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发展之根本,也是倍受国民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就业机制不完善、求职岗位信息不畅通、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人才结构信息不畅通等问题。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兴起,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需求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就业信息平台为载体,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网络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国县域乡村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就业带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乡村产业是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战略路径。基于全国县域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乡村产业的追踪数据,运用层次法分析结合波士顿矩阵模型对乡村产业选择优先序及就业带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乡村产业应当依托当地产业在市场需求、区位禀赋及要素供给方面的优势所在,因地制宜。吸纳就业潜力较大的乡村产业多以社会服务业及农林渔牧业为主,比较劳动效率较高的乡村产业则以批发零售业及交通运输业为主,对于住宿及餐饮业则应发挥乡村的区位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就业弹性。  相似文献   

3.
张生福 《计算机与农业》2012,(8):126-129,136
地方性院校为本地企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于企业生产是地方性院校的基本定位。构建以ERP等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可直接面向实际就业等特点的课程为切入点,在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和开发项目的全程引导下形成的ERP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利用校企两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国土地上千百年来未曾动摇过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了一时间手足无措的被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农民。从而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随之迅速扩大,即失地农民。这部分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也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必须抓紧解决的事情。该文在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政府征地后对失地农民的主要安置方式,并提出了实行就业安置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非正规就业在各个国家发展迅速。通过对各国非正规就业人员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探讨现阶段非正规就业趋势的合理性,客观评价非正规就业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城乡边缘区为地理单元,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就业空间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兰州市安宁区4个村220家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失地农户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就业行为选择和目前影响失地农户就业行为空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就安宁区来说,农户家庭因为征地而获得的补偿收入相对较少,安置小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而使安置小区一部分农户家庭对征地政策略有微词。征地前以土地为生的农户,在征地后更倾向于在市区发展。就影响就业行为的主导因素来说,收入一直是最重要的。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教育以及医疗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对就业行为空间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征分析 1.1农民就业以家庭经营为主 近些年国家对农民种地给予了各种补贴.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再有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也影响了农民工的外出就业.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2010年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村劳动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赵洁 《计算机与农业》2012,(1):122-123,129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向是大学工作的重点,如何促进就业工作更好的发展也是就业指导老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工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导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总结了一些相关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税收,都会对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对就业和产品竞争力所产生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的实践得出,水资源保护税虽然有可能在短期内对就业和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反而对就业和竞争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联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呈现为个人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行业需求的低统一性,简单来说,就是大学生未必能够找到相匹配的理想社会职位,在这种就业问题之中,高等院校的就业政策不再是单方面地宣传社会招聘信息提高就业率,而是兼顾创业...  相似文献   

11.
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模式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彦林  任军 《土壤通报》2003,34(3):191-194
本文分析了我国施肥系统的物质流、货币流和技术流、信息流的流动规律,指出缺乏施肥技术推广的经济驱动力和有效的科技服务手段是我国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的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来丽 《计算机与农业》2014,(1):108-109,117
本文围绕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了高职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介绍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情况。高职类院校进行就业实习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如何将企业的文化与实际技能需要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校园接触企业,在学校进行过渡到就业者的行列。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初步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global models: (1) an Agricultural Demand Model which is used to compute the consumption and demand for commodities that define land use in 13 world regions; and, (2) a Land Cover Model, which simulates changes in land cover on a global terrestrial grid (0.5° latitude by 0.5° longitude) resulting from economic and climatic factors. Both are part of the IMAGE 2.0 model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models have been calibrated and tested with regional data from 1970–1990. The Agricultural Demand Model can approximate the observed trend in commodity consumption and the Land Cover Model simulates the total amount of land converted within 13 world regions during this period. Some degree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deforestation has also been captured by the simulation. Applying the model to a “Conventional Wisdom” scenario showed that future trends of land conversions could be strikingly different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even though a consistent scenario (IS92a from the IPCC) was used for assumptions about economic growth and popul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uture land cover patterns ar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assumed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in crop yield and computed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demand.  相似文献   

