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养鸽业的迅速发展,人工哺育乳鸽的效果对养鸽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减轻种鸽负担,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乳鸽产量和优良品系的繁殖速度,开展人工鸽乳及人工哺育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自然鸽乳概况鸽乳(Cropmills)是指乳鸽刚孵出时取食的亲鸽嗉囊中分泌的一种物质。鸽乳是由含有大量脂类  相似文献   

2.
乳鸽人工代乳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乳是由亲鸽嗉囊所分泌的一种特殊营养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乳鸽在0~7日龄完全靠鸽乳维持生长,并且多数鸽场中,乳鸽仍是由亲鸽哺喂到28日龄左右,这就降低了亲鸽的繁殖性能和乳鸽的产量。因此,通过开展乳鸽人工代乳料的研究,可以使亲鸽从繁重的孵化和育雏任务中解脱出来,缩短种鸽的产蛋周期间隔,提高产蛋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养鸽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20只1日龄的雏鸽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研究通过添加免疫球蛋白和益生素而配制的免疫型人工鸽乳对乳鸽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免疫型人工鸽乳的乳鸽能够增强1~6日龄乳鸽的免疫功能并促进其生长。与种鸽哺喂的自然鸽乳相比,采食免疫型人工鸽乳的乳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IgG、IgA、IgM和IL-4水平以及全血T和B细胞增殖均显著下降,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中INF-γ以及INF-γ/IL-4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证实,通过添加免疫球蛋白和益生素研制的免疫型人工鸽乳能够使1~6日龄乳鸽在比较健康的状态下生长。但是与种鸽哺喂的乳鸽相比,无论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还是在促进生长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弥补这种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乳鸽人工哺喂技术、乳鸽的蛋白需要能量代谢、消化性能与免疫性能以及人工鸽乳的配制,文章认为乳鸽人工哺喂是可行的,能迅速增加乳鸽的体重,利用人工哺喂技术能使亲鸽提高产蛋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缩短了乳鸽的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5.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工鸽乳对乳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0羽人工孵化同期出雏的乳鸽,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羽。Ⅰ组为对照组,亲鸽自然哺育;Ⅱ、Ⅲ、Ⅳ为试验组,从初生至28日龄,按高中低蛋能比的人工鸽乳进行人工哺喂。结果显示:14日龄前免疫器官指数随着蛋能比由高到低而逐渐增大,但人工哺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8日龄Ⅰ、Ⅱ、Ⅲ组胸腺指数相近(P>0.05);法氏囊指数、血清抗体水平在各日龄间随蛋能比从高到低表现为逐渐升高,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14日龄时,Ⅱ组血清抗体水平低于Ⅲ、Ⅳ组,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人工鸽乳的蛋能比是影响乳鸽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养鸽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养鸽业已逐渐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但目前关于乳鸽能量、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乳鸽在达到成年体重之前一直由亲鸽哺喂所致。本文综述了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为乳鸽营养需要研究和人工育雏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庄国华 《中国家禽》2001,23(18):36-37
1乳鸽饲养管理技术从出壳到离巢出售前的鸽子,称为乳鸽。乳鸽在其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基本上不能自行采食,几乎全靠亲鸽灌喂嗉乳和饲料。据观察,乳鸽一出壳,亲鸽即口对口地给乳鸽灌气,培养其接受哺育的习惯。乳鸽出壳后约4小时,亲鸽的嗉囊便分泌出鸽乳灌喂乳鸽,这时,如果发现亲鸽(尤其是初产母鸽)在乳鸽出壳后5~6小时仍不授乳,就应进行人工训练。方法是将乳鸽的嘴小心的放在亲鸽的嘴里,如此反复多次,一般亲鸽就会灌喂嗉乳了。如亲鸽因为疾病而不喂乳鸽,则应及时治疗,并调离乳鸽。在1~3天内,亲鸽以很稀的浆乳哺喂乳…  相似文献   

9.
