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进  梁立清 《水产科技》1992,(1):F003-F003
海康县水产局于1990年7月首次在南渡河进行罗氏沼虾人工放流增殖,第一批投放规格为0.8~1厘米/尾的虾苗20万尾,一年后.回捕率为8.6%,成虾体大肉厚,经济价值高。1991年7月,该局组织第二批放流工作,再次投放规格为1~1.2厘米/尾的虾苗30万尾,经拖捕检查,虾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太湖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历时《个多月,已于6月中旬顺利结束。共放流寿片鱼种924.39万尾(20.79万千克)、县花3327万尾、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卵(苗)410万粒(尾),分别比去年增长53.9%、105.8%、215.4%。今年放流鱼种结构做了调整,共放流鲤鱼县花592万尾,首次放流异育锻鲫县花2715万尾,批全放流美国加州护鱼县花20万尾。技流经费达150万元,是近几年中较高的一年。1998年度太湖渔业资源放流工作结束@朱晓茂$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15004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人工放流鲤鱼 银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中上游承接太湖来水,是优良的淡水天然捕捞场所;下游水质污染后影响江海回游鱼类资源的补充,渔业捕捞地位日趋下降。在中上游放流鲤鱼、银鲫等定居性鱼类有利于继续发挥水体的渔业经济效益。本试验于1989~1991连续三年放流标记鲤鱼4500尾,标记银鲫20000尾,随后用电捕网等渔具定期捞捕,测算重捕率,生长率等。观察表明,放流效益明显。按水体底栖生物资源,作者初步估算了应投放鲤鱼鱼种的数量,建议选择适当河段设立鲤、银鲫鱼自然繁殖保护场。  相似文献   

4.
摘要2011年,课题组在莱州湾东部芙蓉岛海域开展黑鲷标志放流研究,共放流平均体长8.6cm以上黑鲷苗种23.6万尾,其中有效挂牌标志放流68224尾。标志鱼经暂养4天后,脱牌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和2.03%。9—11月,通过地笼网回捕、回捕电话统计和实地走访3种方式累计回捕标志黑鲷1041尾,回捕率为1.53%,其中放流后20~30天和30—40天,标志鱼的回捕率较高,分别为0.63%和0.48%。回捕标志黑鲷的生物学分析表明,10月份,放流鱼生长缓慢,叉长日均增长0.53mm,之后生长速度加快,11)7份又长日均增长达到0.85mm。放流鱼主要分布于鱼礁海域,并随着水温降低,逐渐向渤海湾口移动。  相似文献   

5.
孙德山 《水产科学》1996,15(2):38-41
分3个阶段总结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苗增殖效果,第一阶段(1985~1988年)放流效果好,回捕率高,平均投苗量7.6亿尾,平均捕捞产量2200吨,平均回捕率约11.6%,第二阶段(1989~1992年)放流数量多,但回捕率低,平均投苗量16.70亿尾,平均回捕率约6.7%,第三阶段(1993~1995年)平均投苗量7.18亿尾,平均回捕率约2.33%,回捕效果极差,下降原因:一是客观原因造成,如污染  相似文献   

6.
刘家峡水库是甘肃省最大的水库,设计库容57亿立方米,养鱼核定面积16万亩。1970年建立渔场,同年投放鱼种,截止1986年共投放鱼种6600万尾,约合33万公斤,累计鲜鱼产量70.6万公斤。从重量上看,投鱼种与产鲜鱼之比为1:2.14;从数量上看,投鱼种与产鲜鱼之比为1000:1,回捕率仅0.1%。资金方面,1970~1985年用于渔业生产的资金为555.5万元(不含基建费),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海洋牧场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来,浙江省十分重视海洋牧场的研究工作,在象山港、三门湾海域进行人工放流中国对虾,近10年,共放流了3cm规格的中间培育虾苗11亿尾。象山港和三门湾每年各放流虾苗1亿尾,根据回捕率测算,回捕率为8—10%。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乌江思林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3年和2014年对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的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inensis)和白甲鱼(Varicorhinus simus)部分个体进行了荧光标记,共标记放流1.98万尾中华倒刺鲃和4.56万尾白甲鱼,并在2014年与2015年进行了2个周期的回捕调查。结果显示,回捕调查捕获鱼类12种,共计2687尾;其中,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的渔获物占比分别为1.60%和0.71%,未见荧光标记个体。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标记中华倒刺鲃7尾(2014年6尾,2015年1尾)、白甲鱼7尾(2014年4尾,2015年3尾),回捕率分别为0.013%~0.049%和0.009%~0.030%,回捕地点共7个,距离放流地点226~24 105 m。研究表明,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增殖放流活动可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起到一定增殖效果。为取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建议调整放流方法、放流地点、加强渔政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 1968年太湖引入团头鲂夏花88万尾,其后多年又投放鱼种。团头鲂已成为太湖人工放养的一个主要鱼类。据统计,1968~1979年共投放团头鲂夏花889万尾,鱼种近2,500万尾。一般年产量20万斤。为进一步确定太湖人工放养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性腺发育及其种群的年龄构成,为今后采取繁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1979年4月至1980年3月作了周年的采集与测定。下面是这次所得资料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安树升 《水产科学》2002,21(3):43-44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始于 1985年 ,按回捕率变化情况 ,可分为三段 ,1985~ 1992年 ,8年的平均回捕率约9 2 % ,每放流 1亿尾幼虾产量为 188t;1993~ 1996年 ,4年的平均回捕率约 3 4 % ,每放流 1亿尾幼虾产量为 6 5t;1997~ 1998年 ,平均回捕率 9 4 % ,已恢复到前 8年的水平。笔者主要讨论回捕率下降原因和恢复回捕率措施。1 资料本文所用资料列成表 1。其中相对资源量用试捕调查所得的平均网产表示 (7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用扒拉网和手推网 ;8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用扒拉网和手推网 ;8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  相似文献   

