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c酯)。[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合成产率可达53.45%,并对产物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具有优良的抗油脂氧化性能,抑菌活性优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结论]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液态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液态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75条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成年鲤鱼,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条鲤鱼,试验期为31d。基础日粮设计为蛋氨酸缺乏,而其他营养素均满足鲤鱼需要。各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组、DLM(0.10%)、液体MHA.FA(0.12%、0.18%、0.24%)。[结果]添加液体MHA-FA源显著提高了鲤鱼的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效率(P〈0.05)。[结论]向鲤鱼饲料中添加0.18%的液体MHA-FA之后,鲤鱼的生长性能最好,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6-苄氨基嘌呤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况胜利  房晓敏  李科  丁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41-6842
[目的]系统研究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6-BA)的反应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的腺嘌呤和苯甲醇为原料制备6-B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品含量。[结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中产品的含量逐渐增大,2.5h以后,产品含量增加速度变缓,3.0h以后基本不再增加。PEG的用量在0.5%时,产品产率最高。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小于1.0:1.0时,得不到产品。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大于1.0:1.0时,产率很高,并且氢氧化钠的用量与产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大于1.1:1.0时,产率基本不变。[结论]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腺嘌呤:NaOH:苯甲醇:PEG400=1.0:1.1:6~7:0.03,反应时间为2.5~3.0h,反应温度低于250℃。  相似文献   

4.
水相中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及其在联苯菊酯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相中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在联苯菊酯合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代替水溶性膦配体(三苯基膦三间磺酸钠盐,TPPTS)作为添加助剂,进行水相中钯催化合成联苯菊酯中间体(联苯衍生物)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Ionic Surfactant/Pd(OAc),的催化活性优于TPPTS/Pd(OAc)2。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催化活性优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当水为反应介质、Pd(OAc)2用量为1.0m01%、K2CO3为碱和SDS为添加助剂时,对于4-甲基溴苯与苯硼酸的偶联反应,加热回流反应1h,可以得到98%的收率。当Pa(OAc)2用量进一步降低为0.1mol%,反应时间延长至6h时,收率可达76%。[结论]产品经过。HNMR表征,结构正确,为目的产物4-甲基联苯。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一种绿色合成邻藜芦醛(oV)的工艺。[方法]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邻位香兰素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邻藜芦醛,研究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K2C03作为催化剂时,oV的选择性和产率最高,分别为78.1%和58.4%。当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在1.0:1.3时,邻位香兰素的转化率最大。反应11h时,oV产率和选择性达到78%和95%。oV的产率和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150℃时,分别为83%和100%。催化剂最佳用量是K2CO3/邻位香兰素的摩尔比为0.02。[结论]制备0V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为1.0:1.3,反应时间11h,反应温度为150℃,K2CO3用量与邻位香兰素摩尔比值为0.0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免疫八肽AT—N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依据Fmoc-固相多肽合成原理,以不同树脂作为固相载体,分别合成免疫八肽及其乙酰化、酰胺化产物;以水-乙腈为二元梯度洗脱流动相,0.1%三氟乙酸为离子对,用RP—HPLC对合成产物进行纯化,冷冻干燥后得到纯度大于95%的免疫多肽。将这3种多肽混合进行分离度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免疫多肽AT—N的HPLC分析方法,使得分离度达到了定量分析要求。[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的中试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苄醇类化合物的氯代反应。[方法]采用氯化亚砜一三乙胺-DMF体系对苄醇类化合物进行氯代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苄醇类化合物在氯化亚砜-三乙胺-DMF体系中反应2.0~40min时,收率为92%~98%,副产物少,无焦化产物。[结论]氯化亚砜-三乙胺-DMF体系具有良好的反应收率,且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对于苄醇的氯代反应速率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4-溴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合成工艺条件。[方法]以苯酐、溴素及异辛醇为主要起始原料,经溴化反应得到4-溴邻苯二甲酸,再经酯化反应合成4-溴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通过考察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关键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合成的优化条件。[结果]酯化反应中较优的合成条件是: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为总原料质量的4%,4-溴邻苯二甲酸与异辛醇的摩尔比为1:5,反应时间为5h,以苯酐计产品的综合收率为87.13%,试验所得产品经气相色谱分析含量在昕%以上,产品结构经^1H—NMR分析确定与目标产物相符。[结论]产物的表征为,4-溴邻苯二甲酸,^1H—NMR(D2O):8.52(s,1H);8.23(s,1H);7.98(s,1H);4-溴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H—NMR(CDCl3):8.25(s,1H);7.97(s,1H);7.73(s,1H);4.20—4.28(m,4H);2.05~2.12(m,2H);1.25~1.33(m,16H):0.94~0.99(12H)。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2,6-二氯苯甲腈法合成2,6-二氟苯胺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2,6二氯苯甲腈法合成2,6二氟苯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工艺参数对氟代反应、水解反应和霍夫曼重排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氟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DCBN/KF为1.0:2,8,反应前期温度170~180℃,时间2h;反应后期温度230~240℃,时间4h,该条件下,反应产率为88%~90%。水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8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该条件下,水解产率为98.4%。霍夫曼重排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2h,溴用量16.5~17.0g。[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2,6-二氯苯甲腈法合成2,6-二氟苯胺的产率达68.5%,且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孙连伟  韩雪  付爱瑞  王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50-11951,11955
[目的]对以花生样品为代表的油脂类农产品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结果]采用高压罐消解一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花生中硒进行消解、测定。[方法]建立花生高压罐消解的最佳分析条件,确定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参数设置和最佳氢化反应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线性范围为0~100ng/ml,相关系数r为0.9999,回收率为96.6%-100.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油脂类含量较高的花生等农产品中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罗亚楠  于丽颖  刘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03-18604
[目的]探讨对甲氧基苯甲醛和邻苯二胺在磷酸催化下合成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的简便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立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仪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结果]邻苯二胺与对甲氧基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0∶1.2,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44℃,目标产物的产率可达72.8%。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重复试验的产率可达72.5%以上。[结论]该工艺路线所得产品色泽好,后处理较容易,具有对设备腐蚀较小等优点,是一条应用价值较高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2.