鸽具有独特的繁殖模式,在自然条件下,一对亲本在一个繁殖周期中只产2个蛋,作为晚成鸟,幼崽出生后必须由亲鸽的哺喂,直到28日龄。这种分泌物称为“鸽乳”,由母鸽的嗉囊每4 h分泌1次,以逆行呕吐的方式喂给仔鸽,鸽乳具有促生长、调节肠道微环境和对幼崽的免疫作用。由于其对乳鸽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鸽乳的功能、分泌和调控机制具有提高亲鸽泌乳能力、促进鸽业发展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升肉鸽养殖生产技术水平、有力推动肉鸽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欣荣大皇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大力协作下,笔者组织开展了乳鸽人工哺育技术体系的创新研发;经对国内外乳鸽人工哺育技术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对自然鸽乳营养与生物质成分检测分析,成功配制乳鸽各生长阶段高效仿真人工鸽乳和对乳鸽人工哺育内环境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填饲等技术的创新研发,总结形成了乳鸽人工哺育技术体系,并经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制定了相应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1.
肉鸽饲养场的最终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且体重尽可能大的商品乳鸽。采用乳鸽人工育肥技术既可使生产的乳鸽数量增加,同时也可提高乳鸽的体重,所以人工育肥技术受到了养鸽场的欢迎和重视。但由于乳鸽两周内的人工哺育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人工鸽乳配制不易,这时的乳鸽又小又难喂,因此多数养鸽场更愿采用15日龄后人工育肥。乳鸽后期人工育肥方法简单易行而实用,效果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1乳鸽的养殖1.1乳鸽的特点乳鸽是出生后28日龄以内的小鸽。乳鸽因生长快、饲养周期短、食量少、饲料转化率高、投资少、效益大,是肉鸽养殖提供的主要产品。乳鸽出生后自己不会吃料,要通过亲鸽的鸽乳喂到一月龄左右。鸽乳为亲鸽嗉囊中分泌的一种乳状液体。小鸽自己不能保温,要靠亲鸽来保温,人工养殖要给乳鸽垫保温材料,为乳鸽提供保暖。1.2乳鸽的饲养管理乳鸽在亲鸽哺育下到25~28日龄时,体重可达500多克,就可上市销售,但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减轻亲鸽哺育的生理负担,让亲鸽提早产下一窝蛋,乳鸽通常在亲鸽喂养到8~…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人工鸽乳对0~10日龄乳鸽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1、2、3、4、5五种不同营养配方的人工鸽乳饲喂刚出壳且未经亲鸽喂过的雏鸽。试验分为 5组 ,每组设 3个重复。饲喂至 1 0天 ,又选出 1、5配方进行重复试验。对 4、7、1 0天乳鸽的体重进行显著性检验 ,同时用与试验组同鸽场自然哺育的乳鸽的同日龄体重作对照。结果显示 :在 4、7日龄时 ,各组间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而 1 0日龄时 ,1组与 2、3、4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2组与 4组差异显著(P <0 .0 5) ;1组与 5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从 1 0日龄乳鸽的增重效果看出 :5种人工鸽乳中 ,1组的饲养效果最佳 ,4、5组次之 ,2组最差。而试验组全群 ( 1 70只 )乳鸽的成活率平均为 93.5% ,1组成活率为 1 0 0 %。试验结果表明 :乳鸽完全可以脱离亲鸽而进行人工喂养 ,乳鸽出壳至 1 0日龄生长所需的最佳能量和蛋白需要分别为 1 5.38KJ/kg和 53.3% (以干样计 )。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人工鸽乳对乳鸽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肠道发育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人工鸽乳粗蛋白水平。试验选取7日龄乳鸽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乳鸽。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6.5%、18%、19.5%、21%的人工鸽乳(CP16.5%组、CP18%组、CP19.5%组和CP21%组),饲养时间为18 d。结果表明:1)各组乳鸽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CP21%组乳鸽胴体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P18%组与CP19.5%组(P<0.05);CP16.5%组半净膛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P19.5%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无显著差异(P>0.05);CP21%组乳鸽胸肌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P18%组(P<0.05)。3)CP16.5%组乳鸽粗蛋白、粗脂肪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均为最高,但只有粗蛋白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之间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4)CP18%组乳鸽的脾脏...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日龄乳鸽嗉囊中鸽乳外观品质、能量蛋白质浓度、消化酶活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生长因子浓度,分析这些指标在乳鸽不同日龄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系统了解乳鸽营养与生理需求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0、7、14、21、28日龄健康白羽王鸽乳鸽各12只,待亲鸽哺喂后屠宰,取出其嗉囊全部内容物。