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杞麓鲤是通海县著名的土著鱼之一,由于捕捞强度、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致使杞麓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拯救通海县濒危的杞麓鲤,使其种质资源永续利用,2011年开展杞麓鲤人工驯化工作,2014年采用人工催产的方式,开展杞麓鲤人工养繁殖技术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花鲈鲤是抚仙湖特有土著肉食性鱼类,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对维护抚仙湖鱼类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收集抚仙湖捕捞所获花鲈鲤28尾,在池塘条件下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试验,驯养成活12尾。通过多年驯养培育,目前驯养培育的花鲈鲤已达到性成熟,为下一步开展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近七年的探索研究,今年5月,抚仙湖中的杞麓鲤首次成功繁殖出子二代鱼苗。杞麓鲤在抚仙湖沿岸俗称瘦头鲤鱼,属杂食性鱼类。除抚仙湖外,云南各湖泊均有分布,各湖泊中的杞麓鲤性状略有区别,抚仙湖中的个体较大,收购的野生亲本最大个体达7.8 kg。其在历史上种群数量较大,曾经是抚仙湖的常见鱼类。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抚仙湖中已经难见其踪影。为保护抚仙湖的土著杞麓鲤不致灭绝,江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玉溪市水产工  相似文献   

5.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7.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8.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9.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0.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1.
张是  海波 《福建农业》2013,(11):31-31
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元坑镇际下养殖基地)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水产良种"福瑞鲤",经过驯养、选育和人工催产繁育,已成功繁育出2000多万尾水花鱼苗,目前长势良好,成为全县首家成功人工繁育福瑞鲤良种鱼苗的企业,填补了该项目在顺昌县人工繁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正7月18日,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长江云南省龙开口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大理州鹤庆县龙开口水电站库区放流码头举行。放流5类共计50万尾珍稀土著鱼苗,其中短须裂腹鱼18万尾,细鳞裂腹鱼20万尾,鲈鲤5万尾,岩原鲤5万尾,长薄鳅2万尾。本次放流活动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大理州人民政府、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放流鱼种均属于长江上游珍稀土著鱼,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在龙开口水电站十几年科研攻关,攻克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土著鱼种质资源的恢复保护工作中,分3个阶段应用代理人制度,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平均经费节约率达到72.4%,大规格杞麓鲤(Cyprinus carpio chilia Wu et al)鱼种养殖代理阶段节约率最高达到90.4%,利用较少的推广项目资金,完成了土著品种杞麓鲤种质资源的恢复保护工作,既解决了基层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推广专员技术人员短缺的矛盾,该推广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胭脂鱼苗种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苗种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智能控温及水处理技术,将水温准确控制到(18±1)℃,亲本通过强化培育、人工催熟和催情;使产卵率达100%、受精率达95%,孵化率达93%。2009—2011年共繁殖鱼苗2 607万尾、培育鱼种1 879万尾。  相似文献   

15.
<正>为有效保护青海湖珍稀鱼类资源,青海省开展青海湖裸鲤淡水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并进行淡水鱼种培育、裸鲤网箱养殖和大水面人工养殖。目前,这项研究已获得成功。据了解,目前,大水面养殖的4万尾裸鲤鱼苗平均每尾体重184克,最大个体达到470克;网箱养殖的裸鲤  相似文献   

16.
清水江鲤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清水江鲤这一珍贵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江鲤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7.5℃的条件下,尾日增重为3.28g/(尾·d)。清水江野鲤,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7.
后背鲈鲤人工驯养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对后背鲈鲤人工驯养进行了研究,用水泥池驯养平均体长38.20 cm、平均体重435.20 g的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22~24个月,平均体长达56.11 cm,增加17.91 cm,增长46.88%;平均体重达2 142.69 g,增加1 707.49 g,增重392.35%。研究表明,人工驯养后背鲈鲤较易,生长较快且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20.
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的稻田环形沟中,架设简易的泥鳅产卵孵化箱和育苗箱,进行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稻田原位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泥鳅人工催产率78.6%,受精率84.5%,共孵化出苗约18.24万尾,孵化率60.8%。经过13 d的培育后,获得规格5 cm左右的鳅苗2.90万尾,育苗成活率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