11.
小型水库白鲫试养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麻城县邓家河水库养鱼水面900亩,为了充分挖掘水库生产潜力,1980年进行了白鲫试养工作。当年9月投放1.5寸的鲫鱼种2,500尾,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养殖,1982年底捕起242尾,平均体长20厘米,尾重265克,回捕率为9.7%。结合捕捞,收集亲鱼20组,至1983年5月20日止,繁殖白鲫鱼苗12万尾。5月初,用刺网在水库上游捕到雌鱼4尾,怀卵量都很大。  相似文献   

12.
1992-1994年,每年4-5月浙江苍南县近岸水域进行海蜇苗放流增殖,放汉回捕率为0.57-2.33%,停止放流后的1995-1997年在浙南近岸水域共捕到海蜇124.2万只,,放流结果表明,海蜇放流回捕率是高的,并且出现了自然繁殖群。  相似文献   

13.
岱衢族大黄鱼放流增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恢复舟山渔场本地种岱衢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c Focea)资源,2000~2009年进行了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试验。10年间共放流了经过人工繁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1288.0×10^4尾,其中包括标志鱼62680尾。回捕标志鱼1432尾,平均回捕率2.73%。回捕试验结果表明,在岱衢洋进行本地大黄鱼的放流可行,体外挂牌法适合于大黄鱼的标志放流,放流鱼苗不仅可以成活、生长,还能够产卵、增殖并进行洄游;放流使舟山渔场本地岱衢族大黄鱼资源得到显著恢复,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人工放流鱼苗,加强护养管理的方法增殖江河渔业资源,从1991至1994年累计放流草、鲤、露斯塔野鲮等鱼苗195万尾,放流后4年的平均产量比放流前5年的平均产量增加5倍.本研究用标志回捕法研究增殖后鱼类回捕率、生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用放流前后多年平均产量对比法估算增殖产量.回捕率在14.5%—20.5%,平均年增殖产量146吨.  相似文献   

15.
安化县柘溪渔场职工林菊红1987年在本场木狮溪栏网库安放成鱼网箱一口,面积为(4×7×2)56m~3,清箱消毒后,分别在5月12日至14日投放老口鱼种690尾,重量52.8公斤,其中鳙鱼40尾,重6公斤,草鱼600尾,重43公斤,鲤鱼50尾,重3.8公斤。在鱼种下箱时,草鱼全部都进行了免疫注射。平时坚持科学投喂,共投放精饲料80公斤,在生长旺季坚持每天投喂青饲料100公斤,共计0.9万公斤。到9月30日县水产站实地验收,清箱起水,共捕回成鱼635尾,回捕率92.3%,大的尾重1.52公斤,小的尾重0.8公斤,平均每尾重1.16公斤。总重736.6公斤,净重683.8公斤,收入2799元,除去成本566元(其中饲料成本302元,鱼种成本264元),  相似文献   

16.
梁继成 《海洋渔业》1988,10(4):178-178
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自1985到1987年,累计放流3厘米长的虾苗16亿尾。三年来秋汛累计回捕放流对虾4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回捕率占10%,为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国内外对虾放流增殖简况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濑户内海在70年代初期,对虾产量仅为466吨,尔后通过每年向海湾投放虾苗1-1.5亿尾,到1975年使对虾产量上升到1230吨.我国渤海湾在80年代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增殖,把体长3厘米的虾苗放流入海,经70天左右可以生长到16厘米,回捕率达10%以上,据推算每放流工万尾虾苗,可增产对虾35公斤,  相似文献   

18.
水产资源     
种群增殖是补充野生鱼类群体的有效管理方法,将眼斑拟石首鱼作为试验品种评估佛罗里达海域种群增殖的效果。放流鱼种作上标记,在三个季节进行三次放流以比较回捕率。60000尾眼斑拟石首鱼按总体长分为60、90、120mm 规格级,鱼种为秋季自然产卵繁殖生产的鱼种和调节光照和水温人工诱导  相似文献   

19.
2010-2012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湖北省水产局等单位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实施了鲢、鳙、草鱼等鱼类的增殖放流,并标记了部分放流苗种进行了放流效果评价。三年放流规模分别为103.49万、125万、130万尾,标记放流鱼类总计为4.66万尾,标记回捕率分别是0.0465%、0、0.0114%。通过监测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每年100万~125万尾的放流规模对鱼类增殖具有一定的效果,2010-2012年7-8月家鱼渔获物的产量分别约为3.0 kg/(船· d)、7.3 kg/(船· d)、4.3 kg/(船· d),较放流前有所提高。同步网箱散养放流家鱼试验的成活率在2010-2012年分别为5%、64%、81%,3年中放流家鱼平均体重最低增加到约1.8倍,最高增加到约7.9倍,说明放流对增加两坝间水域鱼类资源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底拖网回捕增殖对虾对经济幼鱼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6年在山东南部沿海八大港湾同步增殖放流体长3cm以上的虾苗14.9116亿尾,累计回捕增殖对虾1.4亿尾,平均回捕率为9.4%,其中拖网回捕增殖对虾累计为1184.7t,但损害的七种经济幼鱼累计为4402t,应引起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