.solani)7株、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23株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2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和茄腐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山豆根引起典型的根腐病症状,且茄腐镰刀菌致病性明显强于尖孢镰刀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结论】贵州山豆根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复合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旨在明确引起陕西省榆林市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为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受害山药块茎和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学鉴定、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的方法,明确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引起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棕黑腐质霉、燕麦镰孢和尖孢镰孢。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由腐质霉属和镰孢属两个属的3种病原菌引起,棕黑腐质霉是首次报道危害山药,镰孢属真菌是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冬小麦返青期,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的冬小麦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叶片出现萎蔫症状,植株矮小,生长不良,毛细根上出现似开水烫过样水渍状病斑,重者小麦根系及茎基部变褐。本研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冬小麦根腐病(称为腐霉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该病原菌菌落白色,菌丝发达,分枝繁茂。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腐霉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省昆明市杨林镇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出现的根腐病的病原,在该烟草漂浮育苗基地取3点,分别在各点采集病株10个样本,烟草品种为NC297,对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58 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致病性试验中烟苗发病率为100%;病原菌的58 rDNA ITS序列与GenBank: AY6660871(Pythium diclinum Tokunaga in Ito &; Tokunaga)同源性为99%;异丝腐霉通过黄瓜片诱导后能产生大量孢子;引起该烟草漂浮育苗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异丝腐霉(Pythium diclinum);根据症状和病原菌,将此病害定为由异丝腐霉(Pythium diclinum)引起的烟草漂浮育苗根腐病;异丝腐霉引起烟草根腐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唐山地区柴胡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根腐病在河北唐山地区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柴胡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明确唐山地区柴胡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在对柴胡根腐病菌分离纯化的基础上,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与病原菌16s rDNA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分析了病原菌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分生孢子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柴胡根腐病病原菌属镰刀菌属;应用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后经BLAST分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确定病原菌是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适宜生长pH值为6~8。致病菌孢子在30℃时萌发率最高;适宜萌发pH值为6~8;孢子在25℃水滴中2 h后开始萌发,9 h后萌发率达到100%;孢子临界致死条件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18.
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和2006年对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进行较为广泛的采样分离和鉴定,初步明确了腐霉菌(Pythium)、镰刀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和疫霉菌(Phytophthora)是造成加工番茄根腐的主要致病菌.在苗期,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危害最为严重,其致病性强,感染后发病迅速,造成猝倒,为优势菌;其次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而在生长中后期,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分离频率较高,它们分别引起加工番茄的枯萎病和根腐病.目前,在新疆尽管枯萎病仍处于初发期,但由于其传播途径较多,危害性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丹参根腐病样本中分离到1株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20.
豌豆镰孢根腐病菌的鉴定及其致病基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不同地区豌豆镰孢根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基因多样性,为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通过茄镰孢豌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 sp. pisi)致病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对病原菌分离物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个病原菌分离物鉴定为茄镰孢豌豆专化型。致病性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对豌豆品种“草原27”致病,其中81.3%的分离物致病力强,10.4%的分离物致病力中等,只有8.3%的分离物具弱致病力。用4个致病基因PDA、PEP1、PEP3和PEP5 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在96个分离物中共检测到10种基因组合(基因型),其中含有4个基因组合和3个基因组合的分离物约占91%,这些分离物绝大多数具有强致病力(87.4%)或中等致病力(9.2%),而检测不到PDA的分离物基本上都是弱致病力类型,表明致病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与茄镰孢豌豆专化型的致病力水平有关。【结论】茄镰孢豌豆专化型是引起中国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豌豆主产区大多数分离物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