14.
旱作麦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收效应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为了揭示渭北旱塬连作麦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冬小麦增产增收效应。于2007-2009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夏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等3种耕作方式对麦田夏闲期蓄水保墒效果,以及3种耕作处理与平衡施肥、常规施肥和低肥等3种施肥处理组合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免耕和深松较翻耕保墒作用好,夏闲期免耕、深松较翻耕0~300 cm土层3 a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0.6和0.5个百分点,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了24.2和21.5 mm;生育期内平衡施肥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2 a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了17.7和14.4 mm;以平衡施肥深松处理产量最高,2 a平均产量高达5033.1 kg/hm2,较平衡施肥翻耕和平衡施肥免耕分别增产5.5%和6.3%;以平衡施肥免耕经济效益最高,2 a平均纯收益高达5 553.7元/hm2,较平衡施肥深松和平衡施肥翻耕分别增收3.3%和9.2%。综合考虑各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小麦增产增收效应,平衡施肥深松处理是渭北旱塬连作麦田较佳的耕作和施肥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5.
陈涛  徐瑶 《土壤通报》2006,37(1):65-67
如何定量评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生态经济学的难点。利用生态足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状态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赤字为-1.1207875 hm2/人,生态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不同经济区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85~2000年耕地统计和社会经济资料.对重庆经济较发达的北碚区、欠发达的万州区和经济落后的酉阳县三不同经济区的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不同经济区的耕地变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比等方面均有明显下降,且经济较发达的北碚区相对经济欠发达的万州区和经济发展落后的酉阳县而言耕地数量减少、结构比下降的速度(率)更快。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管理机制以及社会行为等这些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对不同经济区耕地变化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利用灰色动态预测模型GM(1,1)对不同经济区未来10年耕地变化预测表明,不同经济区耕地变化将会继续减少.且经济较发达的北碚区和经济欠发达的万州区耕地减少的速度(率)基本保持一致,但经济落后的酉阳县耕地减少的速度较前两者更快。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保护性耕作与施肥对渭北旱地春玉米田土壤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于2013—2015年在渭北旱塬实施了春玉米耕作与施肥田间试验,共设置6种耕作与施肥处理:翻耕+低肥(A1)、免耕+高肥(A2)、深松+平衡施肥(A3)、翻耕+无肥(B1)、免耕+无肥(B2)和深松+无肥(B3),测定了春玉米休闲期与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和收获时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保护性耕作能显著提高旱地玉米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与传统翻耕处理B1相比,休闲期,B2和B3播前土壤蓄水量分别提高23.39 mm和27.73 mm(P0.05);耕作处理区,B2和B3全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平均提高13.41 mm和15.70 mm;耕作施肥处理区,A2、A3土壤蓄水量较A1分别提高13.15 mm、19.54 mm。2)平衡施肥能有效提高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蓄水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全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平均提高6.79 mm(P0.05)。3)保护性耕作与施肥能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耕作无肥处理区,与B1比较,B3处理产量提高212~576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83~2.21 kg×hm~(-2)×mm~(-1);耕作施肥处理区,A3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产量较A1提高659~1 49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65~3.82 kg×hm~(-2)×mm~(-1)(P0.05)。3种施肥方式下以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4)对耗水量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抽雄—灌浆生育阶段土壤耗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保护性耕作提高玉米生长初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春玉米抽雄—灌浆期土壤水分,增加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利于玉米籽粒产量的提高。因此在渭北旱地春玉米田,深松与平衡施肥组合能提高春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是该地区玉米高效生产较为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钾肥对烤烟体内钾素分配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新  曹志洪 《土壤学报》1994,31(1):50-60
本文用三种典型的植烟土壤研究了不同的钾肥用量对烟株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含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充分供钾时,钾在烟株体内的含量顺序为芽>叶>茎>根,烟叶不同部位为下部>中部>上部;当烟株缺钾时,上部烟叶含钾量高于中下部。无率在哪种土壤上,钾在烟株中的分配比例顺序为烟叶>茎>根>芽,当中部烟叶含钾量达到2.4%时钾在烟株中的分配趋向一稳定值,即在烟叶、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