一部分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取上清,用于消化酶活、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因子的测定;另一部分制成风干样用于常规营养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0日龄鸽乳外观呈乳白色油性奶酪样,7日龄鸽乳为奶酪样鸽乳和饲料的混合物,14日龄之后逐渐过渡为软化的饲料。日龄对鸽乳的能值和蛋白质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0日龄鸽乳的能值和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后期鸽乳(P<0.05),7日龄后,鸽乳能值和蛋白质浓度趋于平缓。不同时期鸽乳的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且均随日龄增加呈一次线性上升(P<0.05)。不同时期鸽乳的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和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先下降后上升,与日龄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不同时期鸽乳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差异显著(P<0.05),且均先下降后上升,与日龄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0~7日龄鸽乳以亲鸽嗉囊黏膜上皮细胞的脱落物与细胞碎片为主,能量、蛋白质、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均处于最高水平;8~14日龄鸽乳能量和蛋白质浓度趋于平缓,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降至最低;15~28日龄鸽乳营养水平与亲鸽饲粮相似,且乳鸽消化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乳鸽机体的生长与其鸽乳营养水平的变化规律[0],本研究测定了0~3日龄和1、2、3及4周龄乳鸽的体重及嗉囊乳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乳鸽体重在2周龄前生长速度最快,2周龄后明显减慢;其嗉囊乳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均随周龄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45.89%、30.86%、28.02%、13.06%、18.41%,37.65%、7.43%、4.40%、1.41%、2.47%和51.16%、46.99%、44.62%、35.64%、27.50%;乳鸽体重生长强度与鸽乳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饲养商品肉鸽,人们都希望每对产鸽由每年6~8对,提高到10对以上,体重也早日达到上市标准。如果每对产鸽每年多育2~3对乳鸽,养鸽的经济效益就可增加50%左右。要实现肉鸽的饲养高效益,单靠传统方法,即使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以达到。但利用人工孵化及乳鸽人工哺育,则可使乳鸽快速育肥,从而既可减轻肉用种鸽的哺育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又可使乳鸽体重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产鸽的生产性能和肉鸽的饲养效益。鸽子在孵化和哺乳期间嗉囔会产生鸽乳。因鸽乳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18-8%,脂肪12-7%,所以乳鸽的增重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8.
人工鸽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肉鸽的饲养发展迅速,迫切需要解决人工鸽乳这一关键课题。我经几次试验研究,用绿豆等蛋白,强化各种营养,经精加工,研制成一种粉状的人工鸽乳,用它来喂养刚孵化出的雏鸽(包括人工孵化的)获得良好的效果。有了人工鸽乳,亲鸽就可专门产蛋,省去孵化和育雏的时间,因此海产一对乳鸽的时间,便可从40多天缩短为10天。乳鸽的产量可提高4~5倍。经济效益显著,并可实现有计划地分批生产,使整个养鸽过程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自然鸽乳的常规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秋凤  张彬  张在伟 《中国家禽》2003,25(21):12-14
为探讨自然鸽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0-3日龄和4-6日龄乳鸽自然鸽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自然鸽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0-3日龄和4~6日龄乳鸽的自然鸽乳分别含粗蛋白52.6%和44.6%,粗脂肪分别为38.16%和32.97%,且前者无碳水化合物;随乳鸽日龄的增加,自然鸽乳中水分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Ca:P比例有所增加;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能及盐分均有下降的趋势;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是从无到有;氨基酸中除组氨酸(His)和胱氨酸(Cys)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有下降的趋势;0-3日龄自然鸽乳中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或/和谷氨酰胺(Gln)和天冬氡酸(Asp)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7.8%、必需氨基酸的量占总氨基酸的47.7%。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肉鸽饲养业的发展,传统饲喂方法和亲鸽自孵自育的繁殖形式,己成为入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据报道,乳鸽人工哺育不仅可以减轻亲鸽哺育负担,大幅度缩短亲鸽繁殖周期,而且可以提高乳鸽的商品率,乳鸽人工哺育对肉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乳鸽人工哺育的方法成熟程度看,7日龄前雏鸽的人工哺育效果比较差,主要是人工配制的鸽乳效果不佳,其次是刚出壳的雏鸽食量小,不能站立,灌喂难度大。所以,多数养殖场让亲鸽哺育7天后改为人工哺育,只要哺育得当,其效果优于亲鸽哺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