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温干旱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2013年夏季发生的持续40余天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致使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内的园林植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害甚至死亡现象。通过对校园内树木进行实地调查,对主要树种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同时对表现不良树种在立地选择和管护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期望为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立地选择及管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信阳市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2002年至2012年连续3次信阳市园林植物普查资料,澄清了信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信阳市城市应用园林绿化植物物种较为丰富,共276种,同时新筛选出适生乡土园林绿化植物35种。分析了信阳市园林植物应用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阳市园林植物应用发展对策,对指导信阳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2013年夏季,长沙出现了极其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市区园林植物经历了严峻考验。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有代表性地选取长沙城区数块城市绿地进行现状调查,对2013年夏季园林植物受损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园林植物夏季保护建议,以期减少夏季高温干旱环境下园林植物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园林植物体内渗透物质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峰 《山东林业科技》2011,41(5):85-87,80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增加,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不断出现,极端低温是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极端低温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园林植物为抵御低温的伤害,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其中,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园林植物抗寒性的强弱,而丙二醛含量直接反应树体受低温伤害的程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低温影响下园林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园林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合理判断园林树木抗寒性强弱、园林植物引种以及养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对重庆夏季高温干旱环境的耐受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基质厚度与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及玉龙草(Ophiopogon japonicus cv.‘Nanus’)对高温干旱共同胁迫的耐受性呈正相关关系,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在基质厚度1cm条件下,仅一周就会出现较大反应。基质厚度3cm条件下,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对极端天气的耐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难度过整个极端高温天气;5cm基质厚度条件下,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均可自然通过重庆酷夏阶段。对凹叶景天、垂盆草、虎耳草及玉龙草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了基质厚度与凹叶景天、垂盆草、虎耳草及玉龙草对高温干旱共同胁迫的耐受性密切相关: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厚,4种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O2-.、MDA含量逐步降低,SOD、POD、CAT活性降低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6.
气候异常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超强台风、高温干旱)入手,从气象与森林火灾的角度,对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可能使火险期提前和延长;气温日较差大,可能使森林火险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增加了引燃的可能性和扑救的难度;降水的年代际和区域间差异加大,使干旱年份和干旱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增大;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加大了那些极端高温干旱地区火灾频发及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由于气象专家预估未来的20~100年,气温将持续上升,且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将增加,因此未来的森林火险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频发,对城市园林绿化造成重大影响。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一种典型的带状绿地,其对高温干旱气候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以2022年南昌市所遭受的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为契机,对南昌市经开区十五条主次干道绿化树种进行受害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受高温旱害影响的植株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和规律性,南北向道路植物受灾较为严重,东西向道路植物受灾情况相对较轻;(2)随着树下铺装面积的增加,乔木、灌木受损情况呈上升趋势;随着铺装透水率的增加,乔木、灌木受损情况呈下降趋势;(3)乔木个体越大、长势越好,其抗干旱能力越强;(4)对耐旱性较差、小胸径及低矮的树种及时养护。适当增加南北朝向道路的人工浇灌及管护频次。选择透水性较好的铺装,并适当减少树下铺装的面积,以此来缓解高温干旱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容器栽培的工程苗可以终年随时栽植,特别是高温、干旱季节移植不会影响成活率及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具有生产周期短、质量好、起运方便、移植成活率高、便于管理等诸多优点。目前园林和林业生产上正在积极推广应用容器栽培技术,这对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2013—2014年冬春季昆明出现的极端低温和持续低温天气导致的园林植物受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冻害园林植物总计63科107属133种,划分了受冻害等级,统计了不同受害等级的植物数量,对产生冻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园林植物防冻害及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温度、降水和CO2变化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物候和生物多样性.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增强碳汇功能,改善植物配置等缓减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下园林植物未来的研究热点为:不同园林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入侵物种物候学的研究,极端气候对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不同地域影响园林植物的主导因子,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1.
武威市毗邻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风大沙多,干旱缺水,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由于其气候特点,适地园林树种不多,且干旱、沙尘暴、早霜和晚霜、倒春寒、局地暴雪、冰雹等灾害型气候时常发生,严重影响着园林树木的生长和造型.因此,园林工作者应加强对园林树木的保护,避免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为荒山造林所需,开展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以银合欢、念珠相思、黄豆树、加勒比松、山合欢为参试树种,造林5年后,进行高、径及冠幅生长分析。依据测定数据,制定出本区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选择标准。其数量选择标准为27480。用此标准对参试树种进行反馈选择,评选出银合欢、黄豆树、加勒比松为元谋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树种。文章除论述元谋干热河谷区的自然条件、参试树种的高、径生长状况和分析结果外,还详细介绍了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黑河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旱灾、低温冻害及冰雹。通过对黑河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这些自然灾害在1960~2009年半个世纪时间内有次数逐渐增多、影响加重的趋势。旱灾、水灾的这种趋势最明显,而低温冻害、冰雹的次数呈震荡式增高。在了解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将灾害预防救助的重点放在水、旱灾害的预防,尤其应该加大力度预防旱灾,同时也要注意极端天气增多引发的低温冻害及冰雹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and birch (Betula pendula) growing on heavy soils in the south east of Austria was analysed. Results from the year 2003 characterised by an extremely hot and dry summer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ue to the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August 2003 was very low (0.10–0.25 m3 m−3) in the topsoil (0–50 cm) with no explici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tree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在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进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一小叶榄仁的引种栽培研究,通过时其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生长情况、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的全面总结,认为小叶榄仁可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云南省广大热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对橡胶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影响,云南西双版纳州2009/2010年秋冬春气候异常,出现了本州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异常的高温干旱对橡胶树造成了严重影响:橡胶树物候异常、病虫害频发、开割时间比往年推迟10~30d、干胶减产;橡胶树抗旱定植困难大、成本高;随干旱而至的大风、冰雹灾害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严重干旱、冰冻、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指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自然科学的研究外还应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探讨了在减灾防灾时提供人文科学的方法,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对学科间加强交流合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