5种杀菌剂对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5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为田间有效防治稻瘟病及商品化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商品化杀菌剂对湖南省稻瘟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商品化杀菌剂春雷霉素、多菌灵、三乙膦酸铝、异稻瘟净、稻瘟酰胺的EC50值分别为10.78、181.72、167.83、46.72和7.19 mg/L。春雷霉素、多菌灵、三乙膦酸铝、稻瘟酰胺的毒力指数分别为433.40、25.71、27.84和649.79。[结论]稻瘟酰胺对稻瘟病菌的毒力最强,优于春雷霉素、多菌灵和三乙膦酸铝。  相似文献   

13.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13,23
[目的]为在农业上应用淀粉基保水剂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合反应进行研究,并制备耐盐性保水剂。[结果]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单体(g)/淀粉(g)=3∶1,丙烯酸(g)/丙烯酰胺(g)=30%,引发剂用量=3 ml,单体中和度=80%,产物吸蒸馏水率为520 g/g,吸0.9%NaCl盐水倍率为121 g/g。[结论]不同质量分数的保水剂都有一定的抑制蒸发和保水作用,该作用随树脂用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董晓燕  陈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397-18400
[目的]以pH敏感的酰胺键为连接臂,制备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方法]通过在壳聚糖2-NH2上引入疏水辛基和pH敏感的酰基,合成具有pH敏感性的两亲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采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评价其pH敏感性。[结果]合成的4种两亲性酰基壳聚糖衍生物中,N-辛基-N'-(3-羧基丙酰基)-壳聚糖(OCPC)和N-辛基-N'-(3-羧基烯丙酰基)-壳聚糖(OCAC)在pH 4.5~7.4范围不具有pH敏感性;N-辛基-N'-(邻羧基苯甲酰基)-壳聚糖聚合物(OCBC)和N-辛基-N'-(2-羧基环己甲酰基)-壳聚糖(OCCC)在pH 5.0~6.0范围具有pH敏感性。[结论]合成的目的物OCCC有望作为新型pH敏感聚合物胶束材料增溶难溶性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棉花秸秆复合基质对水果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棉花秸秆中分别加入尿素、磷酸二铵和清水,进行腐熟发酵,再将各处理腐熟的棉花秸秆与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不同比例配成复合基质,以水果黄瓜为试验材料进行育苗试验.[结果]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水果黄瓜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大.以棉花秸秆(磷酸二铵处理)∶蛭石∶草炭=2∶1∶1配比的复合基质效果最好,其容重为0.27 g/cm3,总孔隙度为84.72;,通气孔隙为26.34;,持水孔隙为58.38;,pH为6.88,EC值为1.11 ms/cm;水果黄瓜幼苗生长势良好,叶绿素含量较高,育苗效果理想.纯棉花秸秆配方的育苗效果最差.[结论]棉花秸秆(磷酸二铵处理)∶蛭石∶草炭=2∶1∶1可以推荐作为水果黄瓜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6.
陈宜菲  邱罡  陈少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35-15337
[目的]推动铁屑在治理有机物污染土壤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利用机械厂废弃铁屑在常温常压下对土壤中的4-硝基苯胺(p—NA)进行还原,并对影响还原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废铁屑可将土壤中的p-NA还原成苯二胺,提高了其生物降解性。在土壤中p-NA的初始浓度为1.3×10^-3mol/g、铁屑加入量67mg/g、加水量0.33ml/g、土壤初始pH值为6.45条件下,经过4h反应后,p—NA的还原率可达100%。铁屑的前处理方式对p-NA还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酸洗〉水洗〉碱洗;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铁屑用量和土壤含水量能有效提高p—NA的还原率;土壤酸度、有机质含量和反应温度对p-NA还原效率的影响较小.[结论]废铁屑可将土壤中的P-NA还原成苯二胺,提高了其生物可降解性,为铁屑治理有机物污染土壤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雪  吴林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45-8647
[目的]研究越橘酒中主要香气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3个地区越橘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3个地区的样品中共检测到主要挥发性物质40种,其中普遍存在的成分有21种。[结论]苯乙醇在所有样品中含量最高,是越橘酒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变化。[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 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 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 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 h快速降低,24~60 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 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 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19.
毛大丁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旭冰  刘晓宇  陈光勇  刘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28+14678-14628,14678
[目的]研究毛大丁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层析对毛大丁草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薄层色谱和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毛大丁草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琥珀酸、伞形花内酯、异山柑子萜醇、熊果苷和瑞香素-8-O-葡萄糖苷。[结论]为毛大丁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北京丁香叶中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6%。[结论]含量在3%以上组分有:苯甲醛(8.03%)、β-蒎烯(4.53%)、苯甲醇(22.92%)、苯乙醇(4.03%)、3-烯丙基-2-甲氧基酚(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